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大进军新浪,无疑会成为2005年中国互联网产业的最大新闻事件之一。目前评论如潮,观点纷飞,一片景象。但是很多人(局内人和局外人)纠缠于事件的细节和是非,对其宏大意义往往缺少把握,笔者认为,这是事件还有许多东西需要解读。
据报道,描述盛大进军新浪,用了很多词,例如“收购,入股,控股”。笔者认为最合适的可能就是进军。进军的目的很明显,不只是资本层面的事情,还包括意图对其拥有,如果理解为在资本层面的动作,可能是媒体和评论小看了盛大,或者就是盛大的眼光只是一个资本玩家而已。但笔者宁愿相信前者。
春天的故事而非惊雷
很多评论与媒体用“春天的惊雷”来形容他们的讶异。其实在盛大他们看来,可能是一件正常的行为而已。“讶异”只是那些评论和媒体对这个产业不了解,对可能发生的事情预见不深而已。结果很多人就说是意料之外而又情理之中的套话来形容。
细细想来,这件事不值得大惊小怪的,如果盛大现在还没有大动作,那才叫人大惊小怪呢。仔细想想,如果你是一个网络高手,而且又是投资高手,手头上又几亿美金存款在那里花不出去。你会做什么?那么只有可能继续做投资,继续收购,继续作大自己的产业。对于新浪来说,是一家上市公司,股票可能流通交易,有一家企业或某个资本家看好它,买了它很多股票,最后成为第一大股东了。这有什么奇怪吗?
当然,这件事的确让人们兴奋,就是一家年轻的网络企业收购一家老牌的也是最大的网络门户企业。这就演绎网络世界中“年轻的吃掉年老的、快鱼吃慢鱼”的经典故事,也打破了中国网络世界、甚至整个IT界的相对平衡中,进入另一种新平衡,这比联想并购IBM PC事件更让人觉得精彩而已。
这次事件还可以给我们更多的启示:例如门户网站还是有价值的,而且长期应该被看好,要不盛大这个精明的网络生意人会收购吗?网络产业的事业前景还是很光明的,要不盛大为什么不收购一家汽车或房地产企业呢?三是中国网络产业的格局还没有定型,存在多种可能性,网络对社会的影响还在深入,势力在整合等等。
转型序曲而非阴谋攻击
很多人都没有注意到,盛大收购新浪的深层意图,那就是产业转型。大多数人都在说盛大收购新浪了。但是盛大为什么收购新浪呢?是资本炒作吗?是想制造新闻吗?笔者分析认为,它是在进行实质性的产业转型。大家知道,盛大在网络游戏产业的成功,以及资本市场的辉煌,但对网络游戏的负面影响和批评一直不断,甚至把网络游戏说成是“毒害祖国的未来”和“电子海洛因”。网络游戏的前景很大,但风险也日益明显,来自政治的、道德的、法律的、市场的和技术的风险都非常明显。只拥有网络游戏商称号,对盛大来说,既不十分光彩,也不是很安全,而且使人听起来其增长前景也比较有限。
于是盛大要寻求安全,需求资金的出路,寻求产业的转型。有报道说,新浪曾经想收购盛大,但后来由于新浪当时股票行情好,压低了盛大的价格,并由此结下了公司恩怨,甚至个人恩怨。但也有信息说,盛大其实早就看好新浪,新浪的用户群体十分广泛,各个年龄阶段都有,而不是象盛大,甚至其他门户的用户年龄群在青少年,收购新浪,可以实现将盛大目前从网络游戏转化为客厅娱乐,结果大家都通过数字电视进行娱乐游戏了,谁还会批评盛大毒害青少年的,因为连中老人也一起拉下水被“毒害”了。
对国内资本的嘲笑与洗脑
这件事在我看来,新浪和盛大都是赢家。新浪和盛大将可能逐渐融合,而且提供的服务越来越多,还将对国内的互联网产业发展注入新力量。但最大的输家是谁呢?大概是国内的资本家了。特别是那些号称擅长资本运作的高手们。这又让我想起来中国最昂贵的一辆汽车的真实笑话。说网易上市后,有段时间估价极为低落,结果有人将自己股票悉数卖出,买了一辆10万元的车,后来不到一年,股市大涨。那位仁兄卖出的股票已经可值1000万,结果只好自嘲为中国最贵的一辆车,大概现在也就值1万块钱了。
中国资本家(当然不是全部)对网络投资,往往是进入最晚,撤退又最早,结果在发展网络产业中的作用最少,当然收益也最少。我就常常纳闷,看到很多起外国资本进军中国网络产业,收购中国网络企业,为什么很少见到中国资本的身影,难道外国资本都是傻子,或者是慈善家,要来投资中国网络产业,其实更可能是中国资本的短视吧。如果有资本家能够预先新浪可能会被盛大收购,在低估时买点股票,总比在A股市场套牢的感觉要好些,要不收购一些小网络企业,也可以做做梦。至少网络产业这个梦,现在还没有醒。
我国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增长阶段,新型工业化道路还将更为广阔,作为最有前景的网络产业,还值得资本家来关、研究和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