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特殊背景下召开全国两会,释放出保持定力、开放合作的鲜明信号,凝聚起攻坚克难的磅礴力量。如何做好“六稳”、落实“六保”,是2020年全国两会的重要看点。
做好“六稳”、落实“六保”,离不开扩大有效投资,离不开大大小小的市场主体,而营商环境建设与之息息相关。《外商投资法》《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于今年1月1日正式实施,这对我国营商环境建设有着里程碑的重要意义。如何继续栽好护好营商环境这一“梧桐树”,全面落实《外商投资法》和《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吸引更多企业投资创业,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来自安徽的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就营商环境建设交流了经验和发表了观点。
全国人大代表、合肥市市长凌云:
放得开、管得住、服务好,为企业营造良好的政务生态。近年来,合肥市秉承“刀刃向内”的改革精神,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以创新提速、以服务提质,打造营商环境“高地”,激发大众创业热情和市场发展活力,从源头为合肥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
一是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真正“放得开”。审批事项能减的减,审批权限能放的放,以“办好一件事”改革为抓手,聚焦企业和群众关注度高、办件量大的急需急盼事项,落实“四减一增”,即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费用、增加政策透明度,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更简单。
二是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确保“管得住”。推进“互联网+监管”系统与“双随机、一公开”系统、“信用合肥”等对 接,打造网上监管、信用监管、协同监管新格局,实现数据汇聚、智能分析、精准监测、联合惩戒,让企业行为更规范。
三是创新政务服务举措,真心“服务好”。加强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大力推行“网上办、掌上办、预约办、邮寄办、自助办”,推动更多公共服务“上网”“联通”,打造企业开办智能审批“合肥模式”,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更愉快。
如今在合肥,企业和群众办事已经“像网购一样方便”。企业开办实现“零成本”“一日办结”,不见面审批事项达94.5%,“最多跑一次”事项达99.48%,企业开办全程电子化率达95%以上,市场主体总量突破100万户,常住人口每8人中就有1位创业者。2019年,合肥市商事制度改革工作获得国务院通报激励。
全国人大代表、宣城市市长孔晓宏:
投资环境就像空气,空气清新才能吸引更多外资。为深入贯彻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加快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促进高质量发展,提了以下建议:
一是建好智慧平台,提升政务服务能力和水平。加快建设完善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推进数据共享调用,早日实现全国范围内政务服务事项标准统一、整体联动、业务协同,全面实现“一网通办”。
二是用好改革手段,提升企业全生命周期满意度。更加注重市场主体感受,深化商事制度、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不动产登记等改革,进一步简环节、优流程、压时限、强服务。
三是搭好沟通桥梁,提升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建立健全政府与企业家常态化沟通、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的决策咨询、企业服务帮办等工作机制,及时回应企业诉求,帮助解决企业困难,营造重商亲商安商社会氛围。
全国人大代表、滁州市市长许继伟:
创优“四最”营商环境,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近年来,滁州市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为GDP冲进安徽省第三、跻身全国百强提供了坚实保障。今年一季度,滁州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居安徽全省第二;1-4月份,规上工业增加值、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速分别居安徽全省第一、第一、第三、第三。
一是精简审批优环境。开展7×24小时“随时办”服务,实现企业开办1日办结,与长三角18个城市实现首批51个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目前,滁州全市政务服务事项网办率达100%,服务满意度达100%、连续5年居安徽省前列。
二是精准施策强保障。用钱上,出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意见。今年已开展银企对接100多场,新增授信1600亿元,新增贷款254亿元、居安徽全省第三。用地上,今年共争取各类建设用地指标3.4万亩,供应土地8276亩,居安徽全省前列。用工上,开展“百日千万”网络招聘,“企业用工周转池”创新举措获人社部、审计署表扬。
三是精心服务抗疫情。出台支持企业平稳健康发展“17条”意见,创新“两员三单四包”机制,开展战疫服企促发展“四送一服”专项活动,滁州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纳入省级调度的重点项目等复工率在安徽省率先达100%。“四送一服”集中活动月及年度考核连续四次居安徽全省前列。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罗建国: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提出要改善投资和市场环境,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我国已连续两年进入全球营商环境改善幅度最大的经济体行列。
