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我国政府的现代化治理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便捷高效的“互联网+”发展模式已成为整合社会资源、提升政府效能的重要选择。近年来,各级政府机关在“互联网+户政”“互联网+监管”“互联网+海关”等方面努力创新,改革成效已初步显现。相比之下,“互联网+政府采购”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2017年,全国政府采购工作会议将加快实施“互联网+政府采购”行动列入重点工作之一。2019年,财政部发布的《关于促进政府采购公平竞争优化营商环境的通知》指出,应积极完善政府采购交易平台、逐步架起政府采购平台与财政业务等信息系统连接的桥梁,实现政府采购全流程电子化,为交易各方提供便利。“互联网+政府采购”成为我国政府采购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政府采购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基于此背景,笔者通过探讨政府采购全流程电子化的优势来阐明“互联网+政府采购”改革的必要性,并通过分析政府采购全流程电子化的发展现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政府采购全流程电子化改革的优化路径。

  政府采购全流程电子化的优势

  政府采购电子化充分利用了互联网的跨时空特性,极大地提高了竞争性,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

  一是近年来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在各地区纷纷建立,政府采购项目入场交易,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能够为招标人及投标人提供便捷低成本的交易服务,从而实现政府采购项目管理的全流程信息化。交易中心针对货物、服务、工程的政府采购项目设计不同的线上流程,实现了项目建立、公告发布、文件编制、投标人信息管理、保证金收退、评标管理、项目归档的全流程有效管控。这不仅保障了项目实施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安全性,同时也提高了政府的公信力,为项目的复查与审计提供了便利。

  二是政府采购电子化通过搭建多平台间的桥梁,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信息传输壁垒,扩大了信息的传输范围。例如,投标人通过登录“中国政府采购网”即可查询全国各地的政府采购信息,能够及时完成项目报名,真正实现了政府采购跨区域进行,减少了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资源配置失衡问题。

  三是政府采购全流程电子化极大地节约了交易成本,减少了招标采购过程中产生的交通成本、人力成本、印刷制作成本、管理成本等多方面的费用,减轻了各政府采购交易主体的经济负担。通过电子化开评标系统,投标人能够避免投标文件印刷及运输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信息泄露问题,保障企业信息安全。此外,评审专家通过电子评标系统进行操作能够打破空间限制,实现多专业多地区专家同时评审。

  基于以上分析,政府采购全流程电子化主要具有以下3个方面的优势:

  其一,实现资源管理集约化。

  政府采购全流程电子化管理能够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对招标采购的各个环节实施有效管控。此外,公共资源平台运用大数据技术手段,能够挖掘和分析政府采购交易数据,在及时获取有效信息的同时不断优化平台性能,为各交易主体提供更加便捷和人性化的招标采购服务。

  其二,提高政府采购项目执行效率及市场竞争性。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线下开评标业务的开展受到了重重阻碍,全流程电子化招投标的大力推行保障了许多政府采购项目的如期完成。同时,在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运行过程中,全流程电子化交易提高了政府采购各个环节的时效性,降低了政府采购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各类成本,为交易各方提供了便利。

  政府采购全流程电子化能够打破不同平台间的信息传输壁垒,使各类投标人充分获取市场信息,及时参与相关政府采购项目,这增加了政府采购项目的竞争性,使招标人能够选取更有实力和更适合项目的供应商。

  其三,降低交易成本,减少寻租空间。全流程电子化降低了政府采购项目各个环节的交易成本,减轻了各政府采购交易主体的经济负担,使得招标主体与投标人能够更加快捷高效地通过招标采购活动达成合作意向。与此同时,公开透明的招标采购方式也减少了采购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人为干预招标采购结果的问题,避免了有失公平公正的事件发生,降低了寻租及暗箱操作的可能性,能够从源头上防治腐败。

  政府采购全流程电子化存在的问题

  政府采购全流程电子化主要存在以下5个方面的问题:

  信息技术支持不到位

  “互联网+政府采购”是基于信息技术平台发展提出的概念,互联网交易平台本身具有一定的风险性,政府采购全流程电子化能否顺利实施与电子交易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密切相关。互联网平台的高效稳定运营有赖于其本身的兼容性与各交易主体的硬件、软件配置,因此与传统的纸质开评标方式相比,“互联网+政府采购”对招标人、招标代理机构及投标人都提出了更高的信息技术要求。

