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上午,临沂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全面深化改革”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1场,介绍临沂市优化营商环境赋能机制工作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居学军(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

  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市政府办公室坚持问题导向、有解思维、系统集成,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项目服务保障、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开展优化营商环境赋能机制改革,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是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坚持把“用户思维”融入改革全链条,从群众和企业视角去想问题、办事情,持续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构建高效推进机制。将“高效办成一件事”纳入市委常委会工作要点、《市政府工作报告》,市委常委会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门研究,高位推动、顶格推进。建立“市级领导领衔、责任单位牵头、工作专组推进、市县垂直到底”的责任体系,完善走流程、办件回访机制,每月晾晒工作成效,领导干部亲身体验办事流程,及时发现整改问题。全面落实规定动作。扎实推进国家部署的21个、省市推出的100个“一件事”任务,实行一表申请、推行一窗受理、强化数据赋能,申报材料、办事环节、服务时限分别压减37%、53%、73%。其中,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报装“一件事”、开办运输企业“一件事”被相关部门推广。创新做精自选动作。围绕商城国际化、园区服务、新领域新业态等方面,推出18个定制化“一件事”服务场景。如直播电商“一件事”,将7个事项整合为“一件事”,申报材料由19份精简至4份,在直播电商园区设置政务服务站点,申请人“跑一次、进一门、提交一套材料”就能“一次办好”,办理时间由5个工作日缩短至2个工作日。

  二是做优重点项目服务保障。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资源围着项目转,全力推动项目“早落地、快达产”。精准“引灌”金融活水。组织金融机构提前介入重大项目,做好融资服务保障,实行“一项目一主办行”,全过程动态跟踪服务。构建“信贷+”服务模式,组织“市行行长县区行”活动,开展行业银企对接活动,精准滴灌项目。2024年银行机构支持项目金额超400亿。高效集约保障供地。全面推行“标准地”出让,全市共出让“标准地”307宗、1.7万亩,居全省第一位。在全省率先阶梯式下调年期修正系数,降低企业拿地成本。2024年,全市弹性供应土地46宗、面积1689亩,为企业节省成本1700余万元。引育并重汇聚人才。出台“人才十条”,新建“人才飞地”9个、累计达到58个,招引高端人才团队45个、各类亟需人才400余人。推广职业教育“企业+专业”培养模式,实施技能人才定向培养、订单培养和联合培养,每年培训10万人次以上,新增高技能人才1万人以上,缓解企业用工难等问题。

  三是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执法。针对企业反映强烈的执法不规范、多头执法、小过重罚等突出问题,选准切口、系统治理,用心回应企业关切。规范入企检查。在全省率先搭建涉企联合检查平台,将35个部门、222个监管事项纳入部门联合抽查范围,实行扫码入企,做到“事前报备、事中联合、事后监督”,2024年开展联合检查1.2万次、月均检查数下降35%,初步解决多头执法等企业痛点。《人民日报》头版、《山东新闻联播》对此进行专题报道。推行“有温度的执法”。推行涉企合规指导,编制企业合法合规经营指导清单252项,帮助事前防范违法风险。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扩大“轻微违法不罚”“首次违法不罚”清单范围,由市场监管、交通等4个领域扩展到28个领域,事项由552项增加到1097项。推动分级分类监管。强化企业信用风险分类与“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的融合应用,在安全生产、生态环境、劳动保障、建筑市场等30余个行业领域开展分级分类监管,对不同等级的企业开展差异化监管,企业监管更加精准高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荣获国务院督查激励;“直播带货信用监管”被评“新华信用杯”全国优秀案例,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予以推广。

  下一步,市政府办公室将锚定“走在前、进位次、提水平”,紧扣优化营商环境赋能机制改革“1条主线”,深入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聚焦企业和群众关心的商贸物流、民生小店等重点领域,持续推出新的“一件事”服务场景,打造至简至快的服务模式;完善项目“一致性清单”,用好领导帮包、问题会商机制,为项目建设提供全要素保障、全生命周期服务;深化涉企执法改革,对企业实施包容审慎、分级分类监管,推行“综合查一次”,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答记者问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记者提问:“高效办成一件事”是优化营商环境、提升行政效能的重要抓手。临沂作为民营经济大市,请问今年在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提升涉企服务效能方面有哪些具体措施。

  赵从佗(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三级调研员):

  “高效办成一件事”是指通过流程整合、数据共享等方式,将多个部门关联的“单事项”整合为企业群众眼中“一件事”,实现“一件事一次办、一类事一站办”。临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要求通过改革综合压减申报材料、办事环节、服务时限、跑动次数50%以上。2025年,我们将围绕全市“投资、工业、外贸”等重点领域,新打造“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批、工业企业技术改造、跨境贸易经营”等10个涉企服务“一件事”场景,着力解决企业在办事过程中遇到的门槛多、手续繁、成本高、时限长等问题。比如,为推动项目快落地、快投产、快见效,我们将打造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批“一件事”,通过提前介入辅导、强化联合会商、精简材料流程,着力解决项目手续办理周期长、材料多、往返跑等问题。又如,围绕服务全市“量质齐升、万亿工业”目标,我们将打造工业企业技术改造“一件事”,合并办理“企业技术改造投资项目备案、一般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申请、工业技术改造项目奖补申报”等关联事项,大幅压减工业企业技改审批时长和办事成本,助力全市工业企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再如,聚焦服务全市跨境贸易经营主体,我们将联合海关、商务等部门,推出跨境贸易经营“一件事”,将原来需要外贸企业跑多个部门办理的“市场采购主体备案、海关进出口收发货人备案、电子口岸制卡申办、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备案、跨境电商企业报文传输编码(DXPID)申报”等事项集成办理,进一步降低全市跨境电商、市场采购、一般贸易等不同类型企业的制度性交易成本,提升外贸领域准入准营服务效能。

  鲁网记者提问:刚才介绍总体情况时提到了重点项目服务“一致性清单”,请问主要从哪些方面为项目提供更便捷高效的服务?

