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展示滨海新区在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不断提升市场主体满意度和获得感。滨海新区营商环境办在全区范围内开展“2023年滨海新区优化营商环境优秀案例征集”活动。本次活动共收集案例117篇。经过前期的整理、筛选,初步遴选出一批创新实践案例,包括市场环境、政务环境、法治环境、人文环境四个章节,本期为政务环境优秀案例。
01“码”上办税升级迭代 便民服务初心不改
为进一步提振经营主体活力,持续优化税收营商环境,滨海新区税务局聚焦个体工商户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编写完成《个体工商户常见涉税费业务办理手册》,得到国家税务总局领导的表扬性批示,并在全国进行推广。
一是业务“全”。《手册》内容分为四个部分,在2.0版本的基础上新增了登记类业务、数电票使用流程、个体工商户税费优惠政策汇编三个部分,并对申报类业务进行升级更新,基本涵盖个体工商户全生命周期的各类涉税业务。
二是办税“简”。《手册》将全部内容提炼生成19个二维码,一目了然,实现“手机扫一扫,业务全知晓”。同时印制一批宣传手册及海报,在办税服务厅做好线下政策辅导。
三是形式“新”。《手册》将75页、近两万字的图文内容全部以“电子书”方式呈现,形式新颖、传播力强、查阅方便,纳税人缴费人易于掌握、便于交流、随用随查。
四是宣传“智”。《手册》在二维码不变的前提下,根据政策及流程实时更新内容,避免因政策变化、流程更新优化而导致线下宣传材料频繁更新。
五是质效“优”。《手册》在实施过程中,实现了“优惠政策极速达、涉税事项极速办、办税体验极致享”目标要求,在网上申报、数电票开具、办税等候时长方面都得到了较大改善。
六是衍生“新”。目前滨海新区税务局全面升级“码上+”系列服务,推出“码上办”,手机扫一扫业务全知晓;“码上懂”,数电票日常应用掌上知;“码上享”,税费优惠政策云端送达等多个二维码便捷办税新模式,实现税费办理闭环的便利化特色服务。
七是辐射“广”。《手册》一经推出后就迅速受到广大纳税人的好评,同时为进一步扩大“码上办”的服务范围,滨海新区税务局积极配合市局,相继推出全市版本的《个体工商户常见涉税费业务办理手册》,让更多纳税人享受便利办税。
02全力推进“一窗通办” 主动服务保障民生
按照市局“一窗通办”改革工作部署,滨海新区公安局坚持政治高站位、责任强担当,全局涉及改革工作的各部门各警种各派出所,聚焦改革目标,合力攻坚破难,积极推进各项改革措施落地落实落细,在全局39个建成区户籍派出所实现了改革全参加、设备全到位、权限全开通、公示全陈列、培训全覆盖。年内,39个改革派出所共办理人口、交管、治安、出入境等140项改革事项共计47.4万余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一是统筹协作凝合力。局党委高度重视改革工作,召开党委会专题研究部署贯彻落实措施,提出改革工作要“高于市局、早于市局”的要求。成立了由主要负责同志挂帅,分管局领导负责的“一窗通办”改革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统筹协调推进改革工作,指定法制支队为牵头部门,具体负责各项改革措施的组织落实。交管、治安、出入境等业务警种部门,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各负其责,及时开通权限、积极组织培训,全程提供线上线下指导。政治部、警保部、科信等部门,全力做好人员调配、设备购置配发、网络联通等工作。各改革派出所由一名班子成员负责,科学选配警力,调整办公区域,强化业务学习,提升操作能力,优化服务保障。经过全局上下通办合作,自4月1日起,全局39个改革派出所全部实现140项业务的落地办理,在全市公安机关中率先做到了“一窗通办”改革的全覆盖,最大限度的利企便民,让群众充分感享受到公安政务服务改革的红利。
二是聚焦服务谋创新。全局各单位在政务服务工作中主动换位思考,“视群众为亲人”,把群众的事当自己的事办,始终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忧,在企业和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下功夫、想办法。各改革派出所在工作实践中坚持“群众第一”,秉承“小窗口大服务”理念,结合工作实际积极推出小创新小改革,创新服务举措,为辖区群众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公安窗口服务,进一步提升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大沽派出所向科技要战斗力,尝试应用NFC近场通讯、静态二维码等技术手段,按照人口、交管、治安、出入境等类别设置四块不同颜色标识“智慧服务指引牌”,对60余项高频服务事项逐个设置“NFC芯片”以及“静态二维码”,让群众通过手机“碰一碰”、“扫一扫”,即可方便快捷的了解本人办理事项流程及提交材料问题,此项创新在“第四届天津公安科技创新成果展”中作为天津公安科技成果对外展示,随后又应用多媒体音画展示、多窗口自主叫号等科技手段提升群众排队体验。