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政务”的迅猛发展,政务新媒体成为政府部门进行资讯发布、权威辟谣、问政百姓等服务的重要渠道。但与政务新媒体数量急剧增加不相匹配的问题也随之而来。

  近期个别地方政府网站和新媒体中存在“雷人回复”:“如果对此有不满,建议另谋高就”,这是内蒙古鄂尔多斯康巴什区区长信箱中的一句回复内容;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人民政府的官方微信直接反馈网友称“你不说话没人把你当哑巴”、“我仿佛听见了一群蚊子在嗡嗡嗡”,对此,该微信平台第三方运营机构表示,此次“意外”系“系统自动回复”所致;四川内江市发改委的回复也被指“跑偏”,网友先后两次询问有关民用机场规划问题,但内江市发改委两次都是“答非所问”。

  无论是“另谋高就”、答非所问,还是账号外包、第三方运营,线上的缺位和傲慢体现的是相关部门互联网思维的缺乏和以民为本意识的缺失。政府部门建网站、开官微,为的是宣传政策法规、问政于民、促进政民互动,用指尖上的政务更好服务百姓,而非为了随大流、赶时髦,更不应该是为了完成上级交办的任务。但在实际操作中,政务新媒体发展水平仍然参差不齐,新媒体的运维常常面临多重风险,有些新媒体对网络环境不熟悉、对网络语言驾驭不好,或语言呆板或调侃过度,往往会对相关政府部门形象起到消极影响。

  政务新媒体顺应了我国“互联网+政务”的发展方向,是我国实现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举措。网民来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网上的政民互动,不是面子工程,而是一项民生工程。发挥政务新媒体“沟通渠道”的作用,就要充分发挥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政务平台怎么建、“网上群众路线”怎么走,关乎百姓参与社会公共治理的积极性,更关乎百姓对政府工作的满意度。

  想要用好网,必先管好网。各级政府不仅要在行动上上网,更要在思想上、理念上紧跟互联网思维,善于运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积极回应网民关切、解疑释惑,让互联网成为了解群众、贴近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的新途径、新渠道。

责任编辑:李泰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