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1:推行商事登记“5+N”模式 全力助企“高效办成一件事”

  近年来,山东省聊城市高唐县紧紧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整合多部门资源,创新推行商事登记“5+N”模式,聚焦“准入、准营、变更、退出、审管联动”等5个方面大胆探索,实施N项集成改革措施,打造“信息共享、业务协同、闭环管理、一体服务”的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链。去年以来,高唐县共设立经营主体8780户,同比增长12.43%。经验做法获省政府主要领导同志批示,被《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报道推广,获省委、省政府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督查激励。

  一、聚焦“快速准入”,壮大市场经营主体“拓广度”

  一是推行“全天候”服务,数字赋能激活力。打造商事登记智能导服系统,全程网络在线远程辅导。截至目前,共智能接待1万余人次,问答解决率94%;办理审批业务1700余件,审批效率提升96%。二是打造“4012”品牌,优化流程提质效。新设12个市场监管所为联络站点,织密“10分钟惠企服务网” 。在全省率先推行电子营业执照替代纸质营业执照改革,实现开办材料由16项36页缩减为“零材料”。 三是结合高唐书画特色产业,推出“书画艺术品展销”一件事。将经营所需的营业执照与艺术品经营单位备案、公共场所卫生许可、出版物零售许可等进行“一窗受理”,实现协同便捷准入。

  二、聚焦“高效准营”,服务市场经营主体“增强度”

  一是扩充内涵、优化流程,统一准营服务标准。深入推 进“一业一证”改革,材料、环节、时限分别平均压缩81%、 71%、84%,优化率达36%,在全省率先推出“水产养殖一件事”,打造标准样本。二是集成联办、纵横联动,提升准营服务效能。推行一次申请、容缺受理、并联审批、多证同办, 实现行业综合许可就近可办、四级通办、跨省通办和全程网 办,目前共办理联办业务21600余件。三是按需对接、精准 扶持,搭建准营服务桥梁。开发“高速贷”金融服务平台, 为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提供经营主体登记、银行开户等多项综合金融服务。 

  三、聚焦“灵活变更”,优化市场经营主体“有精度”

  一是打造“信息平台”,提高变更效率。自主开发“市场主体运行服务”平台,审批、市场监管等8个相关部门共享信息近3000条,实现企业变更登记和社保、医保等变更登记联审联变。二是设立“三联窗口”,缩减变更流程。在全国率先设立证照联办、联变、联销“三联窗口”,将多种审批事项重构成“一件事”打包办理,已梳理形成100个事项办理清单。三是推行“代位变更”,打通变更堵点。对因投资主体已死亡、注销或者撤销,导致其出资企业难以办理变更登记的,可实现“代位变更”。目前,已为37家经营主体解决变更难题。

  四、聚焦“便捷退出”,注销市场经营主体“提温度”

  一是创新“私人定制”服务。与税务、社保、医保等部门协同联动,闭环管理,为3500余家企业量身定制注销方案。二是启动“简易注销”服务。企业注销实行全程电子化“零材料”办结、“零成本”免费公示,注销时限由45天缩短至20天,材料压减100%。三是推行“企业注销登记一件事”,深化“政银合作”机制,实现营业执照、税务、社保、公积金、银行账户和经营许可证等集成注销。

  五、聚焦“审管联动”,激活市场经营主体“加力度”

  一是优化知识产权服务“一件事”。在全省率先设立知识产权服务窗口,市场监管与行政审批部门联合实现企业变更与商标变更申请同步受理。二是推行年报指导“一件事”。在县政务服务大厅开设“年报指导咨询”窗口,设置年报自助服务区,现场指导经营主体完成网上年报、列异移出申请等。三是启动农资经营“一件事”。通过线下设置“一区”、线上搭建“一网”的方式,将行政审批部门权属的《农药经营许可证》和农业农村部门权属的《种子备案》纳入专区“一窗受理”,助力涉农领域经营主体发展。

  案例2:高唐县行政审批服务局

  织密政务“服务网” 架起政民“连心桥”

  高唐县行政审批服务局秉承“以民为本、服务至上”的工作理念,改革创新工作方法,以织密政务服务网为切入点,由“群众跑腿”变为“数据跑路”,由“群众四处找”变成“部门协同办”,以帮代办为纽带,以县镇联动为桥梁,以科技赋能为翅膀,助推政务服务效能优化提升,让群众高兴办,舒心办,满意办。