杭州道派出所用制度规范行为,制定窗口工作人员“八不能”工作机制,列举了八种不能出现在窗口服务工作中的话语和行为,明确窗口工作坚决不能触碰的“红线”和如何正确履职的方法,提出不能迟到早退、不能坐等问询、不能急事缓办、不能多收要件、不能说“办不了”、 不能态度冷硬、不能漠视意见、不能推诿群众。和风路派出所着眼提高服务质量,制定了“六心”工作法,打造整洁环境、让群众办事“舒心”, 规范服务用语、用热情接待“暖心”, 提升警容风貌、以职业展现“专心”, 做到首接负责、咨询解答要“耐心”, 确保一次告知、于细致之处“用心”, 实现只跑一次、向群众敞开“真心”,从办事环境、警容警纪、服务态度、业务水平等层面全面提升窗口服务质效,构建和谐融洽警民关系。
三是督导推动提质效。为保障改革成效,新区公安局坚持“刀刃向内”,锚定“当龙头、作标杆”,紧盯问题综合督导,强化责任跟踪问效,推动各项改革措施落实。“一窗通办”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督审支队,采取日常监测与突击检查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实地、监控、“好差评”系统及民生服务平台等途径,从电话解答、窗口值守、迎候接待、政策掌握、业务熟练、服务态度等角度,开展立体化验收检查。重点围绕对外公开的“一窗通办”办公电话是否有人及时接听、接听电话人员能否落实“首接责任制”、“一窗通办”窗口服务时间是否与市局部署一致、能否明确告知“急事急办”“预约可办”、高频事项的办理流程能否正确告知办事人、对《派出所“一窗通办”政务服务窗口民辅警(大堂警官)管理办法》、《天津市公安局政务服务“好差评”实施细则》及《关于进一步规范“一窗通办”派出所窗口服务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要求是否掌握等六个方面,对39个改革派出所开展了5轮200余次的全覆盖检查。对发现的一般性和普遍性问题及时召开会议进行强调,对个案问题则通过责令整改、约谈领导等方式提醒督促相关单位予以整改,自4月份以来,先后召开线下推动会7次、视频调度会4次、腾讯视频会议6次,下发整改通知书21份,约谈所领导6人次,有力促进了问题的解决,弥补工作不足,提升了工作质量和效果。
03人防高效审批 助力区域发展
近年来,新区国动办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切实转变作风,进一步加强事前咨询服务,力促政务服务优质高效,推动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天津中心渔港674亩项目正式启动,涉及9宗住宅、6宗商业地块,总建筑面积103.6万平米。作为年内促开工项目,本次开发地块多且建筑规模庞大,各地块人防专项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导致人防建设方式以及建设规模无法确定,相关规划审批难以推动,项目进展缓慢。天津中心渔港开发有限公司主动联系区国动办,寻求帮助。为做好服务,办领导牵头与中心渔港公司进行对接。在了解项目情况后,区国动办向企业进行了答疑,针对应建人防计算方式及人防设计等方面进行了解释说明。此外,多个项目存在难点问题。
难点一:商业地块交通核深度超标,应建人防面积超出项目承受范围;
天津中心渔港11-16、11-21地块项目在绿地下方设置了车库、人防设施,但由于各楼交通核(电梯及疏散楼梯间)实际高度均超3米,导致楼体基础局部埋深超过3米。根据《天津市结合民用建筑修建防空地下室管理规定》,“基础埋深3米(含)以上的民用建筑,按照地面首层建筑面积修建6级(含)以上防空地下室”。这导致项目应建人防将分别增至6660平方米、5000平方米,这远超开发预算投入。经了解得知,该项目属于中国北方海员服务园区配套项目,为渔港区域重点招商项目,项目能否顺利建成将直接影响该区域的未来产业发展。
解决措施:经认真分析,该项目交通核深度超标属于特殊情况,考虑交通核规模对于建筑首层面积占比较小,建议拟对项目采取“分割”计算的方式,即埋深超3米部分按首层对应建筑面积计算、其余部分按规划地面总建筑面积(不含首层中已统计的面积)的5%计算应建人防面积,据此估算出两地块应建人防面积分别为2334平方米、1968平方米,在充分保证人防设施应建必建的基础上,合理计算应建人防面积,同时,为保证项目高质量建设、人防工程的高效利用,同意11-16地块项目在自建一个防护单元(约2000平方米,常5核5等级)基础上,剩余应建指标以缴纳易地建设费的方式补足。这样既合理提高了人防工程使用效率,也为开发企业节省了较大的开发成本,切实减少了企业负担。
难点二:商业地块占地小且分布不集中,不具备建设人防条件;
