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银川市两级法院正式发布《服务保障民营经济 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白皮书(2020—2024)》(以下简称《白皮书》),这是银川市两级法院首次以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为主题发布白皮书。
《白皮书》首次系统披露近5年司法护航民营经济发展全景图。数据显示,全市法院5年审结涉企商事案件22.09万件,通过柔性执行释放企业资金23.6亿元,营商环境司法指标连续两年领跑全区。
《白皮书》显示,2020年至2024年全市法院受理商事案件38.5万件,其中涉民营企业案件占比达58.1%,案由类型多达168种。值得注意的是,买卖合同、建设工程等合同纠纷案件占比75.18%,反映出市场交易活跃度与履约规范度存在提升空间。
银川市中级人民法院相关负责人介绍:“我们建立商事案件预警机制,对涉企案件实行全流程提速,2024年涉企案件平均审理周期较2020年缩短26天。”该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全市法院还通过创新“活封活扣”措施,共对132家企业的生产设备采取“动态查封”措施,保障正常经营的同时实现债权,累计释放资金23.6亿元;同时,建立西北首个企业信用修复“白名单”,对主动履行义务的371家企业提前解除限高令,助力“诚而不幸”企业重返市场;此外,成立专业化破产审判庭,适用简易程序审结破产案件占比提升至65%,化解债务107亿元,其中瑞美科药业等12家企业通过重整重获生机。
2025年,银川市中级人民法院营商环境攻坚行动,将在全域推广“银法云”平台,实现立案、调解、庭审等16项商事诉讼服务“一网通办”,电子送达适用率提升至98%;并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工商联共建政务诚信诉讼协调机制,推动162件涉行政协议纠纷实质性化解,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达100%;在银川经开区等四大园区设立“法企直联站”,组建50人专家法官库提供“订单式”法律服务,全年计划开展企业合规培训40场。还将通过“护企2025”专项行动,将“办理破产”“执行合同”两项指标推进全国前十,重点推进个人债务集中清理试点、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实施细则等20项改革。值得关注的是,全国首创的“执行和解监管保险”机制将于6月全面落地,通过第三方担保已帮助37家企业化解债务僵局。
“法治化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该负责人表示,银川法院将持续推进审判理念、机制、体系三重变革,为实施“五八”强首府战略注入更强司法动能。
更多精彩,请关注“官方微信”
国脉,是营商环境、数字政府、数字经济、低空经济、民营经济、产业发展、数字企业等领域的专业提供商。创新提出"软件+咨询+数据+平台+创新业务"五位一体服务模型,拥有营商环境督查与考核评估系统、政策智能服务系统、数据资源目录系统、数据基因、数据母体、数据智能评估系统等几十项软件产品,长期为中国城市、政府和企业提供专业咨询规划和数据服务,广泛服务于发改委、营商环境局、考核办、数据局、行政审批局等政府客户、中央企业和高等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