当前,营商环境建设水平已成为衡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软实力”,也是市场投资的“风向标”。今年正式实施的《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明确提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在政府资金安排、税费减免等方面,应当依法平等对待各类市场主体。《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的意见》明确要求,推进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健全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价格形成的不当干预。
在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过程中,需要进一步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创造力和市场活力,在养老、高等教育等领域,运用好价格调控机制,推进公办民营和民办公助,优化营商环境,引导各类社会资本和力量,提高公共服务和公共产业的质量,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获得感。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阜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总工程师吴永利:
受疫情影响,《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的实施也受到了一些影响。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此也作了强调。安徽“四送一服”对经济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在疫情中显露出特色和亮点。
当前“六稳”“六保”任务艰巨,市场主体对保就业、保民生尤为重要。我们在服务中,把国家的政策送到位,把企业的困难解决到位,把企业的诉求及时解决,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譬如,这次疫情影响,我们开发区某羊绒厂积压羊绒衫10多万件,再 加上原材料积压,企业存在很大的资金压力。阜阳市出台了优惠政策,提供100万元资金,园区拿出600万元支持辖区服装生产加工企业开展促销活动,用刺激消费来帮助企业,提升企业发展信心,慢慢恢复生产经营常态。
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我们营商环境建设还要加强,“四送一服”力度还要加大。干部也要提升自身能力,吃透政策,企业也要安排专人与服务部门对接,形成良好互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回到正轨。
全国人大代表、合肥荣事达电子电器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潘保春:
作为企业界别的全国人大代表,我高度关注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进程。
2015年5月12日,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出“放管服”改革概念,今年1月1日国务院正式颁布实施《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我国“放管服”改革经过多年实践,客观上打破了传统行政管理体制的桎梏,提升了政府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同时更加适应市场主体的客观需求,优 化了服务的流程和便捷性,受到了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的普遍欢迎。
但从企业感受来讲,“放管服”改革还有很大的优化空间。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就要在“办成事”上下功夫,针对市场主体实际需求,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迫切关注的焦点难点问题深入探讨改革,持续改善营商环境,才能更大限度的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附1:全国重点城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数据分析报告
本报告合集共计15份,报告中采用的相关数据均来自各地各级政府网站、官方微博微信以及官方统计渠道,从政府管控、社会治理、数字化服务、信息公开等维度开展数据采集、分析,并提出政策建议。涉及的重点城市包含浙江省、山东省、四川省、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重庆市、河南省、上海市、河北省、安徽省、江苏省、广东省、云南省。
附2:国脉“一网通办”核心支撑系统(GDBOS),助力数字政府建设
数字政府2.0操作系统、政务数据体系2.0基础标配、政务服务一体化升级方案。又名“政府数据业务操作系统”(GDBOS), 是基于国家有关政策要求、各地实践经验、数据体系理论、微服务技术架构,围绕“大数据、大系统、大平台”融合一体思路,为各地数字政府升级而量身打造的一套作业平台。运用数据体系、标准治理、业务再造、组织进化等工具和方式,可从结构、标准、模块架构上对当前政务服务平台体系进行优化、重组和升级。有效适配部委、省、市、县(区)不同层次需求,支撑数据整合共享、政务流程再造和服务模式升级,全面提升政务服务能力,夯实数字政府基础,为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重要支撑。
依托"产品+数据+标准"框架,构建"标准支撑、数据体系、业务再造、数据治理、管理赋能"五大体系,无缝衔接既有业务系统,有效驱动政务服务整体运作:①落脚在“办成”,把政务数据归集到一个功能性平台,企业和群众只进一扇门就能办成不同领域事项;②综合提升政府政务服务、数据整合与治理能力,并最终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与智慧组织进化。
附3:国脉政策通(又名“国脉一体化惠企政策服务平台”),是对标中央关于“各项惠企政策落实到位、易于知晓、一站办理”要求,打通政策服务、优化营商环境的帮手级产品。以“惠企政策精准送、补贴申报一次办”为核心,提供政策“发布、汇聚、查看、送达、办理、督查、评价”全套解决方案。基于市场主体、民生服务和营商环境优化,从最小颗粒化、数源标准化、数据共享化、组织协同化、业务融合化五个方面着手打造,实现群众与企业真正“知政策、懂政策、享政策”,依托政策红利更好发展。截至目前,该系统已于深圳市、杭州市、佛山市、浦东新区、南山区等地应用,获企业群众普遍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