天津中心渔港11-36、11-38、11-40、11-41地块项目均为商业项目,四个地块被规划公园绿地分隔开,各地块平均占地约6000平方米,应建人防均在400平方米左右,不足建成一整个人防单元,人防规模较小且分布分散,不利于人防设施的高效利用和管理。
解决措施:在对渔港区域进行人防调查过程中,了解到中心渔港区域缺少应急战略物资储备库,紧急情况下区域战略物资的供应缺乏保障。结合该情况,区国动办为提升渔港区域应急处置能力,计划将11-36、11-38、11-40、11-41等商业地块与邻宗地11-31、11-32地块项目的人防工程与应急战略物资储备库结合设计并同步实施,建成有综合性应急功能的人防综合体。同时,为了避免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对人防综合体应急处置能力造成的影响,充分发挥其应急作用,拟采用异地建设的方式将人防综合体建设在周边开阔地区。经比选,四个商业地块中间的规划公园绿地为最佳选址。该方案不仅解决了商业地块人防分布分散、不成规模等问题,同时促成了应急战略物资储备库的建设,未来区域战略物资的供应得到了保障,切实为企业和区域解决了实际难题。
在较短时间内,区国动办已完成天津中心渔港674亩项目中的多个地块的人防审批,为项目按时开工提供了有力保障。与此同时,区国动办将继续跟进其余人防项目推动情况,切实为开发企业做好服务,解决好问题。区国防办做到企有所呼、我有所应,企有所需、我有所为,精准纾困解难,提振企业信心,助力企业稳进提质,服务经济持续向好。
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区国防办砥砺奋进,探索出一条适合新区实际的人防发展新路径。站在新的起点,区国防办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三个着力”重要要求和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关于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的工作部署,牢固树立“不为不办找理由,只为办好想办法”服务理念,着力提升行政服务效能,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为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04全市率先探索开展高频证照联办“一件事”改革
为了破解企业办理营业执照和涉企经营许可证面临的“分头跑、挨个办”难题,滨海新区政务服务办、区市场监管局主动与市市场监管委、市委网信办、市政务服务办、市交通运输委沟通,争取市级部门为实施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支撑引领行动提供政策支持,在滨海新区先行先试开展高频事项“证照联办”。2023年3月,滨海新区政务服务办、滨海新区市场监管局联合印发了《滨海新区高频证照联办“一件事”工作方案》,推动滨海新区政务帮办平台与天津市市场主体一网通办平台互联互通,通过数据共享、流程再造、管理创新,实现企业开办和涉企经营许可事项“一网通办、一次办成”。
一是系统互通,“照+证”一次办成。推动滨海新区政务帮办平台与天津市市场主体一网通办平台实现互联互通,做到数据共享、流程再造、管理创新。市场主体通过天津市市场主体一网通办平台申办营业执照核发时,可以根据需要同步填写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等7类高频许可证新设核发的申请信息,提交相应申请材料,重复信息、重复材料只需填报一次。登记机关依法作出登记决定后,系统自动将信息整合推送至许可部门,实现企业开办和涉企经营许可“一次告知、一表申请、一套材料、一网通办”。
二是数据跑路,变更注销免申即办。改革后,市场主体通过天津市市场主体一网通办平台申办营业执照名称、法定代表人变更或者注销时,自动将变更、注销后的数据推送至滨海新区帮办平台,帮办平台通过后台调取电子证照库信息,发现申请人需要办理高频事项同步变更、注销的,由许可部门依法为申请人办理相应许可证变更、注销事项(共计11类许可证32个事项),实现许可证简单变更、注销“免申即办”,办理结果通过短信方式通知申请人。需要交回纸质原证的,允许申请人事后邮寄或前往政务服务中心补交。
三是一企一策,办事指南精准推送。梳理营业执照经营范围条目与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对应表,申请人通过天津市市场主体一网通办平台申办营业执照核发时,系统根据经营范围条目和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对应表自动推送相应许可事项办事指南,真正实现一企一策、量身定制、精准对接、分类服务。
四是智能审批,秒批秒办即时办结。市场主体登记审核通过后,系统自动推送信息至滨海新区政务帮办平台,联动办理许可证手续,智能审批系统自动比对、审批,实现照后许可“秒批秒办”。
