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环境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竞争力。在优化营商环境的过程中,河南省存在市场活力与科技创新力不足、专业与高素质人才缺乏、信息化程度低等问题。要想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基于营商环境的核心要素,采取切实可行的策略,实现河南省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的目标。

  1.河南省营商环境优化现状

  近年来,河南省多措并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河南省营商环境在近三年稳步提高;但仍处于全国中等水平,与北京、上海等地的营商环境建设水平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同时,在竞争公平、政府廉洁、政企关系、司法公正这四项指标中,河南省表现良好,位列全国前十。但在融资、政策透明、对外开放、资源获取等指标中,其排名位于全国二十名或之后。因此,这些方面将是河南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需要特别关注的方向。

  2.河南省营商环境建设的优势与短板

  2.1优势

  (1)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河南省位于中原腹地,往北向南、承东启西,拥有“米+井”的运输通道,对推进市场设施高标准联通,建设现代流通网络具有独特的地理优势与基础条件。郑州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发展迅速,初步形成了覆盖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国际枢纽航线网络,其吞吐量位于中部地区第一。河南省内河航道不断升级,已达1725km。河南省水陆空多式联运,完善了综合立体的交通网,推进多层次一体化的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为促进区域联通,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产业供给体系完备。河南省的工业规模位列中西部第一、全国第五。依托丰富的矿产与农副产品资源,河南省工业门类齐全,体系完备,是多条产业链的起点、支撑点、结合点。河南省主导产业优势明显,尤其是产品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向万亿级产业突破。此外,河南省新兴产业发展迅速,郑州信息技术服务、平顶山新型功能材料、许昌节能环保等被选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河南省完备的产业供给体系,是规模经济与集聚经济的必要前提,也是参与国内大循环的重要条件。

  (3)市场内需大。随着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加快落实,立足内需将被重点强调。河南省是我国常住人口最多的省份之一,其消费潜力较大。2020年,河南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了2.25万元,位列全国前五。在人口基数大的前提下,随着居民收入的提升,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此外,随着城镇化的推进,河南省城市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的短板逐渐暴露,人口超千万的郑州市,其城市轨道线路长度仅为206.5km。城市发展的需求与待完善的基础设施,为社会资本的投资提供了空间。

  2.2短板

  (1)市场活力与科技创新力不足。近年来,河南省所处的黄河流域虽然融资水平有所上升,但仍与长三角地区的融资水平存在较大的差距。在行政许可事项方面,河南省门槛依然较高。此外,河南省在创新基础、创新投入与创新成果转化层面仍然具有短板,专利申请量与授权量有较大的进步空间。2021年,胡润研究院携手广州市商务局、广州高新区联合发布的《2021全球独角兽榜》显示,中国共有301家独角兽企业,其中华兰生物疫苗股份有限公司、卫龙美味全球控股有限公司、蜜雪冰城股份有限公司三家独角兽企业在河南省发展。这说明河南省独角兽企业主要聚焦消费与服务行业,缺乏智能科技类别的独角兽企业。

  (2)专业与高素质人才匮乏。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河南省有9936.6万常住人口,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约1.17万人。河南省虽然具有非常明显的人口福利,但存在高素质人才数量缺失严重的情况,从而导致其人力资源结构的失衡,限制了高端产业承接能力,也制约了当地产业转型升级。

  (3)信息化程度低。根据清华大学计算社会科学与国家治理实验室发布的《2022年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报告》,重点对627家政府门户网站帮扶政策、减税降费等行政权力运行情况进行考察,而河南省未进入优秀梯度的地级市。这些数据暴露了河南省数字化治理体系存在较大问题,说明目前该地区信息化程度低,政府惠商信息线上与线下有待联通,电子信息仍待分类、整合,各级政府网站的建设也亟需改进与提高。

  3.河南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策略

  3.1建立完善的营商环境规则治理体系

  完整的规则治理体系是河南省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的根本保障,而基于此形成的立法机制、政策机制、实施机制、监督机制,考核评价机制、创新机制是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的制度保障。目前,河南省营商环境优化方式已从营商环境立法、营商环境政策两个层面,围绕总体方案、专项方案、重点任务、评价监督体系、创新发展等方面建立了较为完整的规则体系。为实现河南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目标,需要以规则和机制为基础,协调立法机制、政策机制、实施机制、监督机制,考核评价机制、创新机制形成系统。在立法过程中,河南省应以宏观的视角尊重市场发展的规律,结合本土特点着眼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微观政策与优化方案。同时,注重机制间的相互配合与协调,建立河南省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的新模式。

  3.2妥善处理营商环境核心要素的关系

  现阶段,营商环境建设水平较高的省市聚焦于创新层面,突显了地方特色和优势。河南省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应在巩固前期成果、优势的基础上,结合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要求,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内循环(国内)与外循环(国际)、中央统筹与地方自主、发展与宜居环境、法治与市场的关系。这是政府有为、市场有效的重要基础,是参与双循环新格局与大市场建设的重要前提,是在中央统筹的基础上激发地方自主创新的强大助力,也是形成区域竞争优势、招财引智的必由路径。

  (1)政府宏观调控市场。营商环境的改善是一项涉及政府职能、经济体制等众多领域改革的系统性、综合性工程。该工程能否顺利推进,取决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否妥善处理。只有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才能实现政府有为、市场有效的目标。经济高质量发展及营商环境优化的需求,要求政府做到服务与管理并重,兼顾效率与安全。首先,政府需要为市场提供公共服务,尊重市场发展规律,减少对市场的不当干预。其次,优化市场治理,维护统一的公平竞争制度,平等对待各类市场主体。最后,强化反垄断与不正当竞争的查处力度,着力推进市场监管公平统一,健全统一的市场监管规则,推进市场监管标准化建设。

