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确定办好了吗?这样就可以了?”尽管电话那头,南京市栖霞区尧化街道工作人员再三确认刘先生办理的医保定点医院变更手续已经完成,他心里多少还是有点犯嘀咕。第二天一早,刘先生让家人带着医保卡去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成功试用后这才信了。
刘先生家住栖霞区翠林山庄,他的“不可思议”源自该区正在推行的“不见面办事”。为把医保定点医院换个地方,过去肯定要跑来跑去忙一阵子,这次他按照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指引通过手机向街道的微信公众号发出申请,“五分钟就给办好了。”
去年4月27日,栖霞区在全国率先发出第一张“不见面审批”营业执照,这项“放管服”改革的创新举措迅速叫响全国;今年初,在率先实现商事登记“不见面”的基础上,该区又推出“不见面审批服务2.0版”,进一步提高了办事便捷性;而今,“不见面”再进一步,从商事登记延伸到政务服务,大大提高了政策惠及面。第三方评估报告显示,超9成的受访者认为,与2017年之前相比,栖霞区的政务服务水平有较大甚至很大的提升。
“改革已经成为栖霞区的工作品牌。我们通过改革创新,大力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服务供给,为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探索‘栖霞实践’。”栖霞区委书记邢正军表示,要在全区上下营造全力以赴抓改革、攻坚克难促改革的浓厚氛围,让改革开放成为栖霞区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的源动力,成为对外形象展示的鲜明符号。
打响“不见面审批”第一枪
商事登记因为涉及多个人、多主体、多权益、多部门,一直是“放管服”改革的难点。“我当‘被告’都当怕了。”谈起开发“不见面审批”系统的背景,栖霞区市场监管局工委书记张平感慨最深的是他当“被告”的经历:用他人身份证注册、花钱雇人当假股东、注册后即失联……一连串问题导致该局每年都会应对十多起甚至几十起官司。
张平和同事不断反思后发现,除了吃官司,群众多跑路的情况更为普遍,申请执照时材料多、往返次数多、办结时间长等问题突出。便于监督和维权、便于行政管理、便于司法执法,这是商事登记的根本立足点,也成了栖霞区“不见面审批”系统打造之初最希望解决的问题。
2016年4月,栖霞区市场监管局率先在全省运行了对身份证进行读卡查验的系统;5个月后,系统小规模升级,推出了“人脸识别验证系统”桌面版;2017年3月,“吃螃蟹”行动再深化,该局开发出“远程电子文档审批”系统,承担起远程实时受理、审批、打照、发照任务,建立后台远程审批的流程化工作机制,许可事项实现了“通联通办、就近办理”的目标。
到2017年4月27日,栖霞区开发的“商事登记不见面审批”APP上线,初试创业的徐燕赶上了。当日9点11分,她登陆这款APP,通过上传身份证、人相拍照比对,资料全部认证后和另一名股东在文书指定处电子签名;系统另一端,栖霞区市场监管局收到所有资料后集中审核,20分钟后全国第一张“不见面审批”的营业执照打印出来,通过EMS寄往徐燕公司所在的栖霞区八卦洲街道。至此,“不见面审批”在栖霞区从概念变为现实。
时隔一年不到,今年3月28日,栖霞区又推出了更加快捷便利的“升级版”。“‘不见面审批’1.0版需要安装APP,下载安装、注册登录,操作较为麻烦,所以我们把2.0版本转到了微信平台上,用户只需关注‘商事登记不见面’微信号,用不着下载注册任何软件或捆绑任何信息,就能在线办理。”栖霞区委研究室主任李春节说,升级后的版本更接地气,构建了远程不见面办、窗口刷脸办、自助终端办、便民中心办、银政联动办的“五位一体”多审批终端机制,实现了“不见面”的全领域、全过程、全覆盖。
截至目前,栖霞区已有2768家新办企业通过“不见面审批”系统办理了工商营业执照,这项改革也已在江苏全省范围内推广一年整。在张平看来,当地依托该系统让数据多跑腿,让群众少跑路,“全程电子数据处理取代人工办理,标志着行政审批方式发生了革命性变化”。
在栖霞区政务服务中心,前来办事者了解不见面审批服务的“小程序”。
打造改革创新“最闪亮名片”
“‘不见面’是一个理念,我们要通过政府的努力在社会上形成‘不见面是原则,见面是例外’的共识,让‘最好不见面,最多跑一次’成为新时代的新常态,把改革创新打造成为栖霞区最为闪亮的名片。”在栖霞区委书记邢正军看来,改革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导向,立足群众需求,打破政策堵点,最大限度地方便企业、惠及百姓。
栖霞区政务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从“不见面审批”1.0版上线时起,该区就在各职能部门陆续推广这套系统,今年4月“不见面审批”2.0版继而从商事登记拓展到政务服务的全领域,实现了涉及社保、民政、计生、助残、企业设立等400多个事项的不见面申请、受理,或通过代办、陪办办理,无需申请人再跑一次政务服务中心。
胥程皓是中铁十局南京红山路快速化改造工程项目的安全负责人,办理夜间施工许可证一度是他工作的重点。“一周7天,有5个晚上在干活,还有2个晚上在办证。”他回忆说,办理夜间施工许可证需要先去项目所在地社区、街道签字盖章,再把材料递交到区政务服务中心,审批完成后再去领证,办一次证跑三趟对他是常态。
半个月前,胥程皓跟往常一样再去栖霞区政务服务中心交材料时被告知,以后可以通过手机办理了。通过微信小程序注册认证,将材料填写好后拍照上传,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便会同步对材料进行审核并发送办理回执。上午在手机上提交了材料,下午就收到了回执,再通过互联网直接下载打印许可证,胥程皓这次办证因为事先不清楚有了新方式跑了一趟,以后这一趟也能省了。
“企业办事情方便了,我们工作效率也提升了,过去递交的纸质材料堆得老高,现在不用了!”栖霞区政务服务中心全科社工毛燕华说,夜间施工许可证办理频次高,很多来办事的都成了“熟面孔”,材料也一次次反复交了一大摞。推行不见面审批后,所有材料改由网上提交,由他们初审后再由区环保局进行现场查看,合格后直接提供证书编号,企业在网上下载张贴即可。统计显示,自栖霞区不见面审批服务微信版4月份上线运行以来,全区已办理各类“不见面”服务事项近8000件。
记者注意到,在6月30日召开的2018中国管理科学大会暨第六届管理科学奖颁奖典礼上,栖霞区委凭借“以‘放管服’集成改革打造最佳产业发展环境”获得第六届管理科学奖专项奖——促进奖。“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我们将围绕中央、省市各项改革部署,明确改革方向、改革任务和主体责任,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在更深层次上整合办理环节、压缩办理时限、精简办理材料,全面实施容缺受理、预审代办,深入推进不见面审批标准化、规范化,建成融合共享大数据中心。”邢正军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