五是全程网办,真正实现“一次不用跑”。改革后,证照联办“一件事”可24小时线上提交申请,在线完成身份认证并进行电子签名,登记、许可部门完成审批通过后即时发放电子证照,全程电子化办理,真正做到“一次不用跑、轻松办成事”
去年全年,证照联办已正式上线12大类39小项,累计办理510件。
05上线“水电气热报装靠前服务系统” 搭建企业与水电气热供应单位沟通桥梁
滨海新区政务服务办聚焦市场主体关切,加快推动公共服务资源线上线下深度融合,进一步规范提升市场主体用水、用电、用气便利度与协调性,2023年8月,依托滨海新区政务服务帮办平台开发上线滨海新区“水电气热报装靠前服务系统”,搭建项目单位与各水电气热供应单位沟通桥梁,进一步促进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达效。
一是系统智能推送促信息共享。项目通过立项审批后,第一时间将信息推送至滨海新区政务帮办平台,各水电气热等市政公用单位可第一时间获知项目单位报装需求和项目信息,主动联系企业靠前服务,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互利互惠。
二是服务靠前一步让企业省力。按照传统办理模式,建设单位如有水电气热供给需求,需自行联系各个市政公用单位咨询办理,多头跑、耗时长。系统上线后,各市政公用单位根据业务范畴、服务区域等在3个工作日内领取相应项目,并主动与项目单位沟通,1个工作日内反馈是否达成协议并作简要情况说明。
三是部门广泛参与拓改革广度。截至目前,共有32家市政公用单位注册,包括供热单位20家、供气单位7家、供水单位4家,供电单位1家,全面覆盖塘汉大区域。系统上线运行1个月以来,已完成17个项目的靠前服务,天津滨海新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产业环境提升改造(一期)工程在1个工作日内便通过该系统与安达供水公司达成供水意向,国网滨海供电分公司也第一时间联系项目单位,告知项目单位前期相关手续办理流程。
下一步,系统还将完善项目单位端,项目单位在完成立项后也可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登录滨海新区政务服务帮办平台在任意时间通过帮办服务平台自行推送用水、用电、用气、用热需求信息,并对各市政公用单位提供的靠前服务进行评价和反馈。
06落实各项优惠政策措施开展津潍高铁项目规划审批
一、基本情况
津潍高铁项目是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八横八纵”高铁干线网络的组成部分,也是国家发改委2016年11月批复的《京津冀地区城际铁路网规划》“四横四纵一环”城际铁路网中南北纵线—环渤海城际的重要组成线路,已被纳入国家重点项目。
津潍高铁(天津段)于2019年取得了市局的用地预审批复,该段工程全部位于滨海新区范围,滨海新区分局2019年7月核发了《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书》。
二、创新做法
为推动重点项目早日开工建设,滨海新区分局认真梳理了各级政府制定的政策措施及自然资源部用地用海要素保障措施,灵活运用,开展项目的规划审批工作。
津潍高铁(天津段)属于线性用地项目,全长约60公里,涉及大量的用地征转工作。按照正常的规划用地审批流程,项目应当取得用地后方可进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申请,土地征收转用工作用时较长,影响了项目前期工作开展。
滨海新区分局对交通市政用地类线性项目规划审批采用分段审批方式的同时,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的通知》(国办发【2018】33号)、《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天津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津政发【2018】22号)中“用地预审意见可以作为使用土地证明文件申请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用地批准手续在施工许可前完成”之规定,对已取得用地预审、用地均为建设用地且已取得土地权属人同意意见的项目先行核发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为建设单位办理其他前期手续提供保障。采用上述方法,目前已为津潍高铁(天津段)3段共33公里办理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07全市首家不动产登记与公积金贷款 “一站式服务中心”在滨海新区开启运行
市规划资源局滨海新区分局践行“以人民为中心”服务理念,以优化新区不动产登记营商环境为目标,协同天津市公积金管理中心开发管理部认真研究群众“买房一件事”办理的堵点难点,打破分散式服务办理旧格局,指导推动滨海新区自然资源调查与登记中心和天津市公积金管理中心开发管理部联合成立新区不动产便民服务网点,实现在紧密串联、合署办公模式下的“集成式办理、一站式服务”新布局,真正实现群众买房“一件事一次办”。
