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加强政府数据开放在应急管理中运用的措施

  针对当前政府数据开放应用于应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借鉴发达国家将数据开放应用于应急管理全过程的经验,从完善政府数据开放顶层设计、建立政府统一数据开放平台、构建数据开放保障体系、加强应急管理宣传教育、创新数据开放在应急管理中的应用方式等五个方面来加强应急协作和数据共享,充分发挥政府数据开放在应急管理中的作用,提高全社会应急管理能力。

  (一)完善政府数据开放顶层设计

  借鉴别国的有益经验,加快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数据开放和应急管理发展的制度法规,以及与大数据战略配套的数据开放政策。一是国家应统筹制定数据开放发展和应用战略规划,突出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数据产业链建设等关键要素,逐渐形成以政府为中心,扩大基础数据公开,促进数据资源整合和社会共享的格局;二是国家要制定统一的数据开放标准,涵盖数据采集、分类目录、交换访问接口、数据交易、技术产品等关键共性标准,并对所有数据通过“元数据”加以描述,提高数据获取和利用的程度;三是完善数据开放和个人隐私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快制定信息安全领域的“宪法”性法律。我国虽然出台《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行政法规和相关制度,但立法层级低、个人信息保护方面的专项立法缺失。要尽快制定《数据开放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明确数据的权属和公共属性,增强政府数据开放的共享程度,保证数据开放的质量。划定公民知情权和隐私权的界限,合法使用公民个人的数据。

  (二)建立政府统一数据开放平台

  政府统一数据平台的可及性、信息量大等特点使其在应急管理领域中作用会越来越大。2015年9月,国务院发布《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明确提出我国将在2018年年底前建成国家政府数据统一开放平台的目标要求。目前,国内已有部分城市尝试建立相关数据开放平台,但我国政府数据统一开放平台的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不少技术、管理等方面的问题亟待解决。首先,要立足于整个平台架构建立一套完整的信息安全防御系统。在出现黑客攻击等突发情况时,做到及时响应和解决问题,减少关键信息被篡改泄露的可能。如引进先进的数据库加密保险箱,对重要数据进行加密或利用第三方安全软件设定数据库访问权限。其次,应当依托各级政府的电子政务信息网络、应急指挥平台、地理空间信息库等现有平台和数据库,建立统一的数据开放平台以实现公共安全信息共享和协同解决突发事件,提高公共安全信息集成、互通、处理水平,为应急管理部门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最后,要建立完备的数据管理机制。由专职人员进行数据的管理、审查、更新和发布。数据开放的主管部门还应设定相应的规范和监督机制,确保数据的时效性和准确性,使得政府和公众之间的安全信息交互、应急通信和信息服务成为可能。

  (三)构建数据开放保障体系

  完备的数据开放保障体系为应急管理工作有效及时地开展,提供有力支撑。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建立健全数据开放保障体系:一是采用多元化的培养模式,将数据开放相关内容纳入学校教学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中,加强对学生进行前沿技术应用能力、信息管理能力的培养;二是政府合理利用财政资金杠杆,加大对数据开放平台建设所需资金的投入,以保证数据平台建设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三是强化信息安全技术研发,加快掌握核心技术和设备的步伐。我国从数据开放平台运用到应急管理层面的信息技术尚处在发展阶段,与谷歌、IBM等国际巨擘存在一定的差距,难以做到信息服务需求方和供应方的精准对接。因此,应追踪国外信息技术的最新进展,采用自主研究和开发研究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更新数据开放在应急管理中的运用。如以数据开放为基础,借助大数据工具的深化分析,优化应急管理流程和应急预案,迅速解决各类突发事件。

  (四)加强应急管理宣传教育

  在应对突发事件的过程中,政府的积极应对和社会公众的参与配合二者缺一不可。因此,注重全民的应急教育,对于增强公众的风险意识、提高我国应急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是培养社会公众公共安全意识,尤其注重对信息安全方面的教育。充实应急管理教育内容,开发教育软件、视频资料,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应急管理教育教学体系,不断推进应急管理宣传和教育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系统化、常态化。二是采用媒体报道、专家讲座、门户网站等方式,加大对各主体应急管理法律法规、政府数据应用等方面的教育,提高社会公众利用政府数据的积极性和危机应对能力,营造良好的数据开放应用环境。三是注重分级分类的培训,建立相应的教育实训基地。应急管理教育培训的对象涉及应急管理工作人员、普通社会公众、私营企业等多个层面,不同的培训对象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是不同的,应采用分级分类培训的方式,调动全社会成员参与其中的积极性,实现应急管理教育培训的全覆盖。并借鉴发达国家如美国政府分层次建立较为完备的应急管理培训基地和专业性院校,以不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适用性。

  (五)创新数据开放在应急管理中的应用形式

  要在应急管理的各个阶段不断探索数据开放的具体应用形式,提高应急管理的效率。一是在事前准备阶段,应急管理相关部门应以解决突发事件的需要为导向,从技术支持和设施准备两个层面为利用数据开放,对突发事件进行管理提供支持。二是在事中响应阶段,要注重信息的汇集、整合和共享。政府或其他部门利用大数据技术收集、抓取海量信息的同时,还要建立统一的数据中心进行数据共享,提高应急管理水平。并且注重指挥人员、现场处置人员和信息技术专员的紧密联系,建立高效的信息共享渠道,便于现场和后方的交流互通,及时更新应对方案。三是在事后恢复和重建阶段,要通过先进的监控技术如遥感技术,应用于灾情监控和评估,为抗震救灾决策指挥和方案制订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依靠遥感技术和开放的数据可以分析出灾区基础设施受损情况,可让应急处置人员快速了解所需要救援的内容,提高救援效率。

  政府数据开放是一场全球范围内的浪潮,将其应用于应急管理领域是大势所趋。基于政府数据开放,分析、整合和利用其中数据的价值,有利于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实现应急管理的及时、有效。在现实社会中,数据的开放和共享给应急管理工作的开展带来正效应,但其应用过程中所存在的信息孤岛、信息泄露等问题也不容忽视。重视数据并不完全依赖数据,不断探索数据开放在应急管理中的应用形式,为推动我国应急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奠定坚实的基础。

责任编辑:lihu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