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加号的互联网政务
——陈广胜在浙江省电子政务学会2015年会
暨“互联网+政务”研讨会上的讲话
(2015年9月9日)
各位嘉宾,各位理事,各位会员:
非常感谢大家的信任,让我继续担任省电子政务学会的会长。在这个岗位上,我将用心履职、真诚服务,继续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此次年会的主题是“互联网+政务”。刚才,各位专家和同仁都作了精彩的发言,现在到了“抛玉引砖”的时点:轮到我谈一点粗浅的想法了。
我始终有某种意向,就是想把“互联网+政务”的加号去掉,直接变成“互联网政务”。因为有一个加号,就像一个钮扣、一枚回形针,虽然将两件东西合在一起,但毕竟没有融为一体。而互联网政务,其实并非虚拟的概念,恰恰应该成为蓬勃兴起的实践。因为电子政务长期以来存在的问题,究其实质,正是没有互联网化。
何以见得?比如,像汪玉凯老师在演讲中谈的电子政务“老三难”:互联互通难、资源共享难、业务协同难,病根正是条块分割,在于没有互联网的开放精神;大家都抱怨重复建设,说电子政务有“盆景”却少真正的“风景”,有“成果”但缺广泛的“效果”,症结不正是以我为主,没有用户至上、服务为先的互联网思维?所以,互联网政务是电子政务的转型升级——理念的转型,模式的升级。它贯穿始终的口令是:用户,用户,还是用户!
也有人会说:互联网并不能包含电子政务的所有界域,我们还有物理隔离的内网、逻辑隔离的外网。确实,它们不是互联网的组成部分。但要说内网,要说涉密,互联网本是最牛的涉密网——它当初是美国国防部4台核心主机之间的连接,置于无与伦比的绝密保护之下。但是,合作与开放的力量无可估量。所以,即使是电子政务外网甚至内网,也有一个在特定范围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问题。当然,保密的弦不能松,但绝不能简单化地搞“关门主义”。一句话,应用环境不见得是互联网,但有生命力的应用,都需要引入互联网思维。
基于以上的论点,站在“互联网+”风口上的电子政务,就是互联网政务。而浙江政务服务网就是这样一场实践、一场探索、一场政府的自我变革。
浙江政务服务网致力于“四个集中”:权力事项集中进驻,网上服务集中提供,政务信息集中公开,数据资源集中共享。这是李强省长明确提出的基本要求。也就是说,全省将形成一站式、一体化的互联网政务平台。
一年多来,我们已在省市县形成了统一构架的政务服务门户,统一编码的行政权力事项库,统一标准的行政审批系统,统一考评的电子监察系统。可以说,对行政权力在线运行已初步展开了闭环管理。同时,还在电子政务领域实现了一系列率先突破。比如,建设了一站式的用户实名身份认证体系,只需一次注册、一个账号,就能在全省3000多个行政机关的网上办事系统单点登录;建设了贯通省市县行政机关的信息资源共享交换体系,初步形成了一站式的电子证照库;建设了全省统一的公共支付平台,从交通违章罚款到会计考试收费等各个环节,将逐步实现行政性非税收入的网上全面征缴;建设了省、市两级架构的政务云平台,显著提升了电子政务集约化建设水平。
但是,浙江政务服务网还只是1.0版。在学会年会这样的场合,我们主要不讲它的成绩,而应当聚焦它的问题。尤其是从“互联网+”的角度,去年上线的这张网只不过读了小学一年级,现在开始读二年级了。很显然,我们有太多的不足:
虽然我们已有140多万的实名注册用户,但活跃用户还不够多;虽然我们已基本实现了一站式的行政审批,但网上办理率和全程办理率还有待提高;虽然我们已形成了被喻为“政务淘宝”的服务平台,但界面设计、搜索引擎、在线问答等诸多方面都有欠缺;虽然我们已推出了APP(移动客户端),但用户体验亟待优化;虽然我们依托云平台已着手政务信息资源的集中汇聚,但公共数据开放共享的程度还很低……
总之,我还可以举出几十个诸如此类的问题,这些都是回避不了的。当然,我们不会气馁,因为政务服务网本来就不是一年能干好的。事实上,在一个统一的平台上暴露问题,远比在无数的平台上掩盖问题,要好上一百倍。互联网政务,永远是迎着问题、迎着矛盾干出来的。关键是,我们一定不能将路走偏,不能背离互联网的规律和潮流南辕北辙。
下一步,自然是坚定不移地“互联网+”!
