4月27日,上海市政府举行“营造一流营商环境 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三场。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局长周小全在会上表示,近年来,上海围绕市场主体需求,锐意进取、积极探索,全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金融营商环境,金融发展生态不断优化,金融服务水平持续提高,金融市场活力充分迸发。具体表现在五个方面:

  第一,持续增强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服务能力,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环境。主要是两方面:

  一是打造服务科创企业的投融资链条。发挥风险投资“最先一公里”作用,积极支持初创期科创企业加快发展。发挥银行信贷作用,“科技履约贷”“科创助力贷”等科技专属信贷产品持续完善。2022年末,上海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52%。发挥科创板示范引领作用,成为“硬科技”企业上市首选地。截至3月末,科创板累计上市企业510家,累计首发募资额7717亿元,总市值6.6万亿元。落实“浦江之光”行动,建设服务全国科创企业的重要投融资中心。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科技保险创新引领区等在沪落地。

  二是为中小微企业成长保驾护航。启动普惠金融顾问制度。普惠金融实现“增量扩面、提质降价”。深化大数据普惠金融应用,累计服务企业55万户次,支持发放贷款3800亿元。政府性融资担保规模已累计突破2000亿元。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估报告,上海中小企业融资环境连续三年排名第一。

  第二,持续扩大金融高水平改革开放,为中外资金融机构集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金融开放枢纽门户地位更加凸显。上海自贸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先行先试效应显著,创设自由贸易账户,推出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开展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外汇管理改革试点。“沪港通”“债券通”“沪伦通”陆续推出,“互换通”即将推出,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取得重要进展。“上海金”“上海油”“上海铜”等“上海价格”国际影响力日益提升。支付清算体系不断完善,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业务基本覆盖全球主要经济体。启动国际再保险业务平台建设。

  二是金融中心城市品牌知名度日益扩大。陆家嘴金融城在全国率先实施“业界共治+法定机构”公共治理架构,沿黄浦江金融集聚带承载力不断提升。陆家嘴论坛已成功举办十三届,成为国际知名高端对话平台,即将召开第十四届。开展上海金融创新奖评选,涌现出一大批创新性强、示范性好的优秀成果。

  三是中外资金融机构加快集聚。上海持牌金融机构总数达1736家,其中外资金融机构539家。一系列全国“首家”“首批”外资金融机构先后落沪,机构类型涵盖绝大部分对外资最新开放的业务领域。

  第三,持续推动金融领域数字化转型,为金融服务赋能营造良好环境。主要是三方面:一是金融科技数据资源逐步丰富,支持成立上海数据交易所,建设地方金融监管信息平台。二是金融科技生态系统初步构建,吸引培育一大批优质金融科技企业,成立金融科技产业联盟、智能投研技术联盟。三是重大试点有序推进,开展人民银行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资本市场金融科技创新等试点。实施数字人民币试点,数字人民币长三角跨区域支付等重点创新场景在沪落地,金融科技中心建设初见成效。

  第四,持续形成与国际接轨的金融规则制度,为更好参与国际合作竞争营造良好环境。主要是三方面:一是金融法治建设深入推进。在全国率先设立金融法院、金融仲裁院。市人大颁布《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条例》《上海市浦东新区绿色金融发展若干规定》。二是信用与消费者保护体系建设不断健全。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在沪设立,中证中小投资者服务中心、中证资本市场法律服务中心、上海市金融消费纠纷调解中心、上海银行业保险业纠纷调解中心先后成立。三是城市治理水平不断提高。“一网通办”“一网统管”深入推进。金融风险总体可控且呈收敛态势,重大金融风险防范化解攻坚战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获得国务院维护金融秩序、化解金融风险的表彰。

  第五,持续打造国际金融人才高地,为金融人才落地生根营造良好环境。深入实施“上海金才”工程,加大力度引进海外高层次金融人才,不断完善金融人才服务政策,保障金融人才扎根上海、安心工作。上海金融从业人员已超47万人,人才素质进一步提升。

更多精彩,请关注“官方微信”

11.jpg


 关于国脉 

国脉,是大数据治理、数字政府、营商环境、数字经济、政务服务、产业服务等领域的专业提供商。创新提出“软件+咨询+数据+平台+创新业务”五位一体服务模型,拥有营商环境流程再造系统、营商环境督查与考核系统、政策智能服务系统、数据基因、数据母体、产业协作平台等几十项软件产品,长期为中国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业提供专业咨询规划和数据服务,运营国脉电子政务网、国脉数字智库、营商环境智库等系列行业专业平台,广泛服务于发改委、营商环境局、考核办、大数据局、行政审批局、优化办等政府客户和中央企业。


责任编辑:ouruij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