  县镇联动、帮办代办,政务服务“暖人心”。组建“聊·诚办”—“金高唐”帮办代办队伍,在镇街便民服务中心开设“帮办代办·预约受理”服务窗口,围绕政务服务礼仪、文明用语等内容定期开展集中培训,提升镇街专职帮办代办员队伍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今年以来已培训4次,培训120余人次;实施项目审批“一线工作法”,建立“线上+线下”“部门+镇街”协调机制,到镇街重点项目进行现场指导,主动上门服务,助力项目顺利推进;打造“璃即办”、“梁家人·高兴办”“姜以诚·闪店办”等镇街专属政务服务品牌,不断提升基层政务服务质效,用高效、便捷的服务为优化营商环境添砖加瓦。

  科技赋能、政银合作,助力群众“高兴办”。采用“无人机+腾讯会议”的技术组合方式,对企业开展取水许可申请进行专家评审,将以往5-10个工作日的办理审批周期转变为线上3小时完成,大幅缩短业务办理时限;深化政银合作,联合中国工商银行高唐支行构建“市、县、镇街、社区(村)”四级协同运作模式,设立“融e办”免费代办点、联络点,现已设立125个商事登记免费代办点、联络点,办理业务600余件,让群众切实享受到“集成办、帮代办、就近办”带来的便利;借力数字技术,打造语音热线+网络在线+现场机器人“三位一体”智能导服系统“聊天办”,依托智能客服系统,通过“AI智能+人工客服”,为企业、群众提供“一对一”在线咨询服务和“全链条”远程帮办精准服务,真正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给企业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

  集成办理、部门协调,高效推动“一件事”。结合产业经济发展实际,聚焦建设工程规划推出“预告登记报建一件事”,聚焦锦鲤养殖特色行业推出“水产养殖一件事”,重构部门办理业务流程,优化前后置环节,开展联合评审、联合勘验等环节,压减办理时长及办事成本;根据产业集聚区不同特色,设立“水产养殖一件事”、“精密仪器一件事”、“书画艺术品展销一件事”等“一件事一次办”帮代办服务点,构建服务专员帮办、材料内部流转、现场联合勘验、限时结办、一窗办结服务模式,实现政务服务集成办、就近办。

 案例3:创新审批模式 “五个一” 跑出政务服务“加速度”

  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高唐县推出“五个一”审批模式,即:一站办理、一窗受理、一码快办、一网同办、一体协同企业全生命周期审批服务模式,全面提升政务服务水平,不断激发市场活力,为企业和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的一站式准入准营服务。去年以来,新增市场主体7059户,其中企业1795户,同比增长15.96%;个体工商户5064户,同比增长22.88%。工作经验获周乃翔省长批示肯定,获省委、省政府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督查激励,被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发报道。

  延伸服务触角,推进“一站办理”

  坚持服务端口前移,在全县设置124个“家门口”商事登记免费代办、联络站点,涵盖政、企、银等多个领域,360余名工作人员提供“一站式”服务,织密“10分钟惠企服务网”。创新政邮“居家办”,通过“12345”预约上门服务,形成“群众点单、邮政跑单、中心做单、政府买单”的服务模式,办理时限平均缩短50%以上。升级打造全市首家“企业全生命周期‘融e办’服务中心”,实现“就近办”“容易办”,现已办理业务140余件,为群众答疑解惑360余次。同时,深化拓展“高兴办”服务品牌,充分发挥镇街便民服务中心基础阵地作用,创新打造“梁家人·高兴办”贴心快闪便民服务、“璃即办志愿服务队”、“尹易办”政务服务等一批个性精准的基层政务服务品牌,让群众体验“家门口的贴心暖心服务”,架起党群连心桥,帮群众想事、为群众办事、解群众忧事。

  拓宽集成服务,推进“一窗受理”

  设立服务专区和自助服务区,设置企业开办、企业准营、涉税事务等18个服务专窗,重点项目、特殊人群、高层次人才等3个绿色通道。制定15个单项实施方案,细化办事场景,优化集成服务。针对企业需求,将市场监管、审批、人社、税务、公安、金融、人行等26个单位部门及12个镇街、开发区相关联的“单项事”整合为企业和群众视角的“一件事”,推行集成化办理,大幅减少办事环节、申请材料、办理时间和跑动次数,实现“一件事一窗办”。在全省率先推出“知识产权一件事”“水产养殖企业准营一件事”“金融服务一件事”等15项。研发升级“市场主体运行服务平台”,税务、社保、医保、商业银行等多部门形成闭环,将之前至少8个部门的业务整合为1个流程,办理时间压减80%以上,申报材料精简至少60%。“开办退出‘一窗通’服务企业全生命周期”被评为全省大数据创新应用典型场景。

