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管服”改革和数字政府建设,一场刀刃向内的政府治理革命。
去年以来,我省以“一网通办”为突破口,聚焦夯基础、强弱项、补短板,强力推进“放管服”改革和数字政府建设。
一系列亮眼数据凸显工作成效——
省直部门的199个政务服务系统与省大数据能力平台、省政务服务网对接;
全省企业开办平均时限从2017年的22.5个工作日,压缩至2.25个工作日,部分市州实现1日办结;
“一网通办”核心指标大幅提升,全省可网办率由2019年初的44%提升到96.87%;
“鄂汇办”APP,918项政务服务高频事项实现掌上办,事项数量全国排第五;
……
我省强力推进“放管服”改革和数字政府建设,让政府决策更科学、社会治理更精准、公共服务更高效,为湖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政府“数字化”转型 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
当前,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边缘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新技术不断迭代,加速进入数字经济时代。
作为服务群众的政府部门,我省如何借助技术手段,实现政府“数字化”转型?
强化项目建设。联合国内一流互联网公司共同推进省数字政府建设一期工程“8+3”项目建设,目前,已完成或基本完成项目7个,即:重大项目、“互联网+督查”、“互联网+监管”、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12345热线及“好差评”系统、省大数据能力平台、总体规划。
强化系统对接。省政务办组建对接专班,8个工作组分赴42个省直部门对接600余次,推动完成省直部门的199个政务服务系统与省大数据能力平台、省政务服务网对接。
强化数据共享。基本建成省大数据能力平台,梳理省直部门资源目录清单1554条并挂接1238条,对接率为79.7%。六大基础数据库、36个专业数据库数据汇聚成效显著,其中,人口库汇聚户籍、社保等12类数据23.19亿条,覆盖全省6223万人;法人库汇聚数据3.7亿条,覆盖全省976万个法人主体;电子证照库汇聚641种证照数据2.22亿条。
强化平台支撑。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一体化监管平台建设基本完成,968个政务信息系统已迁移上云。
强化数据运用。疫情期间,把大数据支撑贯穿疫情防控全过程,大力推进防疫信息化系统建设,积极开展大数据应用,加强防疫数据分析,为防疫决策提供大数据支撑。
特别在疫情暴发初期,针对医疗物资短缺,医院检测难、收治难,滞留在鄂人员安置等重点问题,我省加快湖北省居民健康网上登记系统、湖北省防疫信息系统、省新冠肺炎疫情线索上报系统、全省疫情物资需求上报系统、湖北省疫情排查管理系统、滞留在鄂人员困难上报系统、健康码转码管理系统、12345疫情服务热线等八大系统建设,不断完善疫情防控信息化体系,应用大数据强力支撑线索排查、指挥调度、物资运送、数据分析等疫情防控工作。
据统计,全省疫情防控数据库,在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实现国家相关防疫数据共享的基础上,对接13个省直部门,归集我省“四类人员”身份、医疗救治等数据5000余万条,发布数据服务34项,累计提供数据服务600万余次。加快防疫信息化项目集约共享审核,支持省医保局开通“互联网医疗保障服务平台”。
推进“一张网”建设 让找政府办事更便捷
疫情期间,盒马鲜生通过线上外卖的方式为居民小区提供生活食品配送服务,3月14日晚,盒马鲜生提出新店办理食品经营许可证(预包装食品零售)申请,武汉市江汉区行政审批局通过“网上办”,第二天上午便发放了电子食品经营许可证。
武汉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疫情期间,武汉市、区政务大厅虽未正式对外开放,但全市政务服务“不打烊”,受理量不减反增。企业、群众通过市、区两级政务服务网上平台办事,“网上办”可办率超过97%。
不仅在武汉市,疫情期间,全省政务办件总量16.67万件,网办率达97.49%。
围绕疫情期间企业和群众关切的政务服务热点重点,省政务办大力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推行不见面审批。
依托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加强电子证照和政务数据共享应用,探索优化“网上办、掌上办、预约办、邮递办”,减少人员跑动、聚集。
优化升级政务服务移动端“鄂汇办”APP,实现918项政务服务事项掌上可办。
在省政务服务网、“鄂汇办”APP开设“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服务专栏”和企业复工复产专栏,动态更新国家、省、市有关惠企政策,及时受理企业复工复产申请。截至3月31日,企业复工复产专栏受理申请复工企业10.81万家。
