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一体化人力资源生态服务平台、建设线上+线下“零工市场”、 鼓励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引入港澳社会服务机构、构建“15分钟公共就业服务圈”……近日,记者从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获悉,为更好服务稳就业保就业大局,有力支撑经济发展和推动民生改善,深圳市出台《健全公共就业服务制度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公共就业服务标准建设、打造全市人力资源综合服务生态等8大具体举措。预计到2025年底,基本建成覆盖全民、贯穿全程、辐射全域的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体系。

  目前已形成三级公共就业服务网络

  作为民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对稳定并扩大就业规模、促进更高质量就业具有重要意义。2012年起深圳市推行公共就业服务属地化改革,全市实行统一的政策、经办服务和信息平台。截至目前,失业登记等33项就业创业业务全部在基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办理,已形成较为成熟的市、区、街道三级公共就业服务网络。

  但随着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要求的不断提高,公共就业服务对象范围从户籍登记失业人员扩大到高校毕业生、异地务工人员、脱贫人口、港澳台人员等重点群体,新产业(37。670, 0。18, 0。48%)、新业态、新模式的不断涌现也对传统公共就业服务模式带来了新挑战。《方案》旨在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信息技术手段,加强公共就业服务队伍建设,优化公共就业服务供给,不断提升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标准化、专业化、智慧化、社会化水平。

  建设一体化人力资源生态服务平台

  《方案》充分尊重市场在人力资源配置中所发挥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加大了政府对人力资源服务业的扶持力度,在人力资源服务龙头企业引进培育、产业园区建设、行业人才引进培养、产业数字科技项目培育、猎头服务提升、人力资源服务业就业创业模式创新等多方面推出组合激励政策,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业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

  《方案》明确重点围绕求职招聘供需对接、就业创业帮扶、技能培训评价服务等内容,构建贯穿劳动年龄段内各类劳动者的人力资源服务生态体系。系统重塑公共服务方式,分阶段建设基于实体大厅、网上平台、移动应用、自助终端等渠道的一体化人力资源生态服务平台,推出更多“打包一件事”“免审即享”精准主动服务。

  同时,为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方案提出建立完善适应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的劳动权益保障制度,引导支持灵活就业人员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参加社会保险,通过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的方式,建设适应深圳需要的线上加线下“零工市场”。

  构建公共就业服务多元供给机制

  《方案》鼓励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引入港澳社会服务机构,招募一批有内地职场经验和生活经历的港澳籍人士担任职场导师,配合香港特区政府实施好“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鼓励在香港和深圳均有业务的优质企业招用香港青年。高质量建设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对获得香港和澳门政府资助的创业项目给予落地配套资助。将在深就业居住的港澳台居民纳入社会保障制度覆盖范围,实施“湾区社保服务通”。

  《方案》在现有公共服务平台基础上进行全面优化,全市所有街道普遍设立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专区,针对登记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脱贫人口等重点服务对象免费提供职业介绍、职业指导等服务。各街道可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等各类载体,开展就业政策宣传咨询、招聘岗位信息发布、技能培训项目介绍等活动,建设“南粤家政”基层服务站,逐步构建起“15分钟公共就业服务圈”。

  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业促进与失业保险处负责人表示,《方案》鼓励社会力量多方参与服务,街道(社区)可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广泛动员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社会公益组织等市场机构和社会力量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精细化的就业服务。丰富政银社会化服务合作模式,扩大服务渠道,构建公共就业服务多元供给机制。


更多精彩,请关注“官方微信”

11.jpg

 关于国脉 

国脉,是大数据治理、数字政府、营商环境、数字经济、政务服务专业提供商。创新提出"软件+咨询+数据+平台+创新业务"五位一体服务模型,拥有超能城市APP营商环境流程再造系统、营商环境督查与考核评估系统、政策智能服务系统、数据基因、数据母体等几十项软件产品,长期为中国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业提供专业咨询规划和数据服务,广泛服务于发改委、营商环境局、考核办、大数据局、行政审批局等政府客户、中央企业和高等院校。

责任编辑:hongqi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