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营商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也是引资引智的强磁场。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召开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时强调,“加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增强对国内外要素资源的吸引力。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支持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进一步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近年来,湖南省长沙市岳麓高新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论述精神,全面落实湖南省、长沙市和湘江新区部署要求,以改革塑造具有园区特色的大服务体系为目标,厚植企业成长沃土,力促园区经济换挡升级、高质量发展。

  一、背景介绍

  岳麓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地处长沙市岳麓山南麓,是国家级长株潭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和湖南湘江新区产业创新发展主阵地。园区锚定战新产业主攻方向,构建了以人工智能创新应用下的智能网联产业为主导,检验检测产业为特色,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为补充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已先后获批“国家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示范区”“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国家智能网联汽车(长沙)测试区”“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等七大国家级平台,是助力长沙向新发展、向高攀登、向未来迈进的重要产业载体。

  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紧抓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必须夯实营商环境这一基石。为破除制约企业创新有序发展的梗阻壁垒,岳麓高新区进一步聚焦企业“急难愁盼”和要素需求,因地制宜地建立了以“清爽、贴心、守信、有为”为核心,嵌入岳麓高新特色“DNA”的大服务体系,打造了“店小二”IP及服务子品牌,秉持“无事不扰,脚步为轻”的服务理念,切实为企业发展解忧、纾困、赋能,筑牢了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坚实保障。

  二、主要做法

  (一)创新服务机制,在运转高效上着力。以联企服务升温度、破题解难强力度和一以贯之显态度为导向,推进服务机制革故鼎新。一是联企服务覆盖到边。针对头部企业、纳税大户、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建设项目,梳理分类个性需求、搭建定制服务专班,党工委、纪工委对其中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不定期开展入企助企专题服务;针对辖区所有企业主体,采取分片包干的形式提供上门保姆式服务,构建了专班专项服务与包片普惠服务点面结合,常态服务与个性培育分档递进,多层次、多向度、更科学的联企服务体系。自联企服务机制创新实施以来,园区已为309家“链上”重点企业和1202家纳税企业主体建立一对一服务台账,开展各类形式的联企服务5000余次,既做到脚步为“轻”,更凸显脚步为“亲”。二是问题化解一抓到底。健全“问题诉求归集+流转派单处置+进度台账跟踪”的问题解决机制,通过联企干部掌握企业科技创新、金融支撑、人才引进等需求,形成企业问题诉求清单,配套建立“1515”问题解决机制,即1天内和企业联系,涉及单个部门的诉求5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或解决,涉及跨部门的诉求15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或解决,“疑难杂症”由党工委、纪工委通过“入企助企行”上门专题调度、督办解决,累计开展50余场,现场推进解决重大问题87个,确保了企业诉求及时有回应、件件有回音。三是责任落实监督到位。创新推出“一企双员”和“双员一片”廉政工作机制,即在每家重点企业或建设项目设置两名营商环境特邀监督员,八名纪工委委员分片监管“责任田”,共同监督“吃拿卡要”“揽工程、拉项目”“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等行为,政企合力打造清廉共建体,促推园区营商环境优化和行政效能提升。

  (二)创新服务品牌,在内涵提升上着力。围绕“清爽、贴心、守信、有为”四组关键词,打造让企业随时找得到、记得住、问题解决得了的园区暖心服务。一是为服务赋予文化底色。将园区文化注入服务内核,打造涵盖数个服务品牌的岳麓高新“店小二”IP:如注重源头服务和追踪服务,推出金融服务“小金”、环保服务“小环”等“金牌店小二”;如围绕行政审批帮代办、政策平台申报、企业和企业家即时诉求等,推出实时响应、上门服务的“智谷快办”;如强调以“有为”践行“守信”,面向企业打造集成行政审批、政策兑现等内容的“政企信”诚信应用场景,面向机关组建由局室负责人组成的“诚信帮帮团”,定期会商解决企业反馈问题等。自“店小二”IP创立以来,已累计为61个项目量身定制审批方案,企业在注册、二次装修、跨境贸易、税务登记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得到全面清理和解决,市政府充分肯定该模式并要求在全市推广。二是让服务释放叠加效应。探索政企新型合作模式,与辖区联东、碧桂园等工业地产服务商组建“企业服务联盟”,按政务服务、增值服务、社会服务分类制定园区服务清单,依托服务商和市场资源拓展法律咨询、人力资源、知识产权等服务,整合政府和市场双重力量,发挥“1+1>2”的叠加效应。