“这次疫情应对,让我们切身感受到了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发挥出的高效作用,也对进一步推动政府数字化转型,提高政务服务水平,为群众和企业提供更优质、更便捷的办事服务体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省政务办相关负责人说。
目前,我省已建成以一个门户(湖北政务服务网门户)、一个系统(政务服务事项管理系统)、三个支撑(统一身份认证平台、统一电子证照平台、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为主体的全省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并与国家平台对接互认,实现企业和群众办事“一次认证、全网通办”,推动政务服务从“网上办”向“掌上办”“指尖办”延伸拓展。
扩大“一网通办”覆盖面。建成上连国家,下接市县乡村,横联省直部门的电子政务外网,并整合了15个部门业务专网。省市县乡村全部实现“网络通、数据通、业务通”,实现企业群众办事“只进一网、认证一次、全省通办、最多跑一次”。
推进事项管理标准化。梳理省市县三级政务服务事项通用目录,推动政务服务事项“三级48同”,实现全省政务服务事项“无差别办理”。
提升网上办事便利度。“一网通办”核心指标大幅提升,全省可网办率由2019年初的44%提升到96.87%。省政务服务网访问量突破1.14亿人次,比2019年初翻了近6倍,网上办件量由2019年4月底的817.7万件增至1940.89万件,网办件比率由2019年初的15%提升到85%。“最多跑一次”事项比率,由2019年初59.75%提升到98.52%,其中“零跑动”达66%。
推进“一窗通办、一事联办”,开通“新生儿落户”等10个主题集成服务。12345政务服务热线接通率达到96.7%,“好差评”系统好评率达99.96%。我省政务公开工作排名由2018年的全国第19位提升到2019年的第6位。
深化“放管服”改革 为发展注入动力
“放管服”改革,放出的是活力,管出的是公平,优化的是服务,激发的是动力。
我省高位推动“放管服”改革工作,省政府领导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谋划、部署、推动“放管服”改革。省政务办认真承担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行政体制改革专项小组办公室具体工作,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制定工作规则,明确职责分工,突出工作重点,强化改革统筹协调,每月对省直部门和各市州“放管服”改革工作推进情况进行调查通报,为推进改革创造良好环境。
简政放权,激发市场活力——
落实国务院取消下放行政许可事项31项,推进省级设立行政许可应减尽减,现仅剩9项。先后向自贸区放权96项,湖北自贸区享有的许可权限,在全国第三批自贸试验区中处于领先水平。实现无法定依据的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全部取消,有法定依据的事项再取消20项。
将推进“3550+100”改革作为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重要抓手。在全省范围推动企业开办、证照分离、简易注销改革,新开办企业全流程办理时限从2017年的平均22.5个工作日,压缩至3个工作日内。襄阳、宜昌、荆州等地实现一日办结。
加强不动产登记与房屋交易信息共享,全省不动产登记实现5个工作日内办结。目前,办理时间最短的鄂州市本级仅用时2.4小时,办理流程最少的黄石市本级仅有2个流程,提交材料最少的襄阳市仅需要申请人提供2件材料。
推动工业建设项目施工许可改革。武汉市建立“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襄阳市本级完成区域性统一评价8个指标评价工作;潜江市专门制定实施方案,出台“标准地”出让指导性控制指标、使用协议、出让工作联系单、出让项目实施流程图等配套制度;十堰市加强市、区两级“帮办代办”服务队伍建设,实行全程代办制。目前,全省82.2%的工业建设项目施工许可实现50个工作日内取得。
推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省级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系统与国家平台、省政务服务“一张网”、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及17个市州系统对接。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全流程100个工作日基本可实现。
