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持续深入推进‘一网通办’前提下的‘最多跑一次’改革,围绕‘一网通办’三年行动方案,全力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落实……”
12月16日,全省“一网通办”创新应用试点暨“一件事一次办”工作推进会在德阳召开,此次推进会距离《四川省“一网通办”三年行动方案》发布刚好过去3个月时间。全省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一网通办”前提下的“最多跑一次”改革部署,持续开展“一网通办”攻坚行动,网上政务服务能力大幅提升,目前,3510项行政许可事项在全省范围内基本实现同一事项“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全省“一网通办”协同格局正有效形成。
看成绩
81个“一件事”落地可办
311项高频事项可川渝通办
近日,绵竹市民陈丽来到绵竹市政务服务中心行政审批大厅无差别综合窗口办理食品经营许可证等业务。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她不到10分钟就办完了所有手续。
办一件事,带着一堆证件,跑多个窗口,耗时耗力。曾经的这种情况随着我省“一网通办”集成化改革加速推进正发生改变——越来越多事项由“一网通办”向“一网好办”转变的目标,通过业务流程再造、加快集成化改革,政务服务效能正在不断提升。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通过开展行政许可事项“一单一图一表”梳理,全省3510项办理事项全部纳入四川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公开运行,基本实现同一事项“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企业开办”等81个“一件事”落地可办,电子证照、户籍证明等简单事项“秒批秒办”,311项高频事项实现川渝两地通办,办件量超1300万件,20类电子证照实现川渝两地亮证互认。
业务协同离不开“一网通办”数字底座技术支撑。记者了解到,以四川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为枢纽,加快构建全省政务服务“一张网”,我省正打造“1+N”(1个应用中台,PC端、移动端、自助终端、电视端、融媒体等N个服务渠道)同源多端政务服务矩阵,目前已建成“1+5”政务服务运营新体系,覆盖53个省直部门、省市县乡村5级共4.47万个站点。
补短板
居民办事指南去“官方”化
进一步提升审批部门业务协同能力
“‘一网通办’攻坚取得一定成绩,但对照国家要求、对标先进地区,我们还需要补短板。”省大数据中心副主任赵启斌表示,站在企业群众角度,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不同程度存在,办事指南还比较“官方”,群众不易懂。
此外,赵启斌还表示,由于缺乏系统观念,政府信息化从需求提出到系统建设,再到运营服务呈现出典型的“部门化”和“地方化”。在这种建设模式主导下,导致系统之间信息共享难、业务协同难等问题长期普遍存在。
如何补短板?推进会上,部分市州和相关单位进行了经验交流。
以德阳为例,今年7月,德阳市首批“政务服务超市”正式开业,通过“超市”中摆放的智慧政务服务自助终端,居民可“一站式”自助办理与养老保险、住房公积金、个人医保信息等相关的政务服务事项。
“考虑到有些居民不知道怎么具体填写表单,提交材料,我们将终端设计为双屏显示,市民在办理所需业务的同时,上方显示屏可根据操作进度,实时显示办理方法和步骤提示信息,只需按照系统提示进行操作,即可快速完成事项办理。”德阳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局长刘泽球介绍,为了实现“减证便民”向“无证利民”深化,德阳市还开发了“德阳市零提交证明城市支撑平台”,目前平台已接入“零提交”事项524项,1000余项证明材料实现办事免提交。
除了去“官方”化,还需要做好合并同类项。“我们创新建立了‘一人通跑专办’机制,在各级大厅落实代办人员764名,负责材料流转,督促限时办理。”巴中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朱晓聆介绍,针对办件平台和部门系统不通、数据推送延迟等问题,巴中市政务服务中心还推出了“多点代办”和“跑团帮办”,通过加大与中国邮政、中国移动等央企合作,以及“跑手”上门服务,进一步提升群众办事效率。
“下一步,我们将推动实施一批‘一网通办’重点示范工程,为相关领域提升‘一网通办’能力水平提供支撑。全面提升公共服务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满足企业和群众多层次多样化服务需求。”赵启斌说。
更多精彩,请关注“官方微信”
国脉,是大数据治理、数字政府、营商环境、数字经济、政务服务、绿色低碳等领域的专业提供商。创新提出“软件+咨询+数据+平台+创新业务”五位一体服务模型,拥有营商环境流程再造系统、营商环境督查与考核系统、政策智能服务系统、数据基因、数据母体、超能等几十项软件产品,长期为中国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业提供专业咨询规划和数据服务,运营国脉电子政务网、国脉数字智库、营商环境智库等系列行业专业平台,广泛服务于发改委、营商环境局、考核办、大数据局、行政审批局、优化办等政府客户和中央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