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及有关单位:
现将《安阳市加强数字政府建设实施方案(2023—2025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2023年12月28日
安阳市加强数字政府建设实施方案
(2023—2025年)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发〔2022〕14号)、《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加强数字政府建设实施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豫政〔2023〕17号)文件精神,深入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进一步加大改革创新力度,着力解决数字政府建设在顶层设计、体制机制、数据融通、应用协同、安全保障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全面建设高水平数字政府,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陕西延安、河南安阳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一体化统筹数字政府建设和发展,以数据为驱动,以应用为牵引,以数字化、智能化、一体化、便捷化为方向,推动实现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政务运行协同化,全面打造具有时代特征、安阳特色、人民满意的数字政府,为全面推进“以红旗渠精神为引领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强市”提供数治支撑。
(二)总体目标。
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遵循数字化转型发展规律,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标准统一、布局合理、管理协同、高效运行、安全可靠的全市一体化数字政府建运体系建设。
到2025年,全市数字政府建设水平实现整体跃升,数字政府建设统筹协调机制运行有力,完整高效的公共支撑体系、安全保障体系、制度规范体系、数据资源体系、政府履职能力体系基本形成,有效赋能政府治理、营商环境优化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高标准建成整体协同、敏捷高效、智能精准、开放透明、公平普惠的现代化数字政府。
二、建设集约先进的公共平台支撑服务体系
(一)建设整合政务“一朵云”。
统筹推进市政务云、信创云资源整合,并与省级政务云管理平台兼容衔接,建设市级“一朵云”综合管理平台,实现全市政务云统一纳管调度和按需分配扩展。县级及以下原则上不再新建政务云。有序推进各部门已建非涉密政务信息系统迁移上云,逐步撤并部门自建非涉密机房。建立政务云服务提供方绩效考核机制,定期开展云资源使用效率核查和动态调优。
(二)扩容升级政务“一张网”。
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外网扩容覆盖、链路优化以及互联网协议第6版(IPv6/IPv6+)改造。推进固移网络融合,在安全可控的前提下加快向乡镇(街道)、村(社区)延伸,提升互联网出口带宽,实现千兆到县(市、区)、百兆到乡镇(街道),实现市、县(市、区)互联网出口统一管控。加快非涉密业务专网向电子政务外网迁移,整合建设电子政务视频网和智能感知网络,提升电子政务外网支撑能力和应用效能。
(三)强化共性应用支撑能力。
分级梳理各部门业务协同和数据应用需求,推进跨部门、跨场景、跨业务的共性支撑平台统建共用,集约建设统一身份认证、电子证照、电子印章、电子签名、电子材料等共性支撑系统,全面开放公共通用服务接口,为各级各部门提供统一的基础技术支撑。建设“河南链”安阳节点,构建省市一体化云链融合网络,推动区块链技术在政务服务、数据共享等领域开展示范应用。
三、筑牢全面可靠的数字政府安全保障体系
(一)强化安全管理责任。
分级分部门制定数字政府安全责任清单和安全应急预案,明确属地责任、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建立完善安全事故处置和问责机制,确保安全管理边界清晰、职责明确、责任落实。加强政务信息化建设、运维、运营企业规范管理,强化企业直接责任。
(二)严格安全管理制度。