  (2)发展内循环(国内),促进外循环(国际)。当前,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强调以内循环为主体,但内循环并非实行自我封闭的自循环,而是经济循环的侧重点更多地转向国内。内循环与外循环本质上是相互叠加、优势互补的关系。一个统一强大的国内市场是“国内大循环”的基本载体。要想搭建国内大循环,必须破除、清理妨碍统一市场与要素流动的小循环、小市场,拉动消费,扩大内需,培育强大的国内市场,形成供需互促、产销并进的国内大循环。强大国内大循环的运行,将带动全球企业与资源在国内与国际循环流动,提高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与话语权,带动外循环的运转。

  (3)中央统筹与地方自主共同发力。中央统筹与地方在优化营商环境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一方面,中央统筹应以俯视的宏观视角,结合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要求,做好从上到下的顶层部署与统筹安排,体现中央统筹的统一性、规范性。同时,加强对地方自主创新的审查与指导,汇聚可复制、可推广的原创经验,经中央提取模型,供地方各级政府结合实际情况,参照实施。另一方面,地方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做好优秀经验的反馈、向上传递的工作。中央统筹的优化政策制定,必须依靠地方的实践经验,在地方的创新、探索中修改、调整、完善政策。因此,河南省要充分重视地方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

  (4)以发展促进宜居环境的形成。在某一历史时期,生态环境层面的宜居与发展呈现矛盾、对立的紧张关系。工业化发展造成空气与水源的污染,破坏了生态环境的平衡,但也提供了较多的就业岗位。在新的历史时期,发展与宜居环境之间的紧张关系逐渐缓和,其随着“产、城、人”关系的变迁,逐渐找到了平衡点。发展为宜居城市、乡村的建设提供了经济与物质基础,而被宜居城市、宜居乡村通过吸引高质量人才,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因此,宜居环境成为发展的重要条件。未来,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才的集聚将逐渐成为商业选址的重要参考因素。

  (5)法治对市场的影响。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它为市场主体维护合法权益提供保障。当法治不健全时,会对市场的公平性造成破坏,压制市场活力,阻止生产要素的流动。营商环境法治化是实现科学立法、规范执法、公正司法协调统一的过程。在立法层面,要提高立法质量、可执行性、规范性,为市场发展提供法治保障。在执法过程中,坚持合法行政,规范执法。政府要树立诚实守信的意识,对公布的信息真实性承担法律责任,并对市场主体信赖利益负责。在公正司法方面,营商环境的优化,要求完善统一的产权保护制度和涉企产权纠纷案件司法制度,实质性化解涉商涉企的纠纷,在完善依法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的制度体系上持续发力,健全统一规范的涉企产权纠纷案件司法体系,强化执法司法部门协同合作。

  3.3解决招工难引才难的问题

  河南省现有人才政策主要针对学历和职称人才,而对实战管理人才的支持不足。人力资源机构等方面出现的不足和问题,使得建立应用导向的人才创新机制具有必要性。各项人才奖励政策对人才的认定标准,应侧重对企业和产业发展的贡献,避免一线实践型专业人才因无法享受奖励政策而流失。围绕河南省主导产业发展需要,基于企业需求导向,根据企业的人才薪酬或综合评价,而非简单地根据学历和职称认定人才,并精准落实人才补贴政策。另一方面,建立体制内和企业间的人才流动机制,借鉴先进地区经验,推动事业编为企业招才。

  3.4落实区域协作发展战略

  市场分割存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在全国范围内实现统一国内大市场并非一蹴而就,其建立需要在坚持指导思想与原则的基础上按照先易后难的顺序,分阶段、按步骤稳步推进。中共中央明确指示,各省可在坚持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前提下,根据现实情况,尝试推动区域间市场一体化的建设。因此,河南省可以实现省内全域一体化为起点,在省内一体化落实过程的基础上,加强对外沟通,强化与其他省份的联系,推动区域大市场的建立,并废除造成要素淤堵的政策、规定,从制度上确保要素在地区间能高速流动。此外,建立与完善跨地市、跨省份之间的协调机制,重点利用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为人才、资本、技术、数据搭建政府合作平台,正确处理区域间的竞争关系,完善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以应对营商环境发展的新要求,实现区域间的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4.结束语

  河南省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要在明晰自身实际发展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要求,利用营商环境建设中的优势,补足短板,通过建立完善的营商环境规则治理体系、妥善处理营商环境核心要素之间的关系、解决招工难引才难的问题、落实区域协作发展战略等措施,增强区域竞争力,建设一流的营商环境,以促进河南省高质量发展。

更多精彩,请关注“官方微信”

11.jpg

 关于国脉 

国脉,是大数据治理、数字政府、营商环境、数字经济、政务服务、产业服务等领域的专业提供商。创新提出“软件+咨询+数据+平台+创新业务”五位一体服务模型,拥有营商环境流程再造系统、营商环境督查与考核系统、政策智能服务系统、数据基因、数据母体、产业协作平台等几十项软件产品,长期为中国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业提供专业咨询规划和数据服务,运营国脉电子政务网、国脉数字智库、营商环境智库等系列行业专业平台,广泛服务于发改委、营商环境局、考核办、大数据局、行政审批局、优化办等政府客户和中央企业。


责任编辑:ouruij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