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杭州城市大脑已经迅速运转起来,在杭州的城市管理、交通治理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助力防疫控疫工作顺利开展。
1、卫健警务-新型冠状病毒防控系统上线,对流动人员进行动态管理
杭州出现疫情后,市卫健委与公安系统就通过城市大脑的平台建立了卫健警务-新型冠状病毒防控系统。
通过这样的数据系统,政府部门可以了解到,每天从武汉到杭州人员有多少,通过这样一些人员的数据掌握,可以早期介入,对这些人员进行相关的动态管理,能够更有利于疫情的防控。
近期到过武汉的市民或游客,来到杭州后都会在手机上收到这样一条短信,这是杭州城市大脑和三大移动运营商之间的合作,根据各人手机的漫游情况发出提醒。
城市大脑还可以将卫健部门和公安系统的数据进行比对,以掌握武汉来杭人员的就诊情况。该系统通过政府各部门间的数据汇集,面向各区县市共享。
杭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应旭旻表示:“这次疫情从症状上有时候可能表现并不是很典型,对不典型的病例可能散落到其它相关机构,这样通过数据的碰撞和比对,能够更好更及时地发现这样一类的病人。使我们对疫情的管控能够更有效。”
2、依托数字驾驶舱智慧停车,下城区对辖区内情况进行实时防控
面对疫情,地处杭州市主城区的下城区,动员全社会力量加入防控工作中。
坚持联防联控、群防群治。下城区各个部门街道、社区的群众纷纷出招严防死守,一方面,运用“城市大脑数字驾驶舱”治理效能,通过大数据助力防控;另一方面,发挥“武林大妈”等志愿服务组织群防群控的作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织密专群结合的“防控网”。
下城区的“武林大妈”志愿者服务队伍一直是平安创建工作的“主力军”。在这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线下工作中,下城发动千余名“武林大妈”,激发群众智慧,充分发挥基层动员能力。每天1500余人次“武林大妈”24小时分批次值守、巡防,推动形成全民排查、全民监督、全民防疫的态势。
她们睁着“熊猫眼”,把数百上千张“告知书”挨家挨户张贴到位;她们顶着“隔夜面孔”,一遍遍劝告市民减少外出、注意防护;她们顶风冒雨,为居家隔离中的重点地区来杭人员送上生活必需品;她们充分发挥群防群治作用和本土化优势,配合社区做好各项防控工作。
在线下严防死守的基础上,线上还需大数据的紧密结合,才能精准防控疫情。
大数据赋能,下城正利用“城市大脑”为网格化排查提供基础支持,提高防控效率。依托城市大脑数字驾驶舱智慧停车等模块,下城对辖区的车辆、人员及其他人员异常情况进行实时防控,一旦发现,及时通过驾驶舱指挥系统,指令就近的工作人员、武林大妈等,第一时间进行现场核实,快速处置。
潮鸣街道通过数字驾驶舱的城管智慧停车系统和小区的车辆出入系统,对重点地区车辆进行比对预警。连日来,通过线上智能识别和网格员和武林大妈的常态化巡查,街道及时发现了辖区5辆重点地区车牌车辆,并通过现场核查,对驾驶员进行了上门核实检查,逐一排除嫌疑。
春节假期之后,大量人员返工、返校,正是防疫的高峰期。如何提高防疫的排查效率?东新街道利用单身公寓楼以及小区安装的智能安保系统(门禁系统),与城市大脑做好数据接入。一旦符合预设条件人员返杭,使用门禁卡回家入住时,城市大脑就会预警,并将相关人员信息及时推送到相关的社区以及物业公司,工作人员可以第一时间上门进行询问、登记、预检。