以往,滨海新区购房群众在办理二手房交易时,需要分别前往不动产登记中心、公积金管理中心和银行,分别完成房屋核验、过户、缴税等手续步骤,程序较多用时较长,遇有需部门间协调的疑难问题解决起来更是困难棘手。按照全市优化不动产登记营商环境的总体部署和滨海新区“一件事一次办”创新要求,为了更好地服务购房群众,新区自然资源调查登记中心(以下简称“新区登记中心”)、公积金中心开发管理部通力协作,围绕不动产登记和公积金贷款这两个在百姓购房中的核心内容,将各自相关工作融合在一起,把原本分属不同机构的业务,采用合署办公模式成立便民服务网点。便民服务网点成立后可以将购房居民过去涉及不动产登记、公积金贷款,需要分别去多个地方、多个部门,合并到现在“只进一扇门”“一件事、一次办”,大大方便了购房群众,提高了服务效率。
在办理公积金贷款时,已预约的群众来到便民服务网点,在不动产柜台申请网签打印协议,即可到旁边贷款受理柜台递交贷款申请,客户经理当场完成贷款资料整理及影像扫描,经过录入、审核、签约环节后提交至公积金管理中心审批,整个流程不到一个工作日即可完成,当天买卖双方即可在便民服务网点进行过户,以前房屋买卖来回折腾费时费力的情况已成历史!
市规划资源局滨海新区分局将已便民服务网点的设立为契机,继续优化业务办理流程、提高审批效率,协调新区登记中心和业务对接部门深入联动,将过去购房中买卖双方需要多地往返、审批周期长的痛点逐一优化化解。
下一步,市规划资源局滨海新区分局将围绕提升涉及公积金贷款“带押过户”、按揭贷款与不动产登记联动等方面不断努力,进一步提高服务效率,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体验,切实增强广大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08“泰达工改4.0”实施方案促进建设项目全流程审批服务再优化
为全面贯彻天津市委市政府“十项行动”的决策部署,打造经开区优质营商环境,切实提高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效率,2023年6月,由经开区政务办牵头规资局、建交局、建管中心、南港规建局、南港规建办、南港建服中心7个部门共同制定,并以经开区工改领导小组办公室名义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优化建设项目全流程审批服务推动经开区工业项目快速落地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泰达工改4.0”),全面对接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先进举措,聚焦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各环节难点问题,激发区域发展新动力。“泰达工改4.0”从“政、企、社”三个维度合力推进项目早开工、早投产。
一是“等地期”变“加速期”。提出了“扩大拿地即开工适用范围”、“用地清单制”、“协议即进场”三项举措,解决了一批项目急需开工的难题。截止至目前已有12个工业项目完成了“四证联发”,实现了项目土地、规划、开工手续同时取得。
二是实行分段审批。探索“工业项目桩基先行”、“分单体施工图审查”、“分单体联合验收” 等举措,助力项目先行取得桩基部位施工许可,缩减近2个月的开工前准备时间。2023年4月25日,天津市首张桩基部位施工许可证在经开区行政服务大厅核发,为企业开工提速2-3个月的时间。
三是提出特色改革办法。“工业项目以函代证”、“特殊消防工程与图审两审合一”、“装修项目分类管理”等三项改革办法落地应用,为工业项目提速增效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四是升级各项服务机制。“升级专家+双管家服务机制”,“联合交底服务机制”、“上线项目效能监督管理系统”,在审批专家、帮办管家之外,将招商管家纳入审批服务三人组,推行“普通项目全覆盖、重点项目全面帮、招商项目提前帮、工业项目精准帮”。为更好的服务区域内建设项目,政务办的项目管家坚持在日常工作中深入到园区中去。截至目前,共计深入园区现场服务16次,共计开展企业培训座谈6次,服务企业100余家,解决企业问题60余个,提升经开区建设项目审批便利度。
09天津港保税区打造“RCEP”企业服务中心
2023年,中国与日本、澳大利亚等15国签订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全面生效。为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高质量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决策部署,天津港保税区抢抓RCEP“窗口期”,积极推动RCEP在保税区落地生根,助推自贸区企业高质量发展。9月1日,天津市首个RCEP企业服务中心在天津港保税区政务服务大厅正式启用。天津港保税区RCEP企业服务中心设立有以下几大亮点:
