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内,住房公积金能用来支付异地房租;沪苏浙皖三省一市新生儿入户,可以在受理地直接打印《居民户口簿》,3个工作日内就能拿到手;首次申领身份证,不用回老家在异地就能办……这些都是长三角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新推出的高频跨省应用,也是三省一市着力打造的一个个示范性应用场景。
随着长三角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工作迈入第四个年头,如今在长三角办事不用来回跑,靠数据“无感漫游”就能坐享“同城服务”。截至目前,长三角“一网通办”服务上线148项,累计全程网办超过642.63万件,实现37类高频电子证照共享互认,电子亮证超过1430.19万次,长三角数据共享交换累计达8.02亿条。
“码”上实现异地就医
不久前,家住浙江嘉善、来上海出差的杨女士到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就医,匆忙中,她发现自己忘了带医保卡。这时,医院收费服务窗口提醒她,可以使用已申领的医保电子凭证进行异地门诊就医。于是,杨女士顺利地用医保电子凭证挂上了呼吸科的号,而且诊断完毕后,医生告诉她不必去窗口排队缴费了,只需扫一扫诊室桌上的医保电子凭证二维码,手机支付后就能凭单据取药。“从挂号、诊疗到取药,看病过程十分顺畅,前后只花了十几分钟。”杨女士说。
越来越多居民正在像杨女士一样,享受到了就医“同城”的便利待遇。数据显示,截至目前,长三角区域已开通15775家异地门诊定点医疗联网机构,异地就医备案总量约1614.59万人次,异地就医住院结算量达340.26万人次,涉及费用933.79亿元,异地门诊结算量约1521.64万人次,涉及费用42.50亿元。
今年,长三角又首创了信用就医服务。3月15日,示范区跨区域“信用+医疗”数字化应用服务场景正式启动,长三角(上海)智慧互联网医院、苏州吴江永鼎医院及嘉善县第一人民医院为首批落地试点医院。长三角(上海)智慧互联网医院副院长李亚芳告诉记者:“现在,前来就医的患者可以用数字人民币支付,享受信用医疗服务,就医看病‘少排队’。”
多地联办,办事只需跑一次
上中学的儿子急需办理身份证,回老家办理再邮寄到上海就来不及了,这可怎么办?最近,老家在江苏、现在上海工作的王女士遇到了这桩烦心事。好在,长三角公安机关推出的临时居民身份证“跨省通办”服务帮她解决了问题。据上海市公安局介绍,今年起,苏浙皖三省户籍人员可在上海办理跨省异地首次申领以及换领、补领居民身份证期间,急需使用居民身份证的,可按需申领临时居民身份证。
不止于此,去年12月开始,选择“长三角区域跨省(市)新生儿入户服务”的申请人,经户籍地审核同意后,受理地可直接为申请人打印新生儿的《居民户口簿》,且打印的《居民户口簿》上均附有户籍地的“户口专用章”,3个工作日内就能完成办理。数据显示,目前跨省首次申领身份证已办理4582件,新生儿入户办理9000余件。
在长三角地区,住房公积金“一体化”服务也有了新进展。自区域内职工可在异地购房时“零材料”“网上办”提取住房公积金后,去年6月起,在示范区创新试点区域内,职工还可提取住房公积金,用以支付异地房屋租赁费用。
统一规范标准,证照互认数据共享
各类政务服务资源流动起来,才能在流通中实现效率最大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三省一市接连出台了一系列跨省数据共享标准规范,《长三角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数据接入规范》《数据资源目录编制规范》《电子证照共享技术规范》等5项长三角区域数据共享地方标准的建立,为四地数据归集、治理应用提供了标准化的支撑。截至目前,长三角四地累计交换各类数据达8.02亿次,其中政务数据交换1302.37万条。
“免证照”始终是长三角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的一项重要内容:长三角地区电子驾驶证、行驶证可在区域路面互认应用;身份证电子证照入住宾旅馆应用,三省一市居民可亮证核验办理宾旅馆入住手续……
据透露,今年长三角“一网通办”工作将进一步强化技术引领,创新服务模式、拓展服务范围,推动更多长三角区域“一件事”跨省通办,创新“跨省通办”服务模式,探索运用远程虚拟窗口赋能跨省通办,打造更多高频示范性应用。
更多精彩,请关注“官方微信”
国脉,是大数据治理、数字政府、营商环境、数字经济、政务服务、产业服务等领域的专业提供商。创新提出“软件+咨询+数据+平台+创新业务”五位一体服务模型,拥有营商环境流程再造系统、营商环境督查与考核系统、政策智能服务系统、数据基因、数据母体、产业协作平台等几十项软件产品,长期为中国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业提供专业咨询规划和数据服务,运营国脉电子政务网、国脉数字智库、营商环境智库等系列行业专业平台,广泛服务于发改委、营商环境局、考核办、大数据局、行政审批局、优化办等政府客户和中央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