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深圳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和“数字政府”建设,极大地提升了政府服务效率,推动数据赋能政务服务跨层级、跨地域、跨部门、跨业务一体化加速迭代升级,让群众和企业办事“一次不跑是常态、跑一次是底线”。

  最大限度释放公共数据红利

  “需要复印的材料越来越少了,服务方式越来越智能,服务越来越有温度了。”这是很多办事的市民和企业最直观的感受。从2018年开始,在深圳各区的行政服务大厅,办理政务服务、便民服务、公共服务事项时,不再需要提交身份证、户口本等材料复印件,直接由受理部门读取身份信息后,从政务电子证照系统核验并调取信息进行使用。

  截至目前,深圳已推出“免证办”服务项目,实现393项高频电子证照替代实体卡证,包括社会保障卡、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不动产权证、营业执照等,覆盖了企业和群众日常生产生活需用的90%以上证照和全市5528个政务服务事项。

  优化电子证照系统、打造“无实体卡证”城市,只是深圳提升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的一个缩影。得益于“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的持续深入推进,深圳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实现政务服务平台建设从“独唱”到“合唱”,推动事项全流程网办、跨省通办,以服务“效率指数”引领智慧城市建设步伐。

  增强企业和群众获得感

  “从提交材料到拿到执照一天内就办完了,真没想到能这么快。”最近,打算开一家早餐店的马先生在深圳办营业执照的经历,刷新了他的办事体验。

  马先生大力点赞的,是深圳依托“i深圳”App、广东政务服务网等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推出的“一站式线上服务”“秒报秒批”等智慧政务改革措施,基于标准化规则的系统能够实现自动填充、自动审批,即报即批、即批即得。

  针对群众反映最多的办事不知去哪里、怎么办、要跑多个部门、跑许多趟等问题,深圳打通了市场监管、税务、社保、公安等业务部门的数据接口,全面推行“融合办”“一网通办”,政务服务事项100%进驻网上办事平台,实行一套申办受理系统、一套权责清单。据悉,“i深圳”已汇聚3个中直单位、43个市级单位和11个区共8000余项政务服务和公共服务,服务数远远超过同等城市,基本实现了政府服务“线下能办的线上能办,线上能办的掌上也能办”。

  “数字政府建设并非一劳永逸,只有紧跟时代变化特点和群众呼声最高的需求,才能让一体化政务建设成果更好地服务人民。”深圳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刘佳晨介绍,截至2022年9月,深圳已推出2107个“一件事一次办”,全市99.98%的政务服务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98.34%行政许可事项实现零跑动办理,推动全市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从“事项供给”向“服务场景”转变。

  打破时空限制提升政务效能

  近年来,深圳在实现政务服务数据精准化、一体化、多渠道应用的同时,又推出了线上跨区域通办服务专区,助推政府治理能力、社会民生服务进一步迈向现代化、便利化。

  在南山区政务大厅,市民王女士正在给自己位于罗湖区的门店办理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在深圳推出“全市域通办”服务前,她需要花费半天时间往返南山区和罗湖区办事,而现在只需在“深圳掌上政务”小程序预约后,到就近的行政服务大厅即可完成办理。

  工作人员介绍道,窗口受理时会以视频协办的方式,远程与属地大厅受理人员对话,代为收取材料。之后材料通过快递寄到属地行政服务大厅,实现“异地收件、属地办理”。

  据悉,目前深圳全市域除少量确因政策法规限制、材料复杂专业性强等原因暂时无法通办的事项外,人社、卫健、规划与自然资源、交通等民生事项已纳入通办范围,通办事项占全市(含各区)事项80%以上。未来,公安、市监等高频事项也将逐步推进纳入。

  此外,深圳进一步拓展了跨区通办功能,探索建设了“10分钟政务服务圈”,采用“政银合作、政企合作”的服务模式,加强与银行、工业园区等社会机构、服务网点合作共享,推进政务服务事项向企业和群众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不断延伸。

更多精彩,请关注“官方微信”

11.jpg

 关于国脉 

国脉,是大数据治理、数字政府、营商环境、数字经济、政务服务、绿色低碳等领域的专业提供商。创新提出“软件+咨询+数据+平台+创新业务”五位一体服务模型,拥有营商环境流程再造系统、营商环境督查与考核系统、政策智能服务系统、数据基因、数据母体、超能等几十项软件产品,长期为中国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业提供专业咨询规划和数据服务,运营国脉电子政务网、国脉数字智库、营商环境智库等系列行业专业平台,广泛服务于发改委、营商环境局、考核办、大数据局、行政审批局、优化办等政府客户和中央企业。

责任编辑:wuwenf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