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下午,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国家数据局局长刘烈宏,福建省委常委、福州市委书记郭宁宁,福建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王永礼和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负责人出席发布会,介绍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情况介绍

  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国家数据局局长 刘烈宏: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好!感谢大家对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的关注。本届峰会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国家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福州市人民政府和相关单位承办,将于4月29日至30日在福建省福州市举办。2025年,是“数字福建”建设25周年,也是习近平总书记正式提出推进“数字中国”建设10周年。此次峰会的主题是“二十五载奋进路 数字中国谱新篇——数智引领高质量发展”。会议主要包括开幕式、主论坛、20个左右分论坛,以及数字中国创新大赛、“闽江夜话”“有福之州·对话未来”等特色活动,并设现场体验区,预计将有超过800位企业家、30位院士、以及诸多专家学者、社会各界人士齐聚峰会。

  相比往年,第八届峰会将体现以下四个特色亮点:

  首先,紧扣“数字福建”建设25周年,深入学习和宣传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数字中国”的重要论述。200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作出了建设“数字福建”的重大战略部署;2015年,总书记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首次正式提出“推进‘数字中国’建设”。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数字中国建设呈现出勃勃生机。我们将依托峰会平台,积极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数字中国建设的创新理念和重大实践。

  其次,以本次峰会为契机,全面吹响数据领域“改革攻坚”的冲锋号。第八届峰会将聚焦突破数据领域堵点难点问题,围绕如何进一步实现数据要素市场化价值化,如何进一步统筹好数字中国、数字经济、数字社会规划和建设,如何进一步丰富并用好已有工具箱为数据“供得出、流得动、用得好、保安全”架桥、铺路、筑基,如何推动数字化全面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等,策划各类交流活动,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峰会将集中发布10余项有重要影响力的政策文件和一批典型案例,包括《数字中国发展指标体系》《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4年)》《全国数据资源调查报告(2024年)》等,有力吹响数字中国建设“改革攻坚”的冲锋号。

  再次,坚持让企业唱主角,办一届企业有获得感的大会。本届峰会将搭建分论坛、行业生态大会、专题会议、主题交流活动等4种对话交流机制,邀请企业、高校和部委共同交流数字中国建设最新实践、探索数字中国建设路径和策略,组织100余场重要对话活动。我们将为企业提供高水平对话交流的平台,分论坛企业演讲比例不低于60%,创新大赛赛道全部交由企业、科研机构组织执行。支持并欢迎企业聚焦主题召开行业生态大会,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和华为公司将围绕云生态、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产业、产业数智创新举办4场生态大会。

  最后,我们将继续坚持勤俭、务实、高效的办会理念,厉行节约,加大场馆、物料复用水平。欢迎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共同打造一届精彩、高效、成功的峰会。

  我先简要介绍这些,谢谢。

  答记者问

  海报新闻记者:

  我们知道,国家数据局组建一年多时间,能否介绍一下数字中国建设取得的最新工作进展?根据《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部署,今年要实现一系列阶段目标,下一步深入推进数字中国建设方面还有哪些工作考虑?谢谢。

  刘烈宏:

  谢谢记者朋友的提问。一年多来,我们加大数字中国建设统筹力度,会同各地区各部门全面实施《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积极推广典型经验做法,开展试点试验,数字中国建设加快推进。

  数字经济提档加速。2024年,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左右,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工业软件、基础软件取得长足进步,实施数字化转型工程,中国“灯塔工厂”数量占全球比重超四成,智能产品、直播电商等成为消费新热点。

  数字政务服务升级。数字政府在线服务指数继续保持全球领先,2024年以来推出3批33项“高效办成一件事”,累计办件量5100万件。推动制定《政务数据共享条例》,累计支撑各地区各部门共享政务数据超过5400亿次。

  数字文化繁荣发展。数字文化资源扩容提质,数字赋能传统文化保护、“红色文化”资源建设、数字技术为数字文化发展注入强劲动能,依托虚拟拍摄、图像渲染算法等数字技术打造的国产动画电影《哪吒2》票房登顶全球动画片票房榜首,赋能数字文创、影视特效等产业集群协同发展。

  数字社会幸福感增强。全国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迭代升级,互联网医院数量超3300家,远程医疗服务网络已覆盖全国所有地市和县区,社会保障、适老改造等数字服务加快发展。

  数字生态文明多维度覆盖。生态文明数字治理体系不断完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已基本建立,构建起多维度生态质量监测网络。本次峰会现场体验区将设置数字生态文明专区,集中展示山水林田湖草沙和空天地一体的数字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数字领域国际合作高水平开放。与一批国家签署了数字经济合作谅解备忘录,“朋友圈”不断扩大;电商出海、算力出海、数字文创出海等新模式涌现,一大批“小而美”的合作项目惠及百姓衣食住行;数据跨境流动新规出台;中拉、中国-东盟、中国-上合组织国家之间的数字经济合作水平不断深化。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坚持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一条主线,努力完成“十四五”规划和《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目标任务。一是建立健全数字中国建设统筹推进机制,推出数字中国发展指标体系和发展指数,综合反映数字中国建设运行态势。二是指导重点地区开展数字中国建设综合试点,抓紧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三是分别印发数字中国、数字经济、数字社会建设2025年工作要点,推动各地区各部门形成一批标志性成果和里程碑进展。四是擦亮“一会一展”金字招牌,高质量办好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和2025年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服务数字经济和高技术发展,促进国际国内交流合作。

  谢谢大家。

  总台央视记者:

  请问,国家数据局成立以来,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方面取得了哪些进展和成效?谢谢。

  刘烈宏: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国家数据局成立以来,全国数据系统坚持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这条主线,围绕数据“供得出、流得动、用得好、保安全”,更好赋能经济社会发展,做了大量工作。下面,我从五个方面来介绍相关进展成效。