强化监管,促进公平公正——
给市场放权不是放任,而是腾出手来加强监管。
初步建成“互联网+监管”系统。我省“互联网+监管”系统与国家系统对接联通,系统多项指标处于全国第一方阵。
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推动全省统一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系统改造升级,建立全省随机抽查工作机制,实现省、市、县三级“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同时,建立完善信用评价、信用承诺、经营异常名录和“黑名单”等制度,目前,全省企业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11.42万条。重点监管有力推进,仅疫情期间,立案查处价格违法案件675件。
优化服务,提升群众获得感——
“办证多、办事难”一度是企业和群众面临的难题。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为。让群众、企业办事不求人,给企业松绑,为创新创业清障搭台,省政务办下大力气优化政务服务,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提升企业群众获得感。
推动政务服务“四减”,即“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限、减跑动次数”。
推动审批服务便民举措创新。梳理公布省、市、县、乡四级“网上办、马上办、就近办、一次办”政务服务事项清单。推广情景化审批、套餐式服务、容缺后补、告知承诺、邮政送达等便利化措施,多渠道提高办理效率和服务水平。其中,武汉市通过实行“情景化”审批,平均每个申请项目减少申请材料18.5份,减少审批环节10.2个,办事时限比串联办理的法定时限节约35.4个工作日。
推动线上线下服务融合。出台《湖北省政务服务大厅服务规范(试行)》,规范政务服务大厅软硬件标准。推动线上线下政务资源共享,信息同源发布,实现政务服务中心与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深度融合。提升实体大厅“一站式”功能,市县级政务服务事项进驻比例达到78.76%,推行综合窗口设置,“一窗”受理事项达到4.9万余项。
疫情期间,我省不断优化创新政务服务方式方法,鼓励支持各地各部门开通微信公众号、应急审批服务“直通车”、项目审批“绿色通道”等多元办事渠道,探索实行上门服务、告知承诺、后置审核、临时许可、设置延办“宽限期”等多种服务方式,最大限度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最大程度优化营商环境,最大力度服务企业复工复产。
“鄂汇办”APP 办事不出门随时随地办
前不久,在襄阳市东津新区购房的王先生通过“鄂汇办”APP,仅用5分钟,便完成不动产登记申请、缴税、领取电子证书等业务办理,再也不用在该市房屋产权与市场管理档案中心、税务局、不动产登记局之间来回奔波。
“鄂汇办”APP,是我省政务服务移动端,与湖北政务服务网共同构成为企业和群众提供网上政务服务的统一窗口。自2018年9月上线以来,“鄂汇办”已汇聚918项政务服务高频事项,事项数量全国排第五。
该APP功能齐全,动动手指,即可办理社保缴费、医保查询、公积金查询、不动产登记、出入境预约、考试查询、证件办理等多类业务。
例如,高考专区,为考生提供高考成绩查询、高考录取查询、录取通知书查询等一条龙服务;社保、医保专区,各项保险明细掌上就能查询,在手机上即可轻松完成个人社保、医保缴费,还可帮助他人代缴;公积金专区,可一键查询住房公积金余额、公积金贷款等信息。
“‘鄂汇办’将逐步实现动动手指随时随地办,让群众找政府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省政务办相关负责人说。
截至目前,“鄂汇办”注册用户超过1600万人,占全省常住人口的四分之一,覆盖率居全国前列。2019年高考成绩查询期间,3天访问量就达1861万人次,“鄂汇办”成为更多办事群众的首选。
疫情期间,依托“鄂汇办”有序发放湖北健康码,推动“一码通行”,累计发码4595.47万,占常住人口的77.66%,单日最高点击量2590万次,是平常政务服务访问量160倍,创造了全国政务类APP访问量的纪录。
划重点!2020年我省数字政府建设这样干
● 数字转型“一规管总”
积极争取创建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各地各部门组织编制的地方和行业数字政府建设规划(信息化建设规划)要与《湖北省数字政府建设总体规划》(2020-2022年)做好衔接,并报省数字政府建设领导小组备案。
● 基础支撑“一云共享”
建设完善全省“1+N+17”政务云体系。推进省直部门行业云、地市政务云与省级政务云融合,加强平台运维服务,进一步提升省级政务云(楚天云)平台支撑保障能力,2020年年底完成省级政务云(水果湖中心)平台软硬件扩容工作。
