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许多患者为摆脱病痛辛辛苦苦寻名医、觅好药时,天津市河西区、津南区的部分社区医院已实现了足不出社区就可以享受到北京301医院的专家“面对面”的高端医疗服务。这一切得益于工信、民政、卫生三部关注与支持的一个惠民信息工程——“健康快车”专家远程会诊系统的实施。

 
  目前该系统采用的是“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的机制,本着“低成本、高成效、广受益、易推广”的原则进行建设和应用。特色是:服务终端社区化、专家团队高端化、建设运营多元化、机制保障长效化。
 
  这样的医疗服务被雅称为“绿色医疗”,因为网上会诊的专家不受当地医院的开药、住院、检查与门诊挂钩的影响,是省钱的医疗。由于没有相关利益的干扰,专家的判断与建议是比较客观与准确的,是“干干净净”的医疗。同时,网上会诊对于社区医院的基层医疗服务人员也是一次非常难得的高端、免费医疗技能培训。
 
  “这几年来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突飞猛进,实践证明,成功的做法是要以需求为先导、以应用促发展、不摆花架子,讲求实效才能走上良性循环之路。”天津市电子政务协会副会长刘彦凯说。
 
  以人为本,搞活网站
 
  经过近年来的电子政务建设,我国政府网站的普及率已经非常高,但是访问率却不容乐观。“去年看到一个资料,网民中曾经点击过政府网站的占49%,而天天访问的仅占几个百分点。”刘彦凯说,“我们投入了那么多资金和人力,建了那么多的政务网站,可是没有充分利用起来,太可惜了。究其原因,要以人为本,在可读性、实用性、互动性、时效性上下工夫。”
 
  要解决政府网站访问率与利用率低的问题,除了进一步加强网站自身建设外,还需要关注与提升群众的上网条件和信息化意识。
 
  刘彦凯告诉记者,以前走访社区的时候,发现天津市河西区梅江街的一个典型做法很发人深思。该街是一个新建社区,街道办事处主任曾表示在开展区街工作时有很多苦恼。他们管辖的街道居民组成有几大特点:官员多、商人多、社会名流多,在入户开展区街工作时,常常遇到门难进、人难见、脸难看、事难办的尴尬局面。
 
  但是,他们也发现了这个社区的一个优势,即住户的上网率为100%,信息化的基础非常好。于是,街办事处抓住居民区的这一特点,顺应需求,办起了网站。通过信息化手段,架起了与本街居民互动的桥梁。利用建起的电子政务、电子党务、电子商务、电子社区等平台,街道办事处和当地居民开始互动起来,所有区街工作在网上就能顺利开展。
 
  因需而变,整合资源
 
  天津电子政务专网是天津市政务信息化建设的一大成果。这个连接全市数百个局级单位的网络已运行了多年,2008年又开始了新的改造和升级。曾经参与过专网建设的刘彦凯告诉记者:“随着专网的深入应用,很多用户又提出了新的需求,因此需要做相应的改造和升级。”
 
  原来专网只是用在市政府办公厅与局级节点之间的信息交换方面,现在有些委、局和下属单位之间也有利用专网来进行数据交换的需求。例如市规划局需要和各区县的规划局之间进行信息交换,这就需要在大网内部组建子网。此外,去年天津市将工商、税务、统计等十几家重要的部门进行组网互联,用以进行经济数据的分析和比对,从而为领导决策提供支持,这就需要在相关的局级单位之间再建立一个平台。这些不断形成的个性化应用,都对专网提出了改造升级的要求。
 
  “国家的政务外网已与天津电子政务专网实现了对接,也需要进行改造,实现地址的转换等。以后它会做的更大、更好、更强。”刘彦凯认为,除了这些必要的升级改造之外,还可以挖潜,将电子政务中心作为政府机关数据异地备份地点。
 
  深挖数据,辅助决策
 
  现在的电子政务建设已经达到一个新的阶段,除了建设之外,还应考虑如何深化应用。经过多年的建设和运行,一些电子政务系统积累了大量的数据,如何将这些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将是电子政务下一步应重点考虑的。
 
  以天津电子政务专网为例。它现在的主要功能是传输数据,但是并未考虑到对这些数据进行加工,挖掘其深层次的价值。刘彦凯说:“掌握了大量数据之后,经有序加工,我们可以将其变成有价值的产品,可进一步满足深层次需求,辅助领导决策。”
 
  现在一些掌握大量数据的信息中心,应以领导决策和各政府业务部门的需求为引导,有针对性地开发高质量的定制信息,提高决策的效率。
 
  当然,这不仅要解决技术方面的问题,还要解决主观意识上的问题,需要信息化工作者转变思路,从被动接受信息、传输信息到积极开发利用信息资源。“这就不能闭门造车,我们要积极研究需求,想他人之所想,为他们的工作提供有效地支持,让信息化工作发挥更大的价值。”
 
  “我求人”到“人求我”
 
  刘彦凯说,从事信息化工作近三十年来,他悟出了一些规律,搞信息化要经历“三步走”:第一步是“我求人”,信息化工作部门积极开拓,游说业务部门去用现代化手段提升工作;第二步是“平起平坐”,业务部门用了几年信息化产品和手段之后就会尝到甜头,开始找信息化部门提出新的需求,双方开始友好互动;第三步就是“人求我”,业务部门已经依托上信息化了,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需要经常求助于信息化部门。“这个过程是比较漫长和艰苦的,但是非常有意义。”
 
  刘彦凯告诉记者,这三步他都经历过,其中有个“人求我”的例子非常有意思。天津市政府办公厅原来做了OA系统,大家尝到甜头之后开始不断提出新的需求。办公厅下属的提案查办处每年两会期间都要经办议案和提案近2000件左右,复印量极大,每年都会用坏一两台复印机。这期间不仅要处理很多文件,还要在限定的期限(三个月)内完成议案和提案的收集、分类、转办、反馈,压力大、效率低。
 
  后来,他们主动提出用现代化手段对所有议案提案进行扫描,数字化处理,省去了复印环节。数字化之后,数据的分拣和检索也非常方便。这不仅节省了费用,还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办公效率得到大大提升。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电子政务建设要科学地处理好电子与政务的辩证关系。刘彦凯说:“电子政务是一辆车的两个轮子,但不是左右轮,而是自行车的前后轮。电子是前轮、政务是后轮,后轮是主动轮,前轮是从动轮。所以,信息化一定要把业务主体单位的内因调动起来,工作才能开展好。信息化部门要及时了解业务部门有什么需求,从而去策划、引导和扶持,当需求引导到一定程度时,前后轮就会协调转动,电子政务这辆车也会跑的越来越快。”
 
  美国政府的信息化有一些鲜明的特点:一是法律、法规较为健全;二是技术标准统一;三是以纳税人为本,强化服务;四是信息化部门建设维护平台,业务部门上传、更新、维护数据。他们的技术部门和业务管理部门分工很明确,数据由业务部门更新,平台由技术部门去做。
 
  美国的电子政务建设是横强纵弱,我们与其恰恰相反,是纵强横弱。虽然国情不一样,但有些经验还是有可借鉴之处的。发达国家电子政务建设中的标准化就值得我们学习。刘彦凯认为,信息化的前提是标准化,信息化是有序的,没有标准就不可能有序。
 
  此外,还有一个问题特别值得注意,就是在制定标准的时候要注意可操作性,千万别把简单问题复杂化。
 
  刘彦凯向记者强调:“信息化应用的目的,就是要用更简单、智能的方法解决复杂问题,古人云‘大道至简’。”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