细心的朋友也许会发现,我一开始说要把这个加号去掉,现在为什么又提这个加号呢?其实,“互联网+政务”是手段、是过程,“互联网政务”是结果。先有加号,才有革新与裂变。提出“互联网政务”的概念,旨在让“互联网+政务”水乳相融,而不是像“水+油”那样只是表层的连接。浙江政务服务网要真正办好,毫无疑问要不断“互联网+”。
首先,要用“互联网+”让公众真正体会在线的便利。我们必须促进网上办事的便捷化,让人足不出户,就能将更多的事办成,或者只需一次登门就行了。当前已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政务”的重心,将越来越偏向“移动互联网+政务”。要加快浙江政务服务APP优化升级,推进高密度的持续迭代。我们已建立了移动端应用服务汇聚平台,形成了一套标准规范,整合接入全省各级政府机构的移动应用服务。在此基础上,深化与阿里巴巴、腾讯等公司的合作,依托支付宝、微信等平台的“城市服务”,进一步延伸政务服务网的触角。我们这张网还要向乡镇(街道)、社区延伸,并且借鉴电子商务O2O模式,让网上预约与线下办理无缝对接,实现网络平台、实体大厅、自动终端、服务热线等良性互动。网上与线下并非简单的替代关系,只要有机结合、有效衔接,完全可以互补、互促,给人民群众带来便利。
其次,要用“互联网+”倒逼行政流程再造。应该看到,当前的网上行政审批,大多数是对线下流程的复制,在后台几乎没有整合。但假如政府运作的老一套原封不动,仅仅为上网而上网,那就容易沦为一种电子化的形式主义,也就不会有好的用户体验。浙江政务服务网已实现了在线办理事项的集中汇聚,但系统整合、流程再造的万里长征还刚起步。为此,要结合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大力优化业务流程,推进跨部门、跨层级协同服务与监管。比如,实行投资项目网上并联审批,推行商事登记“多证合一”办理,打造基于信息资源共享的社会综合治理、行政综合执法等工作平台。总之,不光有一站式的前台,而且要有整体性的后台,通过政务服务链和工作流的改造重组,努力构建“无缝隙”的网上政府。
再次,要用“互联网+”推进公共数据和基础设施整合。数据是财富,尤其是在大数据时代,完全可与能源、货币等量齐观,成为支撑社会运行的三大要素。针对长期以来的信息孤岛格局,我们正依托政务服务网,大力推进公共数据的集中共享,解决政府履职因信息不对称而“盲人摸象”。不仅如此,公共数据还要向社会开放,本月我们将上线相关的功能板块。同时,积极开展公共数据挖掘工作,让政府循“数”管理、依“数”服务。随着人口、法人、信用等基础数据库的健全,基于政务服务网用户中心,可以适时开展“数据秘书”的服务尝试。从技术角度讲,“互联网+”应当加在云计算上。我们将完善政务云平台,使之成为数据汇聚的大“池子”,也成为数据分析的总“车间”。网络整合同样必须加强,尤其不能固化部门专网。专网看似保护了自己,但也困住了自己,在共享经济、共享资源的时代将自我囚禁。互联网政务的基础是网络的实时互通,从长远来看,还要与物联网融合,让政务服务更加智慧。
显而易见,浙江政务服务网有许多工作待展开,“互联网+政务”的探索永远是知易行难。但我们坚信,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只要顺应互联网发展的大趋势,始终把握需求导向、问题导向来改进自己,那么今天的网上服务即使还不太理想,明天一定会比今天好。而只要我们永远以谦卑的姿态面对网民和用户,通过日积月累的进步,一定能成就互联网政务的梦想,让社会公众切身体会到政府自我革命的诚意、恒心与成效。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