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城市副中心政务服务中心正式建成投用。这个位于北京市通州区新华东街北人集团老厂区内的政务服务中心,是由老厂房改造而成,大厅风格极具工业历史记忆。进入大厅,展现在眼前的不再是一个个人工窗口,而是一台台科技感十足的智能自助终端,市民仅凭一张身份证、一个二维码就可以办理各种事务。随处可见的各种信息化设备,让人置身于引领前沿科技的智能型政务大厅。
据北京城市副中心党工委委员、管委会政务局局长、北京市政务局副局长刘强介绍,建设城市副中心政务服务中心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是有效落实北京新两翼规划布局,高质量推动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进一步提高“四个服务”水平,实现“副中心的事副中心办”的具体体现。副中心政务服务中心的落成和启用标志着副中心在非首都功能疏解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标志着副中心便民惠企更加务实,营商环境得到新的优化,吸引力将得到新的提升,副中心高质量发展将增添新的动力,打造首都发展新增长极的目标愈发清晰;标志着副中心坚持“以副辅主、主副共兴”的同时,积极辐射带动北京东部地区和廊坊北三县地区,副中心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桥头堡”的作用更加彰显。
据北京城市副中心管委会政务局副局长、通州区政务局局长张胜勇介绍,北京城市副中心政务服务中心以科技赋能,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我们以‘10分钟办好一件事’为标准,进一步简化智能自助终端操作步骤,力争最少步骤即可完成事项申报。”张胜勇说,而且,政务服务中心特别照顾到行动不便的特殊群体,提升助残适老服务水平,让特殊群体办事更方便。
北京城市副中心政务服务中心作为设立在北京东部地区的市级综合性政务大厅,坚持“同一事项异地能办”的原则,以北京市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2.0为总支撑,以位于六里桥的北京市政务服务中心为审批总后台,打造“数据共享、信息复用、远程交互”三位一体的新模式。北京城市副中心政务服务中心首批可承接1722项市级政务服务事项的办理,与北京市政务服务中心形成“东西呼应”的政务服务新格局。
“群众在服务体验上是‘智能无感’的。”刘强说,智能终端申报信息复用“少填写”,纸质材料OCR智能识别“免提交”,电子证照对比核验“减材料”,远程视频审批交互“零延时”,审批决定加盖电子印章“零时限”,企业、群众对业务办理的各种向往都变成了现实。
政务服务中心的区域特色非常突出,比如,在大厅二层单独设置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专区,为北京城市副中心市、区级重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提供审批辅导和帮办服务,提高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服务效能。另外,在大厅二层专设“跨域通办”服务专区,专项支撑与廊坊北三县(香河县、大厂回族自治县、三河市)、雄安新区、天津滨海新区以及与北京市东部5区“跨省通办”“跨区通办”事项的办理。
对此,张胜勇介绍说,今年以来,通州区充分发挥京津冀协同发展桥头堡作用,先后与天津滨海新区、宝坻县、河北廊坊市及北三县签订《“跨省通办”合作框架协议》,分别在通州区政务服务中心和通州区“两区”建设一站式服务中心设立了“跨省通办”窗口,采取“系统互用、人员互培、终端互设、结果互递”方式,实现与京津自贸区56项政务服务事项;天津宝坻、武清50项政务服务事项;廊坊市及北三县70项政务服务事项和453项高频便民事项“跨省通办”,得到了社会广泛好评。基于此,北京城市副中心政务服务中心专门开设了“跨域通办”服务专区,在实现通州区级事项实现京津冀“跨省通办”的基础上,还将推动更多市级事项实现京津冀“跨省通办”,让企业群众异地办事内容更加丰富,进一步促进通州京津冀协同发展“桥头堡”作用的发挥。
不仅如此,刘强介绍说,副中心政务服务中心率先开展政务服务全面标准化工程,并依托标准化体系建设实现改革创新的定点突破,为下一步实现京津冀政务服务业务在制度标准统一、服务品质同标上奠定先行经验。
更多精彩,请关注“官方微信”
国脉,是大数据治理、数字政府、营商环境、数字经济、政务服务专业提供商。创新提出"软件+咨询+数据+平台+创新业务"五位一体服务模型,拥有超能城市APP、营商环境流程再造系统、营商环境督查与考核评估系统、政策智能服务系统、数据基因、数据母体等几十项软件产品,长期为中国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业提供专业咨询规划和数据服务,广泛服务于发改委、营商环境局、考核办、大数据局、行政审批局等政府客户、中央企业和高等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