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之间相互打架,有好事大家都去争,没好事没有利益,大家都想办法推,这是我们目前面临的最大的难题。实行大部制管理,可以避免由于政府部门职能交叉重叠而引发的政出多门、多头管理问题。
目前政府网站也存在许多问题,尤其是政府网站信息比较陈旧、与网民的互动性不强、服务性不强等,受到媒体和网民的批评。在微博问政成为潮流的背景下,政府网站该如何发展?日前,中国青年报记者专访了汪玉凯。
汪教授结合城镇化问题解读十八大精神,他用大量翔实的事例、令人信服的数据、严谨精辟的分析、独到精准的观察,围绕“十八大的历史使命”和“中国的城镇化”二大方面进行深入浅出、生动活泼的讲解。
第一,政务公开是现代公共治理的必然要求;第二,中国政府公开面临的挑战;第三,通过电子政务实现阳光行政。
如果从2002年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建立为标志,中国电子政务已经整整经历了十年的发展历程。在过去的十年中,中国电子政务发展至少在五个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社会正在向中国走来。网络社会的到来,也为公众的广泛参与提供了新的路径和手段。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应该如何认识网络社会以及公民参与?
我们在讨论微博问政的时候,在讨论微博作为传递手段方式的时候,我们更应该关注它后面的关系,为什么微博会在这个时候发力,能够在网络问政、刺激政务转型方面发挥这么大的作用。
汪玉凯:“北京微博发布厅”作为北京市建立的政务微博平台,它是一个集体行为,这在全国是罕见的。它的优势,在于众多委办局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搭建起自己的微博。
如何理性认识今天的网络舆论生态,如何辩证看待网络世界的“众声喧哗”,如何促成良性的网络舆论环境,如何在新的媒体环境下创新社会管理?
8月25日,首届“政务微博与社会管理创新高峰论坛”在浙江杭州隆重举行。会上,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汪玉凯做了以“微博促进政府转型”为题的重要发言。
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务院电子政务示范工程总体专家组成员,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大连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