下城区委主要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要进一步发挥“城市大脑+武林大妈”的实战叠加效能,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3、宁围街道“宁聚蓝”智慧治理平台显成效,“感知+大数据”预警派上大用场
宁围街道地处萧山北大门,存在外来人口多、出租房多、企业经营户多、高校多、群众集聚场所多、过境车辆多等“六多”现象,且湖北籍人员在宁围居住、经营工作多,往返湖北经营工作人员和学生多的“两多”情况,因此,防控形势任务繁重、十分严峻。
据悉,自去年底,正式接入城市大脑·萧山平台的宁围基层治理“大脑中枢”——“宁聚蓝”智慧治理平台,其模块最核心的一项功能——“感知+大数据”预警,在此次防疫控疫中派上大用场。
关注人员只要一进租住的小区大门,“宁聚蓝”服务工作站就能第一时间接收到信息并派网格员上门了解情况,测量其体温,判断是否需要隔离。
通过“宁聚蓝”的数字赋能、大数据分析,给街道疫情防控精准施策提供了巨大支撑。街道还通过“宁聚蓝”平台中的出租房管理信息,及时掌握辖区4501名重点排摸人员(常住+流口),并将名单全部分解至各村社。一方面对未返萧人员进行劝导解释,使其延期返萧;另一方面对在萧人员通过房东将注意事项告知到位,做到有效精准预防。
除了大数据预警,大数据感知则为防控疫情装上“千里眼”。街道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大厅中安装了“感知+红外线体温测试仪”,一旦有体温异常的病人或家属进入监控范围,可第一时间感知并预警,并反馈后台,医护人员将在短时间内知晓并对其进行观察。
4、智慧门禁场景和“智安小区”建设成果,助钱塘新区105个小区精准防疫
控制并切断传染源,是当前做好疫情防控的重点。钱塘新区充分运用杭州城市大脑智慧门禁场景和“智安小区”建设成果,在105个己覆盖智慧门禁系统的居民小区,实现对疫情防控重点对象精准施策,做到“进来一个、提醒一次”。
依托门禁数据,细化排查存量。钱塘新区依托智慧门禁系统提供的丰富数据,将已录户籍信息进行实时比对和快速列表,辅助社区工作人员精准“扫楼”。
对数据进行表格化管理,通过分析数据模型,对不同类型居民小区进行分级分类,形成“红黄蓝”管控办法,统筹安排人财物等防控资源。
对智慧门禁系统生成的疑似疫情防控隐患清单,会由辖区派出所、社区工作人员进行点对点再精准核实,采取更有针对性地走访,从而确认每个小区的疫情防控重点对象。
在跨区域流动上,加强小区之间的信息共享、实施动态管控,形成新区全域闭环管理。
大数据+网格化,严格控制增量。钱塘新区在智慧门禁系统数据的有效支撑下,对身份证上家庭住址在重点地区、现阶段暂未回杭的新区居住(租住)人员进行短信温馨提醒,要求回区后主动报备所在社区(村)。
对于纳入名单的疫情防控重点对象,一旦该人员的门禁卡在疫情期间出现几天未刷卡却突然使用的现象,新区有关单位会实时联系到关联社区负责人,核实该人员是否已主动报备,确保不漏一人。
在发生确诊病例人员后,新区还将通过智慧门禁系统,第一时间追溯该病患在病情潜伏期间的密切接触人员,并通过社区基层防控人员,第一时间点对点联系并安排隔离进行医学观察,防止出现人传人的疫情扩大状况。通过数字化手段,区切实控制并切断传染源,从源头上防止疫情输入!