严格落实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个人信息保护等法律法规制度,制定完善政务云、政务网络、政务信息系统安全建设和安全运维制度规范,加强项目实施和运行全流程安全管理,实行安全技术措施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使用。强化政务信息化基础设施和数据全生命周期安全保护,定期开展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密码应用安全性评估以及数据安全风险评估、安全合规评估,实施常态化风险监测、安全检查和漏洞修复,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依法加强重要数据出境安全管理。
(三)加强安全防护“一道墙”建设。
统筹政务云、政务网络、政务信息系统安全防护和容灾备份能力建设,构建覆盖云、网、数、用、端的立体化安全防护体系。协同组建专业化安全运营保障团队,强化安全态势集中感知,统一实施安全防护一体化运营监管,建立健全跨层级、跨地域、跨部门的安全防护联动机制,常态化开展攻防演练和安全运营检查。
四、完善科学规范的数字政府制度规则体系
(一)优化政府职责体系。
以数字化助推政府职能转变、治理方式变革和业务流程优化,深化全市数据信息机构改革,分级整合部门政务信息化建设和运维职能,推动政务信息化项目统筹建设、政务信息系统统一运维、政务大数据体系一体构建、政务云网资源集约保障,理顺各部门在系统整合、数据共享、业务协同等方面的职责关系。
(二)完善协同推进机制。
建立健全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数字政府建设协同工作机制。探索在政府部门、国有企事业单位建立首席数据官制度,明确专人统筹负责本部门、本单位、本行业信息系统一体化整合建设和数据资源管理工作。健全政产学研用协作机制,鼓励和规范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业多方参与数字政府建设。完善“局+中心+国有平台公司”的市数字政府建设工作推进机制,充分发挥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局的统筹管理协调、市政务大数据中心的技术服务保障和国有数字政府平台公司的建设运维支撑作用。
(三)加强项目统筹管理。
健全政务信息化建设管理会商机制,完善政务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和建设运营模式,促进数字政府集约化、一体化建设。搭建政务信息化项目综合管理平台,推进政务信息系统新建、升级、整合、运维集约化、一体化管理。统筹现有资金渠道,创新完善财政资金保障方式,分级建立多渠道资金投入机制。分领域开展数字政府建设示范,积极探索典型应用场景和创新模式。依法加强审计监督,强化政务信息化项目绩效评估,避免分散建设、重复建设。
(四)健全制度标准规范。
以“标准安阳”建设为契机,建立健全政府数字化转型中的政务服务、数据共享、业务管理、安全运维和技术应用等领域急需的标准规范,建立标准推广执行和评估验证机制,推动全市数字政府建设遵循统一标准规范。
五、建设开放共享的数据资源应用管理体系
(一)完善数据管理机制。
强化政府部门数据归集、存储、共享、应用、开放、安全等管理职责。常态化开展数据资源普查,制定标准统一、全量覆盖、动态管理的政务数据和公共数据目录,实行数据分类分级和“一数一源一标准”。依托市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推进政务数据、公共数据应归尽归,完善人口、法人、自然资源等数据资源库,构建全市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加强数据协同治理,强化数据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
(二)深化数据高效共享。
健全政务数据共享协调机制,加强数据供需对接,推进各级各部门政务系统对接联通和数据共享。健全一体化数据共享交换体系,整合各部门数据交换通道,实现数据目录统一管理、数据资源统一发布、共享需求统一受理、数据供需统一对接、数据异议统一处理、数据应用统一推广。
(三)推进数据开发利用。
编制公共数据开放目录、责任清单,分类分级有序开放公共数据,加大高价值数据集开放力度。探索开展公共数据授权运营,鼓励社会力量对公共数据进行应用场景实验和增值开发利用。
六、构建协同高效的数字政府履职能力体系
(一)提升经济调节数字化水平。
1.加快经济数据整合应用。整合汇聚全市投资、消费、就业、税收、财政、能源、物流等重点领域数据资源,构建市经济治理基础数据库,开展关键经济数据全链条、全流程治理和应用。
2.强化经济运行监测预警。建设完善市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平台,实时监测市、县两级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生产经营和重点项目建设情况,加强经济运行全周期数据统计监测和综合分析研判。
3.探索经济政策效用评估。结合市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建设市规划综合管理信息平台,探索开展经济政策效果事前模拟和事后评估,促进各类各级规划和各领域经济政策有效衔接。
