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新时代,广西谋求发展的决心和信心无比强烈。持续提升的营商环境便是最好的证明。

  商事制度改革是优化营商环境最为直接的改革举措。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决策部署,广西深入落实“多证合一”“证照分离”“一照多址”等商事制度改革,一些创新举措甚至刷新了全国纪录。

  瞄准“一流”优服务,广西推出哪些具体举措,一起来看看

  以标准化扩大便利化

  “一张营业执照可登记多个地址,免去再办理一个分公司的麻烦,一张承诺书代替了好多申请材料,真的是太方便了。”近日,南宁榕冠食品有限公司经办人程先生很感慨,“一照多址”改革举措简直就是为连锁经营企业“量身定制”的。

  据悉,广西在全国率先推行住所(经营场所)改革,出台《广西企业住所和经营场所登记管理办法》,允许“一址多照、一照多址”“住改商”和住所托管,大幅节省了企业网点扩张的时间,节约企业经营成本。

  商事制度改革进入“深水区”,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按照要求,不断推动企业开办标准化、规范化——

  一套标准管开办。广西推动全国首个涵盖线上线下企业开办工作规范的省级地方标准《企业开办广西标准》有效落地,实现全区企业开办科学高效精准管理。

  一版“要点”管审查。广西在登记注册环节试点应用《广西经营主体登记审查要点》,统一经营主体登记注册审查标准,消除地区差异,做到“一版要点”管全程,服务全区经营主体全生命周期,推动统一大市场建设。

  标准化、规范化进一步降低了制度性成本,经营主体实打实感受到了便利。

  《企业开办广西标准》执行后,企业开办由13个环节压缩到2个环节,流程压减84.62%;申请材料由22.89份精简到5份,材料减少78.16%;在全区范围减免企业印章、发票申领、银行开户和首年账户服务费等费用,全年共减免费用近亿元。

  整合各类分散性经营主体准入制度,广西形成了一套规范化、标准化市场准入“语言体系”。如,广西在全国率先推行企业名称自主申报改革,梳理形成名称规范行业词库及代码5700余条,建立名称争议快速处理机制,减少“近似名称”人工干预,实现名称“即报即得”。此项改革工作得到国家总局高度认可,广西在全国企业名称登记管理工作会议上作典型经验发言。

  施公平之策,开便利之门。标准化、规范化减少了人为因素干预,行政效能大幅提升,市场活力不断激发——

  截至2024年5月底,全区实有经营主体总量441.1万户,同比增长3.35%。

  据统计,广西经营主体从100万户增至200万户,历时10年;从200万户增至300万户,历时4年;从300万户增至400万户,仅用了3年时间。

  创新驱动提升服务质效

  “我要给市场监管局点赞!”领到广西首张“云帮办”营业执照,崇左市贸恒物流有限公司经办人黄莲红惊叹其便捷高效。她说,运用广西企业开办“一窗通”平台的“云帮办”功能,可以不用电子签名就直接将申请材料提交给登记机关帮预审和指导填报,省掉反复找股东、负责人签名的繁琐手续。

  “云帮办”是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推出的一项创新举措,解决企业开办申请材料多次来回和申请人多次签字问题。“云帮办”改革实施以来,企业设立、变更、登记退件率同比下降55.01%、75.62%、73.99%。

  广西对全程电子化登记系统进行全面改造升级,完善和优化业务办理流程,开发全程电子化手机App,拓宽实名验证渠道,打造了零见面、无介质、无纸化以及覆盖全区域、全主体、全业务的登记新模式。

  市场监督部门通过自治区政务数据共享平台、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广西)协同监管平台、国家法人库(广西)、“多证合一”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等多种渠道共享经营主体数据资源,保障企业开办1个工作日内办结的时限要求。

  大数据不仅提升了企业开办的便利性,也服务于市场各个环节。

  自由流动。针对企业跨市迁移“两地跑、多次跑”的堵点,市场监管部门在机制上求变,整合优化原有的“迁入—迁出—调档—交接—变更”5个环节,精简到“迁入”1个环节,区内企业迁移实现“零障碍”自由流动。改革以来,有1万多户企业享受此项红利,平均每个工作日有81户企业在全区自由迁移流动。

  准入即准营。广西以办好“一件事”为标准,在南宁、北海、钦州、玉林等设区市试点实施“套餐式证照联办”,梳理出“我要开药店”“餐饮店”“预包装食品销售”“医疗器械批发零售”等多个高频事项,通过流程再造,实现了从“N到1”的转变,相关证照“打包”办理,有效解决准入不准营的问题。

  准入便准出。依托广西企业注销“一网专区”,广西打通企业注销过程中涉及市场监管、税务、社保、海关、商务、医保、住房公积金等部门间的信息壁垒,实现企业注销的数据共享、业务协同,提高企业注销便利度。2024年以来,全区各类企业注销3.7万户,同比增长17.79%,表明经营主体退出机制进一步畅通。

  快速响应解决发展难题

  今年1月17日,凭祥市某宾馆负责人通过12345反映:近期宾馆到外面张贴小广告想招揽客户,却被多个部门禁止,希望相关部门能为困难行业着想,在人流量大的地方设置张贴广告栏,以方便企业宣传及招揽生意。

  凭祥市友谊关口岸经济区管理委员会接到工单后,立即派出工作人员实地查访,与相关部门积极沟通,针对诉求人的需求提出解决意见。最终,该宾馆可以与景区管委会、旅行社、运输公司进行合作,张贴广告;或在浦寨、弄怀、社区居委会及市区公务栏(或公布栏)张贴广告。该宾馆负责人对部门工作人员的到访处理表示满意。

  经营主体的每一次诉求,都是市场的一次脉动,如何做到“有诉必应”?

  去年8月24日,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印发《构建经营主体反映问题响应处置机制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方案》,建立完善问题受理、科学分办、解决处置、跟踪督办、反馈评价的全流程管理机制,让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各类经营主体求助“有门”、发展“有路”、解困“有效”。

  为方便经营主体随时随地便捷反映问题,广西依托自治区12345热线系统,建设经营主体反映问题响应处置线上专区,做到接得更快、分得更准、办得更实。开发上线“桂商码”,与“企业服务码”实现联调,与“桂通码”数据共享联动、融合应用,经营主体可“扫码求助”“一码直达”。

  经营主体反映问题响应处置机制一经建立,便受到经营主体的广泛欢迎。截至4月底,全区接收涉经营主体工单约22万件,工单响应100%;工单按时办结率99.80%;经营主体问题解决率提升将近20个百分点。

  如今,广西构建的经营主体反映问题响应处置机制,已基本实现纵向贯通自治区、市、县、乡四级和横向联通各相关部门的组织协调体系,线上线下融合贯通联动体系,问题响应处置全流程可查看可追踪、全过程可管理可反馈,经营主体可实时查看办理进度。

更多精彩,请关注“官方微信”

11.jpg

 关于国脉 

国脉,是大数据治理、数字政府、营商环境、数字经济、政务服务、产业服务等领域的专业提供商。创新提出“软件+咨询+数据+平台+创新业务”五位一体服务模型,拥有营商环境流程再造系统、营商环境督查与考核系统、政策智能服务系统、数据基因、数据母体、产业协作平台等几十项软件产品,长期为中国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业提供专业咨询规划和数据服务,运营国脉电子政务网、国脉数字智库、营商环境智库等系列行业专业平台,广泛服务于发改委、营商环境局、考核办、大数据局、行政审批局、优化办等政府客户和中央企业。


责任编辑:ouruij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