  打通信息壁垒,推进“一码快办”

  深入落实“无证明之省”建设工作要求,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积极拓展电子证照证明场景应用和服务领域,推广使用“企业码”。出台《高唐县推进电子营业执照应用实施方案》,全省率先推行电子营业执照替代纸质营业执照改革,推进首批电子营业执照互通互认互用,截至目前申领率已达100%。开展涉企事项“智能审批”,实现表单智能化填写、材料电子化替代、审核要点电子化核验、电子证照即时签发。在县政务服务大厅打造“无证明窗口”10个,新增窗口扫码设备10个,市场主体办理业务时,无需携带营业执照,只需登录“爱山东”APP,申领电子营业执照,获取专属“企业码”,利用扫码盒扫码,工作人员便可获取到市场主体营业执照的全部信息,实现涉企事项“免证办事”“一码通行”。目前,已梳理出548项“证明事项免提交”清单,涉及社会事务、交通运输、食药卫健等多个领域。

  借助数字赋能,推进“一网通办”

  创新打造“语音热线+网络在线+现场机器人”企业全生命周期智能导服系统,在政务服务网、微信公众号、自助服务机、服务专线等多渠道广泛应用。系统开通7*24小时全天候“秒答”语音热线,将群众口语化描述智能匹配成专业术语,梳理出企业全生命周期常见问题2100余条,实现问题的智能关联和各类问题的快速反应。对于超出数据库的问题和个性化需求,会通过系统在线分流,自动转到人工客服予以答复,并进行智能采集,将答复内容充实到数据库,实现“咨询—回复—评价—整改—提升”迭代升级。目前,通过“语音热线+网络在线+现场机器人”三个场景应用智能接待万余人次,问答解决率达94.6%。商事登记智能导服系统荣获第二届中国新型智慧城市创新应用大赛智成奖。

  探索跨域联动,推进“一体协同”

  推进“异地受理、远程办理、协同联动”的“跨域通办”政务服务新模式,对“跨省通办”事项、“全省通办”事项和“全市通办”事项进行分类,梳理县级可办理的事项清单,让群众及时了解可实现异地办理的事项。设置“跨域通办”窗口和“指引台”,实行服务专员制,对照清单制作工作规程,逐项明确实施路径,零见面、全流程、集成办,实现跨省企业迁移“一件事”,企业只需拨打咨询专线,即有专员主动对接、精准规划,通过电话沟通、微信传输、双向免费邮寄等方式,线上协助申请人完成资料整理、实名认证、电子签名等环节,有效解决企业和群众异地办事“多地跑”“折返跑”等难题,已实现跨省可通办162项,全省可通办314项。截至目前,已与21省318个县(市、区)签订跨省事项“套餐办”合作协议,已办理跨省业务28件,跨区域业务155件。

分别平均压缩81%、 71%、84%,优化率达36%,在全省率先推出“水产养殖一件事”,打造标准样本。二是集成联办、纵横联动,提升准营服务效能。推行一次申请、容缺受理、并联审批、多证同办, 实现行业综合许可就近可办、四级通办、跨省通办和全程网 办,目前共办理联办业务21600余件。三是按需对接、精准 扶持,搭建准营服务桥梁。开发“高速贷”金融服务平台, 为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提供经营主体登记、银行开户等多项综合金融服务。

更多精彩,请关注“官方微信”

11.jpg

 关于国脉 

国脉,是大数据治理、数字政府、营商环境、数字经济、政务服务、产业服务等领域的专业提供商。创新提出“软件+咨询+数据+平台+创新业务”五位一体服务模型,拥有营商环境流程再造系统、营商环境督查与考核系统、政策智能服务系统、数据基因、数据母体、产业协作平台等几十项软件产品,长期为中国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业提供专业咨询规划和数据服务,运营国脉电子政务网、国脉数字智库、营商环境智库等系列行业专业平台,广泛服务于发改委、营商环境局、考核办、大数据局、行政审批局、优化办等政府客户和中央企业。


责任编辑:ouruij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