  法律规范不完备

  在信息化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背景下,电子化平台正以极快的速度不断完善更新,以期为交易各方提供更加人性化的交易服务。但由于法律规范的进步具有一定的时滞性,往往很难提前预判问题,只能在风险事件发生之后再进行改进。当前,针对政府采购项目全流程电子化的相关法律规范仍存在表述相对笼统、约束较为宽松、执行难度较大等问题,不能完全满足政府采购电子化健康有序发展的需要。因此,及时总结政府采购电子化实施的经验,关注电子交易平台发展动向,完善政府采购全流程电子化的相关法律制度,有效约束项目实施过程中招标人、招标代理机构及投标人的行为是当前政府采购应该关注的重点工作。

  平台对接难度大,技术标准不统一

  对于政府采购交易电子化平台来说,不同平台间的信息对接与传输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平台对接能够扩大信息的传播范围,减少因信息不对称造成的竞争力减弱的问题;另一方面,平台间统一技术标准能够让交易主体跨越空间限制,真正实现远距离开评标,为各交易主体提供便利。但目前各地区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普遍存在技术标准不统一、系统接口差异大、操作流程各不同等问题,对政府采购全流程电子化的发展带来了隐性制约。

  网络安全难保证

  政府采购全流程电子化的发展势必会以信息网络为基础进行相关数据的传输与存储,这对于电子化交易平台来说已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而不同平台间的信息交流则存在一定的风险,平台间的信息共享更难以实现。在当前的网络安全环境下,各级主管部门对电子化交易平台的建设有较多的顾虑,因此交易主体在平台上的交易行为受到多方面的限制,不同平台间的桥梁建设也就更加困难。

  人员素质待提高

  电子化平台的建设对于每个参与政府采购项目的主体都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招标人、招标代理机构、投标人以及参与评审的专家都需要了解平台使用规则,并熟悉相关操作技术,这就促使招标采购的参与人员需进一步提高相关技术水平。

  政府采购电子化的优化对策

  尽管全流程电子化已成为政府采购项目的必然趋势,但实施过程中仍存在技术支持薄弱、法律制度不健全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以下优化对策。

  第一,健全法律法规制度。政府采购全流程电子化只有在法律制度体系的保障下才能实现健康稳定的发展。相关管理者应积极完善政府采购电子化相关的法律法规,让法律制度先行,从而进一步推进政府采购全流程电子化的法制化、合规化。

  第二,加大技术投入,保障网络信息安全。政府采购电子化平台建设的健康发展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各参与主体应当重视技术水平提升与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将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应用技术与政府采购更好地结合起来。同时,探索建立跨网络信息安全交换平台。在政府采购全流程电子化实施过程中,应协调各地区发展进程,为欠发达地区提供更多技术支持。

  第三,重视人才培养与引进。政府采购电子化的推行对于相关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是电子化平台的设计操作、采购流程控制以及相应问题的处理都需要更加专业的高水平人才。因此,各采购主管部门与交易主体都应注重高水平人才的引进与现有人员的培训考核,打造一支更加稳定、专业的人才队伍。

  第四,积极推进平台间信息桥梁建设,促进资源共享。各平台间的信息壁垒不仅给交易主体设置了“隐形门槛”,也对全国政府采购电子化的相关数据收集分析造成了不便。因此,在提升平台建设技术的基础上,应努力打通信息传输通道,尽快解决不同区域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更多精彩,请关注“官方微信”

11.jpg


 关于国脉 

国脉,是大数据治理、数字政府、营商环境、数字经济、政务服务、产业服务等领域的专业提供商。创新提出“软件+咨询+数据+平台+创新业务”五位一体服务模型,拥有营商环境流程再造系统、营商环境督查与考核系统、政策智能服务系统、数据基因、数据母体、产业协作平台等几十项软件产品,长期为中国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业提供专业咨询规划和数据服务,运营国脉电子政务网、国脉数字智库、营商环境智库等系列行业专业平台,广泛服务于发改委、营商环境局、考核办、大数据局、行政审批局、优化办等政府客户和中央企业。


责任编辑:ouruij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