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初,作为龙港市首宗极速投用“一件事”项目,浙江世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在龙港新城的40多亩新厂区建设工地,上午刚签订土地出让合同后,下午便拿到了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这个投资2.1亿元的项目落地全程不用跑一次,摘牌到开工仅1个工作日走完所有审批流程。公司负责人陈思灿已经盘算:按今年企业一季度产值增长50%势头,明年新厂房投用时,应该能承接住正泰、华为等客户们旺盛的业务需求。
陈思灿和他的企业体验到的,正是龙港审批的“超速度”,促成这个速度的,是龙港设市以来一直着力推进的“一枚印章管审批”改革。
“一枚印章管审批”改革自2020年11月26日正式启动,龙港全市涉及7个部门的1146项行政审批事项,统一划转至龙港市行政审批局,让龙港企业和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只盖一枚章”,初步形成了“速度最快、流程最简、事项最少、服务最优”的新型政务服务环境,这项改革因此入选“2020年度温州市改革创新最佳实践案例”。
预验即投用 竣工即领证
“快速审批”系列改革备受期待
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在龙港这片改革的热土上创业,不仅是陈思灿感受到改革带来的红利,很多企业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真切表达了对改革的赞誉,特别是龙港依托“大部制、扁平化”制度优势、围绕“一枚印章管审批”运行模式,深入推进“快速审批”改革,让企业家们对抓生产充满信心。
“‘快速审批’改革不仅包括目前已经实施的极速投用‘一件事’,还包括待批和在建项目的‘预验即投用’‘竣工即领证’。”昨天,龙港市政务服务中心党组书记、主任薛如意告诉记者,龙港把推进“快速审批”改革作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贯彻落实“放管服”改革工作的重要抓手。“预验即投用”,适用于该市范围内除特殊情况外的项目。在竣工验收前,参与工程建设的各方主体在相关部门的监督下,对工程建设项目进行预先验收,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预验收通过后,允许业主单位进行试运行。工业厂房建设项目可采取分栋、分层验收方式,做到成熟一段、检测一段、验收一段,工业厂房在结构尚未封顶的情况下,可对已完工楼层开展装饰装修,确保房屋主体结顶后,快速通过主体结构验收。这一举措可省时40天以上,有利于盘活投资成本。
“竣工即领证”,适用于龙港全市范围内企业投资工业项目。通过各职能部门的协作、项目数据集成共享、行政审批流程再造等路径,实现竣工验收与不动产登记同步办理,项目竣工验收通过后,可在1日内领取不动产权证。这一举措省时15天以上,投资者广泛期待。
“因为龙港对项目推行‘预验即投用’,让投资3亿多元的超级智造4.0装配式建筑产业项目,一期工程边建边投产,目前新项目产值达3个多亿。”昨天,中融鸿鹏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温积省告诉记者,公司一期项目是龙港“一枚印章管审批”改革启动后,盖出的首个公章项目,公司正准备申报第二期项目。
构建审批监管执法信用“全链条”
打造“审管执信”一体化综合应用
如何进一步做深做实“一枚印章管审批”改革的“后半篇”文章,始终是龙港行政审批改革的重中之重。
为此,龙港将在进一步发挥快速审批、审批主体集成优势之时,深化流程再造和制度重塑,完善智慧政务和服务供给体系,构建审批监管执法信用“全链条”,持续推动改革向更深层次跃进。
具体而言,审批监管执法信用“全链条”,要加强的是“一枚印章管审批”的内部管理和外部监督。
为破解行政审批事项划转后的“审管脱节、管罚分离”问题,今年龙港要迭代升级原“一枚印章管审批”业务协同应用,以建立审批、监管、执法、信用数据闭环为支撑,打造“审管执信”一体化综合应用,实现对信息的实时共享、集成展示、综合利用、分析预警和信用评价,全面提升审批、监管、执法的工作协同能力。该应用已列入龙港市“2022年度15个标志性改革任务”,也是龙港唯一被列入温州市“2022年数字政府系统应用清单”的数字应用。
针对“证照数据难共享”这一企业办事痛点,龙港市政务服务中心还率先探索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的电子证照关联应用(龙港是全国电子证照关联应用三地试点之一)。今年,将按照“一次验证、全网互认;一码集成、全域通用”的功能目标,依托电子营业执照管理系统,扩容电子营业执照二维码内涵,打通市场监管、社保、公安、税务、公积金、银行等系统的涉企数据壁垒,为企业办理“电子身份证”,实现“一企一码,一码通行”。当前聚焦在印刷业、物流业等特色产业中进行试点推广,力争成为龙港改革的又一标志性成果。
更多精彩,请关注“官方微信”
国脉,是大数据治理、数字政府、营商环境、数字经济、政务服务专业提供商。创新提出"软件+咨询+数据+平台+创新业务"五位一体服务模型,拥有超能城市APP、营商环境流程再造系统、营商环境督查与考核评估系统、政策智能服务系统、数据基因、数据母体等几十项软件产品,长期为中国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业提供专业咨询规划和数据服务,广泛服务于发改委、营商环境局、考核办、大数据局、行政审批局等政府客户、中央企业和高等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