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中国地方政府互联网服务能力发展报告(2018)》在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发布,报告由电子科技大学智慧治理研究中心和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联合发布。报告采用大数据手段对地方政府的互联网服务能力进行全面监测与评价。这是全国范围内第一次对全国334个地级行政区政府互联网服务能力进行大规模的全面评估,泛互联网渠道采集数据共达12.4亿余条,智能呈现了政府互联网服务能力向规范化、一体化、智慧化方向的发展趋势。
本次报告从治理能力、响应能力、智慧能力三个方面建立政府互联网服务能力评价体系,将评价指标设计为三级,将我国334个地级行政区划分为创新领先、积极追赶、稳步推进、亟待发展四种类型,深圳、成都、贵阳等副省级/省级城市以及汕头、宿迁、珠海等其他地级行政区均进入创新领先类。报告数据显示,我国地方政府互联网服务能力呈现五大特征:一是政府互联网服务能力发展整体向好;二是政府互联网服务能力地区间差异明显;三是供给能力发展相对成熟,整合和贯通能力有待提升;四是响应能力处于调整阶段,省级平台影响区域发展水平;五是指挥能力仍在探索阶段,与商业化应用差距明显。
作为本次报告的主发布者,电子科技大学智慧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公共管理学院汤志伟教授表示,地方政府互联网服务能力的评价具有三大亮点:在价值引导上,将评价延伸到政府“多网、多微、多端”的全互联网整体服务效能与履职能力,聚焦政府本身的履职能力;在技术支撑上,评价将泛互联网数据作为监测采集对象,技术采集占比87%,创新以大数据监测采集分析为手段,保障评价结果的客观、准确;在创新引领上,评价提出“服务贯通能力”、“主动感知能力”、“个性化服务能力”等全新评价指标点位,这些服务在我国仍处于探索和尝试阶段,代表电子政务发展的新趋势和未来政府互联网服务的新方向。
今年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在回答记者问时,强调推动简政放权、优化服务改革,要在“六个一”方面下硬功夫,其中包括政务服务一网办通、企业和群众办事力争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为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指明了方向,致力增强民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作为大数据时代政府施政的新平台,互联网实现电子政务系统的在线服务,让权力运作有序、有效、留痕,促进政府与民众的沟通互联,提高政府应对各类事件和问题的智能化水平。
据悉,此次支持报告的数据,共分析超网站页面内容2400万个、微博内容约90万条、微信公众号内容20万条、搜索引擎结果分析40万次。作为该报告的技术数据采集的支持方,国双自2012年在电子政务领域深耕大数据的应用创新和解决方案的实施,为包括中国政府网、国家发改委等3000+全国各级政府机构网站提供以数据为核心、覆盖信息化、智能化各领域的数据增值服务。
此次政府互联网服务能力评价数据技术充分运用机器自动化、智能化、快速化、系统化的大数据技术采集手段,是本次评价的重要创新之一。本次技术数据采集的主要特点包括:(一)多频度采集,共开展4次数据全面采集,数据做到可查询、可追溯和可验证;(二)全样本抓取,共采集涵盖全国各类各级政府网站,国内外新闻媒体,微博、微信与客户端等12.4亿余条数据;(三)智能化采集,采用了分布式爬虫、智能学习、浏览器模拟等智能化手段,实现了互联网数据采集率达90%以上;(四)精准化清洗,主要采用NLP技术,共清洗非政府服务相关内容430余万条,全面保障了评价数据结果的权威性和准确性。
本次发布会邀请了专家学者代表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徐晓林、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姜晓萍、与先进城市实践者代表深圳市政府办公厅信息化处长陈朝祥、贵州市政务服务中心主任黄平开展了嘉宾对话,共同探讨政府互联网服务能力的建设与发展。电子科技大学副校长徐红兵、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雷吉成出席发布会并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