(二)提升市场监管数字化水平。
1.推动协同化监管。推动监管数据和行政执法信息归集共享、互认利用,升级完善市一体化在线监管平台,对接省在线监管平台,实行跨层级、跨地域、跨部门联动响应和协同监管。强化审管协同,打通各领域审批和监管业务系统,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全领域一体化监管。
2.实施精准化监管。强化市场主体数据归集共享,完善市场主体数据主题库,实现市场主体精准画像,及时预测、研判、识别风险。提升“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平台功能和应用水平,健全以企业信用风险等级为基础的分类分级监管机制,实施差异化监管。针对食品药品、特种设备、重点工业产品等领域,按照全省统一部署和职责分工,实施全主体、全品种、全链条、全时段在线监管和数字化追溯监管。
3.强化网络平台监管。建立网络平台实时监测机制,强化网络交易监管,规范平台经济发展,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实行包容审慎监管。
(三)提升社会治理数字化水平。
1.提高社会矛盾化解能力。依托网上信访投诉平台、行政复议工作平台、在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推进矛盾调解、司法救助等领域信息化建设,优化提升网上法律服务能力,实现矛盾纠纷在线咨询、评估、分流、调解。
2.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快“雪亮工程”和公安智慧视频云建设,推进各部门视频监控资源联网共建、共享、共治。深入开展平安安阳建设大数据专题应用,提升社会风险预警、研判分析、决策指挥等能力。
3.加快智慧应急建设。依托省级空天地一体化应急通信网络,增强断路、断网、断电等极端恶劣条件下应急救援现场通信保障能力。强化气象灾害风险研判、临近预警能力,完善灾害和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提高面向企业、社区、村镇和重点单位的预警发布动员能力。
4.提高基层精细化治理能力。实施“互联网+基层治理”行动,构建新型基层管理服务平台,推行智慧化网格服务管理模式。充分发挥治安管控综合信息平台和“一村(格)一警”智能工作台作用,及时处置各类案件、事件和事故。探索建设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智慧社区服务体系,使协商议事、养老、家政、卫生、托育、助残等社区服务更加智慧便民。
(四)提升公共服务数字化水平。
1.完善政务服务体系。持续深化“一网通办”政务服务改革,不断优化市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功能,推动部门审批业务系统与市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整合联通,统筹归并网上办事入口,提升企业群众办事便利度。推进智慧政务大厅建设,推动电脑端、移动端、自助终端、实体大厅、12345便民热线等渠道线上线下标准统一、服务同质,全面提升政务服务办事质效。
2.推行智慧便捷服务。推行“极简审批”和协同化、集成化、智能化服务,不断拓展“一件事一次办”和“秒批智办”覆盖范围。加快推进“四电”(电子证照、电子印章、电子签名、电子材料)应用,实现企业和群众办事“免证可办”。加强“照”“证”数据互通共享,探索“一业一证”等照后减证和简化审批新途径。建设推广“豫服码”,关联人、企、证等相关数据和应用场景,实现个人企业办事一码通行、一码通办。完善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实现公共资源交易业务全流程电子化。
3.实施精准惠企服务。优化完善涉企政策“免申即享”平台,实现涉企政策统一发布、智能匹配、免申即享,建立回访机制,提升政策精准性、有效性和便享度。建设数字工信平台,为产业集群重点产业链培育、工业投资项目、企业申报项目、企业梯次培育等提供精准服务。
4.提升民生服务质效。聚焦教育、医疗、养老、抚幼、人社、就业、文旅、体育、民政等领域,推进数字化服务普惠应用。推进各类政务网站“适老助残”改造,优化界面交互、内容朗读、操作提示等功能,通过“关怀模式”“长辈模式”和授权代办、远程认证等技术,为特殊群体提供便利的数字化服务。按照省统一部署,应用省居民一卡通智慧服务平台,依托实体社保卡、电子社保卡,推进多卡融合应用,实现居民服务“一卡通”。
(五)提升生态环境保护数字化水平。
1.提升生态环保协同治理能力。利用无人机、卫星遥感、视频监控、生态传感器等技术手段,构建一体化生态环境智能感知体系,实现环境质量、生态质量、污染源实时监测全覆盖。完善生态环境综合管理平台,强化生态环境治理大数据分析利用,提升协同治理能力。