  付用锋(市重点建设项目服务中心副主任):

  为统筹做好项目建设服务保障工作,临沂市聚焦“信息数据共享、资源配置优化、服务效能提升”,创新整合了项目建设涉及的用地保障、手续办理、融资需求等要素信息,形成“一致性清单”,统一调度管理、动态共享更新,各服务保障部门对清单内节点落后、要素需求突出的项目“精准把脉”、“靶向发力”,提级提速手续办理,加速破解项目问题制约。根据市委、市政府部署安排,去年共有313个省市实施类重点项目纳入“一致性清单”服务保障,帮助项目完成融资授信74.7亿元、保障项目用地1.1万余亩。本着早谋划、早部署、早行动的原则,今年已将364个省市重点项目全部纳入“一致性清单”服务保障,同步共享至市委金融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行政审批服务局等部门,截至目前,已帮助项目完成融资授信53亿元,保障项目用地2967亩。为加力推进项目建设,下步我们将持续优化“一致性清单”服务保障:一是拓展服务范围。将目前服务范围由省市重点项目逐步扩大至省市县三级重点项目。二是强化问题会商。依托重点项目会商机制,对清单问题诉求定期梳理,按照“市县联动、条块结合、分级负责”的原则,实行“问题分类、清单交办、跟踪调度、办结销号”的闭环式处置,加速推进项目建设。三是优化信息赋能。优化“沂蒙红”投资项目数字化服务平台功能,与“融沂通”互联贯通,将项目土地、资金、手续等要素信息统一模板采集、统一时间调度,实现全流程数据共享,推动职能部门从基层要数据到清单查数据的转变。依托“一致性清单”服务保障机制,形成上下贯通、左右联动、齐抓共促的项目推进合力,有力保障重点项目加快实施,奋力实现全年省市县重点项目开工率、投资完成率“双过百”。

  经济导报记者提问:司法行政部门承担的改革任务主要是聚焦当前我市各级行政执法部门存在检查事项多、频次高、随意性大、第三方服务机构变相检查等突出问题提出,请介绍一下司法行政部门在推动规范涉企行政检查方面都有哪些具体举措。

  孙健(市司法局党组成员、三级调研员):

  去年以来,我市在全省率先搭建临沂市涉企联合检查平台,入企检查频次同比压减35%,企业对行政执法工作的改进感受度为97.3%,对行政执法工作的满意度稳步提升。今年,省里推广我市经验做法,在全省统一部署了涉企行政检查平台,下一步,我们将坚持执法与服务共同提升的工作理念,持续深入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全力打造“管住风险、无事不扰、企呼我应”的监管新常态。

  1.实施分级分类,全面推行差异监管。制定出台《临沂市企业分级分类监管办法》(试行),统一明确分级分类标准,推动各级行政执法部门对监管企业进行科学分级分类,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合理确定抽查比例、检查频次和检查方式,开展差异化监管,鼓励引导企业合法合规经营,确保该检查的检查到位,不该检查的严禁检查,做到既不越位、也不缺位。

  2.推动检查联合,持续压减入企频次。深化“综合查一次”改革,依托全省涉企行政检查平台,创设一批“综合查一次”应用场景,全面加强检查计划统筹,内部外部协同联动,推动健全部门内部联合机制,牵头整合各部门对同一企业的检查计划,能压减的一律压减,能合并的一律合并,确保今年入企检查频次再压减20%。

  3.依托科技驱动,数字赋能规范检查。扎实推进全省涉企行政检查平台常态化应用,部署全市涉企执法检查“一张网”,加快全市涉企行政检查标准化、规范化、数智化建设。将各级执法检查行为、非执法入企行为全部纳入平台管理,实行“事前备案、计划联合、扫码入企、全程留痕、事后评价”的行政检查新模式。加强平台使用培训和宣传推广,畅通平台满意度反馈渠道,会同纪检监察机关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对有码不扫、有查不报的严肃查处。

  4.开展专项行动,强力纠治检查顽疾。上周,全市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动员部署会议召开,我市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正式启动,本次专项行动聚焦乱收费、乱检查、乱罚款、乱查封等7个方面执法突出问题开展集中整治。下一步,将把“乱检查”整治作为专项行动攻坚项目,面向社会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发布通告公告广泛征集问题线索,联合纪检监察机关开展个案监督,持续严格管控“乱检查”,真正做到让企业群众可感可及。

更多精彩,请关注“官方微信”

11.jpg

 关于国脉 

国脉,是营商环境、数字政府、数字经济、低空经济、民营经济、产业发展、数字企业等领域的专业提供商。创新提出"软件+咨询+数据+平台+创新业务"五位一体服务模型,拥有营商环境督查与考核评估系统、政策智能服务系统、数据资源目录系统、数据基因、数据母体、数据智能评估系统等几十项软件产品,长期为中国城市、政府和企业提供专业咨询规划和数据服务,广泛服务于发改委、营商环境局、考核办、数据局、行政审批局等政府客户、中央企业和高等院校。

责任编辑:wuwenf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