  (三)创新服务举措,在惠企助企上着力。坚持举措唯实,突出成效至上。一是推进审批提速。改革推进承接的139项审批事项无纸化全程网办,通过线下窗口指导、线上远程服务开展帮办代办,降低企业学习过渡成本,审批事项受理进窗时限缩短80%以上;改设单一业务窗口为综合窗,压减内部审批流程,归并共享审批资料,打造企业开办、供需服务等6个高频“高效办成一件事”主题服务,窗口人员坐班转值班、上门办业务,审批效率大幅提升;二是推进培育提质。建立企业梯次培育库,因企施策打好差异化服务组合拳。制定实施人工智能、检验检测产业扶持政策,兑现各类政策资金超2亿元;引导金融机构定制金融产品,累计协助银行为园区中小微企业授信23亿元,为园区103家中小微企业争取科技金融信贷风险补偿基金超8.3亿元;发挥湘江智谷母基金导向激励作用,累计投资覆盖项目229个,助力上市企业5家,进入IPO排队项目19家;设立湖南省知识产权综合服务(湘江新区)分中心岳麓高新区分站,创新推动知识产权证券化,实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超1亿元。三是推进破题提效。按简单诉求、一般问题和“疑难杂症”分级分类处置,在大服务体系运转下,化解企业问题诉求263件,其中,通过现场调研、集体决策,开通10 公里地铁站免费接驳专线,方便园区8600余名企业职工上下班通勤;积极协调教育部门,解决企业高管子女就近入学26人;深化与长株潭高校产教合作,通过线下招聘、直播带岗等多渠道协助企业招聘专业人才、高素质蓝领1500余人,促推校企完成专利成果转化4000万元以上。

  (四)创新服务载体,在平台赋能上着力。坚持打造贴合企业需求,集成、极简、高效的服务载体。一是实行市场化运作。成立市场化运作的智谷集团公司,打造机制灵活、运营高效、服务专业的承载空间,如积极探索土地1.5级开发,可为企业快速定制工业厂房,集中破解制造业企业用地难问题,首批6.5万平米定制厂房即将交付;如依托长沙市建设湘江科学城契机,建设4万平米的智能传感和网联孵育基地,构建“创新研发+项目孵育+产业集聚+创新服务”产业生态,引进院士领衔的中南大学智能交通研究中心、长沙半导体技术与应用创新研究院产业化基地和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产业化基地入驻。二是实施功能化整合。改革服务大厅由单一审批服务大厅转变为整合审批代办、申报辅导、惠企服务的多功能服务大厅,“一站式”服务入园企业,升级更具温度的“企业会客厅”。三是实现智能化升级。大力建设“数字园区”,开发推广数字化服务平台,推进智慧城市底座信息化建设项目建设,提升园区服务企业、项目建设和审批服务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三、工作成效

  通过改革构建大服务体系,园区理顺了服务机制,强化了服务举措,增强了服务效果,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态势持续向好,上年度,园区完成高新技术产值258.99亿元,同比增长15.03%;规模工业产值50.76亿元,同比增长15.05%;限额以上商贸业销售额103.28亿元,同比增长12.63%;规模服务业营业收入42.14亿元,同比增长11.93%;全口径税收14.03亿元,同比增长13.97%。

  一是带动了企业集聚。园区引进项目45个,其中签约引进50亿项目1个,10亿元以上项目3个,5-10亿元项目3个,新注册“三类”500强企业4家,引进总投资额达137亿元,形成了以希迪智驾、中车智行、百度阿波罗、华为湘江鲲鹏、舍弗勒等人工智能关联企业,以及中大检测、赛恩斯环保、继善高科等检验检测认证企业为核心的“链上”企业集群,各类市场主体达5953个。