2.提高自然资源利用效率。加强基础地理数据、基础地质数据、业务专题数据归集治理,持续完善自然资源三维立体“一张图”,推广应用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及“天眼”系统,实现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及时发现、及时推送、及时处置。
(六)提升政务运行数字化水平。
1.辅助决策指挥。依托市大数据指挥中心,围绕经济运行、应急指挥、社情民意、政务服务、防汛抗旱等重点领域,集成构建领导驾驶舱决策指挥系统,汇聚整合多源数据,进行动态监测、量化分析、趋势研判、风险预警、可视化决策,辅助提升精准研判、科学决策和调度指挥能力。
2.提升行政效能。优化升级市政务协同办公平台,推进省市协同办公平台上下对接,贯通各部门非涉密办公系统,优化公文运转、联合会签等工作流程。探索推行机关内部“一件事”联办,实现高频事项线上集成化“零跑动”办理。
3.助力行政监督。健全“互联网+督查”机制,推广运用“豫快办”平台,推动重点工作线上督办、线上反馈、实时推送、及时处置。
(七)提升政务公开数字化水平。
1.优化政策信息发布。完善政务公开信息化平台,强化网上政策发布主渠道功能,加强政策信息主动推送、精准投放。创新政策宣传方式,开发视频、直播、图解、数说等多样化政策解读产品,发挥主流媒体优势,增强政策宣传影响力和实效性。加强政务新媒体管理和规范化建设,做好突发事件信息发布和政务舆情回应工作。
2.畅通政务互动渠道。完善政府网站集约化平台知识问答库,通过网民咨询、领导信箱、意见征集、领导访谈等多种形式开展线上政民互动。加强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建设,推进各渠道咨询投诉数据汇聚和分析应用,积极回应群众关切。
七、引领驱动数字化全面发展
(一)助推数字经济发展。
按照省统一部署,建立健全基于数字技术的监管模式,提升数字经济治理的精准性、协调性和有效性。支持各类市场主体依法合规开展数据采集、整理、聚合、分析服务,培育壮大数据服务产业。
(二)引领数字社会建设。
推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搭建城市实景三维地图、城市信息模型和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加强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加快城市园林绿化数字化信息平台建设和应用,实施智能化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探索建设数字孪生城市和未来社区。加强农业农村大数据应用,探索数字乡村示范县建设,加快消除城乡“数字鸿沟”。完善农村智慧党建体系,更好发挥数治在基层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三)营造良好数字生态。
完善数字经济科创服务体系,规范数字经济发展,健全市场准入、公平竞争审查和监管等制度,营造规范有序的政策环境。
八、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始终把党的全面领导作为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根本保证,贯穿于工作全过程、全链条,各级政府要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切实履行数字政府建设主体责任。充分发挥市数字政府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加强工作机制建设,定期召开工作例会,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跟踪分析和督促指导。各县(市、区)、各有关部门要履职尽责,将数字政府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对照重点任务清单,逐项明确领导和责任单位,细化时间节点、目标任务和推进举措,落实台账制度,加强工作推进。
(二)加强人才支撑。
各级各部门要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相关理论知识培训学习,持续提升干部队伍数字思维、数字技能和数字素养。依托“洹泉涌流”人才政策,加大数字政府建设专业化人才引进、培训力度,逐步组建本土专业化技术团队。充分发挥市大数据专家库作用,建立健全数字政府重大决策专家咨询机制。引导鼓励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参与研究数字政府建设中的各类问题。
(三)加强考核评估。
完善常态化考核机制,科学构建评估指标体系,积极引入第三方机构开展评价,考核评价结果作为有关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参考。
附件:安阳市数字政府建设重点任务清单(2023—2025年).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