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最多跑一次”改革的“数据脚印”
——在全省“最多跑一次”事项电子化归档工作部署会上的讲话
(2017年4月20日)
 
同志们:
 
  电子化归档是实现“最多跑一次”改革目标的重要手段,是浙江政务服务网推进全流程在线办理的关键环节。为贯彻落实省政府第九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我们专门召开此次部署会。刚才,省建设厅政务办理中心、衢州市档案局都作了试点经验的交流发言,省档案局刘芸局长对全省“最多跑一次”事项电子化归档工作进行了全面布置。下面,我再讲三点意见。
 
  一、以电子化归档助力“最多跑一次”改革
 
  当今时代,是一个越来越远离纸的时代。借助互联网和现代信息技术,人们工作、生活的形态发生了深刻改变,不仅日常越来越少动笔,甚至连打印都显得多余。传统的纸质文件日益转为电子文件,意味着人们记录历史、利用档案的形式和载体也将因时而易。对这一点,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同志自然比我体会得更加深切。
 
  新情况总是带来新问题。过去对有保存价值的纸质文件,档案部门有一套成熟的归档制度和办法,但对于以几何量级快速增长的电子文件,却难用老方一贴。很显然,我们不可采取“鸵鸟策略”,对电子化的浪潮视而不见;更不可“唯纸独尊”,要求电子文件都必须纸质化才能归档。特别是随着浙江政务服务网建设的推进,近年来在云端已积累了大量的电子文件。这些电子文件无疑具有基础凭证和长久查考价值,是行政机关依法履职、合规施政的依据所在,对维护企业和群众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更应看到,当前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必须在各种环节化繁为简。对“数据跑腿”所形成的电子文件,假如再搞“电子+纸质”的双套制归档,尤其在最后环节又从“无纸化”到“有纸化”,那是无谓的折腾,将导致人们为提供纸质材料而不必要奔波。
 
  因此,在保障电子文件安全、可靠、有效的前提下,妥善解决好电子方式存档的问题,就不是要不要做、值不值得做的小问题,而是必须抓紧做、也只能做好的大问题。新近出台的《浙江省公共数据和电子政务管理办法》好比一场及时雨,它明确提出:“按照安全规范要求生成的电子签名,与本人到场签名具有同等效力,可以作为法定办事依据和归档材料。”“各级行政机关可以单独采用电子归档形式,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这切实解决了电子化归档的法律效力问题。所以今天的会议,正是一次乘势而上推进工作的会议。
 
  电子化归档工作不得不抓,但并非我们勉强而为的被动应对。近年来,省档案局十分注重数字档案馆(室)建设,这无疑包含网上办事的相关材料。但应该看到,目前诸多电子材料还分散在政务服务网、行政服务中心或职能部门的业务系统中,假如不及时整理、移交和归档,不仅难以提供有效的信息共享与查阅服务,甚至会由于人为或非人为因素受损毁。而上述电子文件,恰恰是真实反映政府机关运行的具体记录,是见证“最多跑一次”改革的“数据脚印”。史载萧何在刘邦入咸阳时,无视城中的金帛财物,而急匆匆地收集秦朝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图书,使刘邦借此全面掌握了天下险关要塞、户口多少、兵力强弱、民情疾苦。可以说,这体现了极其敏锐的档案意识。在今天,我们对信息化时代的数字档案也应保持一种前瞻性和敏感性。做好电子化归档工作,能够完整地将行政审批、行政处罚等海量的“数据脚印”留住。即使它们在今天看起来显得琐碎,但这些全方位、全流程的数据经过日积月累,一定会有无可估量的价值——这一价值将超越传统档案的范畴,也许将开启我省“互联网+档案”的新时代,不知不觉地用大数据支撑起了实实在在的智慧档案。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早在2015年,省政府办公厅和省档案局就选择省建设厅政务办理中心开展电子化归档的改革试点,在全国率先探出“一键归档、单套保存、一站查询”的新型管理模式。随后我们又在12家省级部门推广应用,至今已在线接收政务服务网行政审批电子档案6.2万余件。衢州、杭州、宁波、嘉兴等市也开展了相关试点或前期准备。但总体来看,这项工作还刚刚起步,仍然只是“盆景”。今天的工作部署会,就是要努力变“盆景”为“全景”,将在政务服务网办理形成的文件材料直接以电子方式存档,从而打通全流程在线运行“最后一公里”。
 
  总之,电子化归档是“最多跑一次”改革的重要支撑,既有利于将权力装进可追溯的数据笼子里,又倒逼各地行政服务中心受理材料电子化和申报在线化,推动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不仅促使群众和企业少跑腿,还通过全链路数据跑腿,让更多办理事项从“跑一次”到“零上门”。因此,这项工作的广度和力度,将关系“最多跑一次”改革的进度和深度,我们必须全力以赴抓紧抓好。
 