  二是激发了企业活力。项目建设全面增速,17个省市重点工程全部实现开工,完成投资38亿元,投资完成率100%;15个社会投资项目顺利动工,其中,6个项目完成竣工验收、3个项目投产运营;10个制造业项目完成建设投资40.78亿元,完成率104.53%。企业创新活力加速涌动,企业新增省级及以上研发创新平台19个、市级研发创新平台6个,新增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或实践基地3个,新认定长沙市“两大重点人才工程”7人,新认定高层次人才23人,新引进硕博人才239人,顶尖人才累计达52人,长沙市高层次人才达73人,专利登记数835项(国际专利18项)。

  三是促进了企业发展。精准辅导企业“入规升高上市”,实现年增入规企业10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70家以上,促推达嘉维康、赛恩斯环保2家本土企业成功登陆主板;有力培育企业增资扩产、壮大能级,仅上年度已实现力得尔科技、银峰新能源等5家企业二次再投资18亿元,希迪智驾2023年、2024年连续两年入选全球独角兽企业榜单,伊鸿健康入选2024年“德勤50强”企业,中车智驾氢能源智轨电车成功出海,艾瑞特生物、比扬医疗等一批重点企业产值、税收实现翻番。

  四、创新性及可复制推广性

  土壤好不好,种子最有发言权。岳麓高新区优化营商环境的经验做法,既收获了企业发展的金杯,也赢得了企业和企业家的口碑,在全省营商环境主观评价中获得全市第二名的佳绩,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可复制性:

  一是机制改革更聚焦破题。园区紧盯服务企业当中“拖”“躲”“虚”等肠梗阻问题,在党工委集中领导下,从体制机制改革着手,重构大服务体系,优化全工作流程,由企业服务中心担任统筹中转部门,一头连着辖区企业、一头连着职能局室,叠加“一企双员”“双员一片”有效监督,实现了联企服务零距离、问题解决零延迟和监督问效零障碍,最大程度保障了服务机制高效运转。

  二是品牌建设更接近地气。园区提炼“清爽、贴心、守信、有为”作为服务文化,既是工作要求,更是郑重承诺。由此延伸出“两委入企助企行”“智谷快办”“诚信帮帮团”等朗朗上口的服务子品牌,有的强调言出必行、行之必果,有的力求在服务形式上有创新、服务内容上有拓展、服务水准上更专业,根本目的是让企业切身感受身在园区,遇事不烦、办事不难。

  三是举措施行更突出实效。园区坚持“无事不扰,脚步为亲”的服务理念,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只求实效。无论是全程电子化、上门办审批、帮代办跑腿,还是精准送政策、引进金融活水、化解交通教育难题等,园区始终聚焦企业所需,出实招、出硬招、出好招,真正为企业发展排忧解难、送炭添花。

  四是载体打造更紧贴需求。园区以多元化的方式打造服务载体,即善用市场化的手段,有的以高校院所为纽带,有的以解决制造业痛点为目标,打造了灵活多样且具有政策支撑的服务载体,也持续在“政务服务+”“增值服务+”“社会服务+”上下功夫,打造自身专业团队、引进校企活力团队、携手社会化服务团队,打造了功能更丰富、支撑力更强的综合性服务大厅,同步开发运用数字化平台为服务赋能,兼顾微服务和大服务,使服务载体成为助推器,更适宜企业发展成长。

更多精彩,请关注“官方微信”

11.jpg

 关于国脉 

国脉,是大数据治理、数字政府、营商环境、数字经济、政务服务、产业服务等领域的专业提供商。创新提出“软件+咨询+数据+平台+创新业务”五位一体服务模型,拥有营商环境流程再造系统、营商环境督查与考核系统、政策智能服务系统、数据基因、数据母体、产业协作平台等几十项软件产品,长期为中国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业提供专业咨询规划和数据服务,运营国脉电子政务网、国脉数字智库、营商环境智库等系列行业专业平台,广泛服务于发改委、营商环境局、考核办、大数据局、行政审批局、优化办等政府客户和中央企业。

责任编辑:wuwenf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