5、返杭人员实时掌握,东新街道借智能门禁系统加强疫情排查
对于街道和社区来说,即将迎来大量返工、返校人员的排查高峰。下城东新街道新天地应用指挥中心加强值班值守,充分发挥数字驾驶舱“智能、互联、在线、开放”作用,通过智能门禁系统等加强疫情排查、监测、预警工作。
街道利用单身公寓楼以及小区安装的智能安保系统(门禁系统),与城市大脑做好数据接入,实现了对返杭人员尤其是湖北、武汉籍人员的实时预警。符合预设条件人员一旦返杭,使用门禁卡回家入住,城市大脑就会预警,并将相关人员信息及时推送到所在社区以及物业公司,工作人员可以第一时间上门进行询问、登记、预检,高效应对春节假期结束后大量返工、返校人员的排查工作。
1月31日,新天地园区运营公司相关负责人手机上收到一条自动推送的短信,提示湖北籍住户何某在世嘉君座一楼刷卡进入,意味着该住户可能刚从湖北返杭进入公寓。收到短信后,园区运营公司及时与街道、社区进行报告,并与住户取得联系,了解具体情况。经了解,该住户于1月25日自驾车从湖北出发,今日抵杭,身体状况良好。掌握情况后,经过沟通,目前该户已经在家进行居家隔离,并由社区、园区运营公司对其进行日常观测和服务保障工作。
6、三墩数字驾驶舱平台为防控提供线上保障,应急指挥功能起到大作用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三墩数字驾驶舱平台”为三墩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提供了有力的线上保障。
据了解,这一平台是在杭州市城市大脑总体框架下打造的子平台,是城市大脑镇街级平台的示范项目,承载着三墩镇日常治理、综合管控、民生服务、应急指挥等功能。
随着节后人流返程高峰的逐步到来,三墩镇启动了该平台“应急指挥功能”,并运用智慧执法应急预案指挥平台,对辖区内的治理队员进行统一派遣指挥,大大提高了落实各项防控措施的效率。
智慧管控平台负责对辖区内的重点人员、重点场所等实施动态管控。运用“智慧天眼系统”,在三墩、紫金港等高速出口以及商场、娱乐场所等实施重点监控,并对全镇进行非接触管控,避免人员聚集,减少病毒传播。
根据社区人口数据库,智慧民生平台能及时了解到辖区内湖北籍人员的情况,通过安排社工走访,及时了解疫情期间的动向及接触人员,并在系统中形成社工日志。如发现问题人员,及时上报镇政府防疫工作领导小组。
智慧经济平台负责对辖区内企业进行防病毒宣传,并通过企业对本企业员工每日身体状况、春节期间动向信息等进行收集,对有问题的员工及时上报镇政府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并根据指示每日观察或进行隔离,从而达到有效防控。
此外,西湖区双浦镇借助“城市大脑”平台,开发了一个信息登记小程序。经过杭州绕城高速南出入口的车辆,如果来自湖北地区或体温检测异常,司机可以用手机扫一扫由工作人员提供的二维码,填好信息后,会第一时间通知属地,清晰又快捷。目前,该小程序已在西湖区各高速出入口推广。
西湖景区利用“城市大脑”实时掌握景区人流量、客流量情况,为辖区内各管理处、街道、村社区面上防控提供数据支撑;下城区长庆街道利用数字驾驶舱联动社区网格员,排查来自湖北方向车辆;杭州市场监管部门利用在1.4万台电梯中加装的智慧装置屏幕,宣传疫情防治的知识和政策;建德市将疫情防控指挥部设在数据资源局,通过“城市大脑”实时掌握医院发热病人就诊、医学观察动态趋势等情况……
杭州数字经济之城正用好城市大脑,全力打赢这场防疫阻击战。
附:国脉“一网通办”核心支撑系统(GDBOS),助力数字政府建设
数字政府2.0操作系统、政务数据体系2.0基础标配、政务服务一体化升级方案。又名“政府数据业务操作系统”(GDBOS), 是基于国家有关政策要求、各地实践经验、数据体系理论、微服务技术架构,围绕“大数据、大系统、大平台”融合一体思路,为各地数字政府升级而量身打造的一套作业平台。运用数据体系、标准治理、业务再造、组织进化等工具和方式,可从结构、标准、模块架构上对当前政务服务平台体系进行优化、重组和升级。有效适配部委、省、市、县(区)不同层次需求,支撑数据整合共享、政务流程再造和服务模式升级,全面提升政务服务能力,夯实数字政府基础,为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重要支撑。
依托"产品+数据+标准"框架,构建"标准支撑、数据体系、业务再造、数据治理、管理赋能"五大体系,无缝衔接既有业务系统,有效驱动政务服务整体运作:①落脚在“办成”,把政务数据归集到一个功能性平台,企业和群众只进一扇门就能办成不同领域事项;②综合提升政府政务服务、数据整合与治理能力,并最终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与智慧组织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