● 政务服务“一网通办”
推动业务系统对接联通、数据共享、业务协同,强化政务服务事项梳理,加强电子证照和电子印章应用,优化办事流程,提高全程网办率,大力推进“四办”“四减”,2020年年底前,实现80%依申请事项全省通办,提升网办体验感。
● 集成服务“一事联办”
以办好“一件事”为导向,推进业务流程革命性再造,梳理本级“一件事”集成套餐、联办事项,编制发布“一件事”联办套表、材料清单、办理流程及办事指南,结合线上线下办理途径,围绕个人不动产登记、适龄儿童入学等常见场景,推广多部门联合审批服务,实现关联事项“一表申请、一事联办”,提升企业群众办事体验。
● 事中事后“一网统管”
围绕“数据全归集、系统全联通、业务全覆盖”的目标,2020年12月底前,基本建成标准规范统一、上下整体联动、业务深度整合的一体化在线监管平台及移动客户端,为开展监管工作提供统一事项管理、统一标准规范、统一预警机制、统一业务协同、统一评估评价、统一门户服务等功能。
● 协同办公“一体融合”
根据实际需求,推动更多政务应用上线和数据对接工作,及时推送重要领域数据指标以及深度分析结果,辅助领导决策。
● 政务公开“一站集约”
推进政府网站集约化建设,2020年年底前,推进政府门户网站和省政务服务网融合联通,打造政务公开第一平台。
● 政府治理“一键触达”
加快人口概况、公共安全、医疗资源、教育概况、工业经济运行、国土空间基础信息、长江大保护、河湖治理、重大项目、污染防治、精准脱贫、生态空间、国土绿化、就业社保、“一带一路”等智慧平台建设、应用,推动更多智慧应用与政府可视化平台数据对接,加强整体态势感知,实现政府治理“一屏全览、一键触达”。
● 探索创新“一批试点”
各地各部门积极推动信息技术与业务深度融合,加大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边缘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政务服务领域的应用力度。加强互联网信息技术在城市建设、社会治安、交通运输、社区服务等社会治理领域的广泛应用,促进线下治理向线下线上融合治理转型,实现社会协同治理效益最大化。
● 完善保障“一体推进”
各地各部门加快完善数字政府建设配套制度,制定并不断完善平台建设、应用、运维,政务数据安全、共享、开放,政务信息化项目建设、审核、验收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加强人才培养、资金投入和安全管理。
附1:全国重点城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数据分析报告
本报告合集共计15份,报告中采用的相关数据均来自各地各级政府网站、官方微博微信以及官方统计渠道,从政府管控、社会治理、数字化服务、信息公开等维度开展数据采集、分析,并提出政策建议。涉及的重点城市包含浙江省、山东省、四川省、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重庆市、河南省、上海市、河北省、安徽省、江苏省、广东省、云南省。
附2:国脉“一网通办”核心支撑系统(GDBOS),助力数字政府建设
数字政府2.0操作系统、政务数据体系2.0基础标配、政务服务一体化升级方案。又名“政府数据业务操作系统”(GDBOS), 是基于国家有关政策要求、各地实践经验、数据体系理论、微服务技术架构,围绕“大数据、大系统、大平台”融合一体思路,为各地数字政府升级而量身打造的一套作业平台。运用数据体系、标准治理、业务再造、组织进化等工具和方式,可从结构、标准、模块架构上对当前政务服务平台体系进行优化、重组和升级。有效适配部委、省、市、县(区)不同层次需求,支撑数据整合共享、政务流程再造和服务模式升级,全面提升政务服务能力,夯实数字政府基础,为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重要支撑。
依托"产品+数据+标准"框架,构建"标准支撑、数据体系、业务再造、数据治理、管理赋能"五大体系,无缝衔接既有业务系统,有效驱动政务服务整体运作:①落脚在“办成”,把政务数据归集到一个功能性平台,企业和群众只进一扇门就能办成不同领域事项;②综合提升政府政务服务、数据整合与治理能力,并最终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与智慧组织进化。
附3:国脉政策通(又名“国脉一体化惠企政策服务平台”),是对标中央关于“各项惠企政策落实到位、易于知晓、一站办理”要求,打通政策服务、优化营商环境的帮手级产品。以“惠企政策精准送、补贴申报一次办”为核心,提供政策“发布、汇聚、查看、送达、办理、督查、评价”全套解决方案。基于市场主体、民生服务和营商环境优化,从最小颗粒化、数源标准化、数据共享化、组织协同化、业务融合化五个方面着手打造,实现群众与企业真正“知政策、懂政策、享政策”,依托政策红利更好发展。截至目前,该系统已于深圳市、杭州市、佛山市、浦东新区、南山区等地应用,获企业群众普遍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