  在夯实制度体系方面,2024年以来,国家数据局聚焦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的重大改革任务,围绕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等出台了21份政策文件,搭建起数据基础制度的“四梁八柱”。

  在数据流通交易方面,我们着力培育数据流通交易生态,支持24家数据交易机构互认互通,统一开放、繁荣活跃的数据市场正在加快构建。据测算,2024年,全国数据市场交易规模超1600亿元,同比增长30%以上。其中,场内市场数据交易规模同比实现翻番。

  在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方面,我国数据资源生产总量持续攀升,2024年同比增幅预计超过20%。国家公共数据资源登记平台上线以来,截至3月30日,已经审核通过的登记数据700项,涵盖的存储数据规模达到239.23TB。

  在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我们正推动研究制定41项数据领域国家标准,组织北京、上海等18个城市,开展可信数据空间、数场、数联网、数据元件、区块链、隐私保护计算等6种典型技术路线先行先试,加快推动国家数据基础设施规模化部署、系统化应用。

  在数据要素赋能方面,2024年以来,我们联合14个部门深入实施“数据要素x”三年行动计划,成功举办全国大赛,参赛主体覆盖超过30个行业大类,参赛队伍超过1.9万支,吸引汇聚近2万个参赛项目,最终遴选出数据开发利用优秀项目119个,数据要素正深入各行业、各领域,释放出千姿百态的乘数效应。

  当前,在各地区、各部门的支持配合下,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制约数据流通交易、开发利用的因素逐步减少,相关难点堵点痛点问题,基本都有了较为明晰的解决方案、较为丰富的工具箱、较为科学的方法论。比如,对于数据烟囱、信息孤岛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的意见》,与面向政府内部的数据共享、面向社会的数据开放等方面的制度机制一起,为数据“供得出”“架桥”。对于隐私安全问题,我们会同相关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数据流通安全治理、可信数据空间等相关政策文件,正在推进数据流通利用基础设施建设等,旨在通过制度和技术双轮驱动、协同发力,保障数据流通“有规可循”“流通可溯”,为数据“流得动、用得好、保安全”“铺路”。对于高质量数据服务以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发展问题,推动各行各业高质量数据集建设,推进数据标注产业发展,促进中文语料积累和有效利用,为助力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筑基”。也就是说,通过一年多的努力,我们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为数据要素市场化、价值化提供了工具箱。欢迎大家使用工具箱,优化工具箱,释放公共数据、企业数据的潜在价值,更好赋能经济社会发展。谢谢。

  第一财经记者: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推动“人工智能+”行动,请问作为数据主管部门,国家数据局将从哪些方面发力?谢谢。

  刘烈宏: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人工智能+”是大家比较关注的一个话题。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应该说,算法、算力、数据是人工智能发展的三个基本要素。这三者相互独立又深度协同,共同按照规模定律(Scaling Law)推动人工智能的迭代创新发展。人工智能的发展离不开数据资源的开发利用。高质量数据作为人工智能应用的底座,不仅对通用大模型具有很强的保障支撑作用,对行业大模型更加重要。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的成果与数据工作的创新实践密不可分。

  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首先,持续推进算力基础设施建设。算力是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石。国际上有人说,人工智能的尽头是算力,算力的尽头是电力。在中国,电力是我们的优势,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西部的绿电资源。过去一年,我们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等有关部门,大力实施“东数西算”工程,加快推进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建设,协调推进算力建设与能源设施协同布局。今年底,我们要实现60%以上新增算力在国家枢纽节点集聚,新建大型数据中心使用绿电占比超过80%。

  其次,持续推进高质量数据供给。高质量的数据供给是人工智能发展的不竭动力。人工智能时代,Token作为模型处理文本的最小单元,通常是指一个单词或者单词的一部分、字符或者其他有意义的文本片段,已经成为一个新的衡量标准。据有关机构研究表明,2024年初,中国日均Token消耗量为1千亿,现在每日消耗量已经达到10万亿级,1年增长100倍。行业应用和典型场景的落地,是推动人工智能进化普及的关键一环。基于我国海量数据资源和丰富应用场景的优势,我们将加快推动数据要素和人工智能产业赋能、终端应用和场景培育相结合。积极引导做好高质量数据集建设工作,“人工智能+”行动到哪里,高质量数据集的建设和推广就要到哪里。进一步推动数据标注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和产业应用提供坚实的数据基础。

  最后,持续推进数据流通交易。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和“人工智能+”行动是同向发力、同频共振的。当前,全国数据系统正在加快建设高质量数据集,高质量数据集也已经开始在数据交易所挂牌交易。刚才我们说到,据有关研究表明,2024年,中国数据生产量同比增长20%,数据流通交易量同比增长超过30%。我们将逐步完善数据市场规范,构建数据流通交易标准体系,细化流通交易规则,推动发布数据流通交易标准示范合同,降低数据流通交易制度性成本,提升数据流通交易效率,更好地助力“人工智能+”行动。谢谢。

更多精彩,请关注“官方微信”

11.jpg


 关于国脉 

国脉,是营商环境、数字政府、数字经济、低空经济、民营经济、产业发展、数字企业等领域的专业提供商。创新提出"软件+咨询+数据+平台+创新业务"五位一体服务模型,拥有营商环境督查与考核评估系统、政策智能服务系统、数据资源目录系统、数据基因、数据母体、数据智能评估系统等几十项软件产品,长期为中国城市、政府和企业提供专业咨询规划和数据服务,广泛服务于发改委、营商环境局、考核办、数据局、行政审批局等政府客户、中央企业和高等院校。

责任编辑:wuwenf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