  二、盯住电子化归档的重点环节抓落实
 
  今年初,省政府办公厅制定了《浙江政务服务网电子文件管理暂行办法》,最近又就全省“最多跑一次”事项电子化归档工作进一步下发通知。关于这项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刘芸局长已作了全面阐述。在此,我强调若干重点环节。
 
  1、加快制定方案。方案就是行动总纲,所以是当务之急。首先要明确工作边界。原则上,政务服务网的各类电子文件都将纳入归档范围,但实施需分步走,今年主要聚焦行政许可事项。因为这是目前我省“最多跑一次”改革的主战场,所形成的文件材料也最具代表性。各单位都要根据自身实际,抓紧梳理开展电子化归档的事项清单,明确相关文件资料的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并注重建立在线归档、保存、移交、利用的长效机制。实施方案重在实施,要有利于照单派工、操作到位。为便于整体协调推进,由各设区市政府办公室(厅)负责制定全市“最多跑一次”事项电子化归档实施方案,各县(市、区)据此细化本地方案。
 
  2、完善标准规范。“最多跑一次”事项电子化归档,几乎涉及所有省级单位和各市县,假如各行其是,势必五花八门。档案管理从来就讲标准规范。像明代对档案的文书缮写、用纸用印、票拟批红贴黄、文件邮驿保密等,都有一整套管理制度和规范。在4月13日召开的全省全面实施标准化战略暨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动员推进会上,车俊省长强调要扎实做好“标准化+”这篇大文章,电子化归档自然应标准规范先行。在这方面,省里已有试行的业务技术规范,但要继续在实践中加以总结、提升。各单位关于政务服务网电子文件的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须报同级档案行政主管部门审核确定,并按标准规范做好归档电子文件的开放鉴定和共享利用工作,确保定期向国家综合档案馆移交。
 
  3、狠抓平台落地。电子化归档需要平台依托。目前,省本级的技术支撑体系已基本建立,主要建设任务在市县区尤其是11个设区市。各级电子政务工作部门要负责开发部署政务服务网电子文件归档和数据交换等基本功能模块,切实做好日常运维管理。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要负责建设本级的电子文件管理平台,保障应归档电子文件及时接收、移交进馆和保存利用。需要指出,各地的统一权力运行系统既有集中部署,又有分级部署。其中,对系统集中部署的地区,由各设区市负责电子文件管理平台的开发部署和运维管理,电子文件的数据管理责任分解到所辖县(市、区);对系统分级部署的地区,电子文件管理平台也可先分级部署,但应逐步向云架构的集中模式转变。
 
  三、加强电子化归档的组织保障
 
  依托浙江政务服务网开展电子化归档,是“最多跑一次”改革的重要基础。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从建设智慧档案标杆省、争做智慧服务模范生的站位出发,以超前的眼光看待这项工作。各级政府办公室(厅)应积极承担起牵头职责,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做好归档业务培训和指导。政务服务网在线归档模块的开发部署和技术保障,由各级电子政务工作机构负责落实。各地各部门都要将此项工作常态化,切实形成“谁产生、谁归档”的有效机制。
 
  还要强调时间节点问题。可以说,“最多跑一次”改革自部署以来,始终是在时间倒逼之下急行军。电子化归档工作也不能例外。按照2018年6月底前基本实现政务服务网电子文件“应归尽归”的总体目标,今年上半年必须起好步。具体落实到省级单位,要求5月10日前完成行政许可事项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的制订和审核,5月底前完成政务服务网在线归档模块的配置,并启动“最多跑一次” 行政许可事项的电子化归档工作。对于各市县,要求6月底前完成政务服务网在线归档模块的开发部署,做好各项前期业务和平台技术准备,在开展行政许可事项电子化归档的同时,争取同步推进本级电子文件管理平台立项建设和电子档案接收进馆工作。
 
  “最多跑一次”事项电子化归档的时间要求很紧,但绝非一劳永逸,而必然是一项长期性、持续性的工作。所以,既要考虑眼前的项目建设,又要着眼今后的运维管理。从某种角度讲,运维管理的要求更高,难度也更大。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电子政务工作机构务必紧紧协作、久久为功。此项工作的运维管理经费,应纳入电子政务项目年度预算。采取集中部署方式的地区,有关经费由设区市统筹安排。
 
  作为“最多跑一次”改革的重要配套举措,电子化归档工作并非开一次部署会就完了。对各地各部门工作情况,省政府办公厅将予以定期通报,并纳入浙江政务服务网建设应用绩效考核范围。各地各部门也要建立监督考核机制,层层驱动,层层督促,层层落实。对实践中形成的好做法、好经验,要及时总结、大力推介,更好地形成典型示范效应。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