一是具备充分调研合作基础。天津港保税区管委会以优化企业服务为核心,赴青岛、上海、深圳、杭州等地区开展调研,学习当地RCEP企业服务先进经验;积极对接市贸促会、自贸创新发展局等单位开展合作交流,于8月三方签订《自贸试验区RCEP实施合作事项备忘录》,合作打造全市首家聚焦RCEP经贸合作的综合性企业服务平台——天津港保税区RCEP企业服务中心,探索建立“集成式”RCEP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全周期整体解决方案,为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二是汇聚多项便企利企功能。RCEP中心聚焦系统集成,依托管委会各部门、驻地海关、税务及市贸促会各自职能,汇集包括企业开办、投资经营、人才服务、涉外贸易许可、税务综合服务、普惠金融等综合业务,原产地证、国际商事证明、涉外法律咨询、政策解读、法律援助等专项业务。通过设立中心联席会机制,各成员单位深入研究170余条鼓励性协议条款,推动RCEP成员国一般货物48小时内、易腐和快运货物6小时放行等投资贸易便利化举措落地。多措并举,使RCEP中心在天津港保税区发挥最大功能。
三是提供多元服务优化举措。RECP中心帮助企业利用好包括RCEP在内的各类贸易协定,用市场化方式为企业解决发展过程中的堵点痛点,加快形成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自9月成立至今,已成功举办相关政策座谈培训4场次、服务企业300余家,为区内贸易企业办理原产地证80余份,相关法律咨询10余次,有效助力贸易企业抢抓RCEP机遇的“窗口期”。
下一步,天津港保税区将全面落实RCEP经贸规则和标准,不断拓展和深化与RCEP成员国的经贸合作,推动区域间合作机制更加健全、市场融合更加深入、营商环境更加良好,实现投资和贸易高水平发展,促进产业升级。同时,推进天津港保税区投资、贸易、金融、运输、人员等要素流动更加自由,促进数据在区域间安全有序流动,使资源配置更加灵活高效,打造面向世界的高水平自由贸易园区。
10天津市率先落地“一企一照一码”应用试点
2023年11月30日,东疆综保区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市市场监管委及新区市场监管局的大力支持下,率先上线运行我市电子营业执照电子证照关联及企业码应用系统。通过“一企一照一码”管理,实现了涉企电子证照信息关联融合与一体化应用,标志着东疆综保区电子营业执照跨部门、跨领域应用场景的进一步扩大。
一是“一照关联”创新应用。“一企一照一码”依托全国统一的电子版营业执照小程序,通过天津市电子证照库、企业登记管理系统、电子营业执照验证系统和企业码制码管理系统集成对接,将经营主体名下各类电子许可证信息统一关联至电子营业执照,实现多维度的数据归集创新应用。此次试点首批关联上线的电子许可证信息包括市市场监管委、市药监局、市交通运输委等15个市级部门通过电子营业执照渠道发布的76个事项,涉及食品经营许可证、药品经营许可证、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等诸多高频涉企许可。
二是“二码合一”“一照通查”。作为全市唯一的试点区域,东疆范围内的经营主体使用手机微信APP中的“电子营业执照”小程序完成实名认证,即可在电子证照服务模块中查看其名下生命周期内各类涉企经营许可证照信息,通过“一照关联”可以自主完成的对电子证照的统一展示、统一管理。同时,试点上线后将经营主体纸质营业执照和电子营业执照二维码统一升级为“企业码”,通过扫描企业码,就能查看经营主体基本信息和涉企许可电子证照信息,真正实现了“一照通查”。
三是准入准营“一码通行”。天津美肉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国内领先的专业冻品供应链产业互联网平台“美肉商城”在东疆成立的冻品产业数字化运营总部,在落地过程中,企业通过食品经营“一件事”在东疆一次性同步办结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一企一照一码”试点上线当天,企业第一时间申请换发了加载“企业码”的纸质版营业执照,当场感受到通过电子营业执照关联食品经营许可信息的应用体验,充分享受到东疆从“准入准营一件事”到“证照关联一码通”全生命周期便利化服务。
更多精彩,请关注“官方微信”
国脉,是大数据治理、数字政府、营商环境、数字经济、政务服务、产业服务等领域的专业提供商。创新提出“软件+咨询+数据+平台+创新业务”五位一体服务模型,拥有营商环境流程再造系统、营商环境督查与考核系统、政策智能服务系统、数据基因、数据母体、产业协作平台等几十项软件产品,长期为中国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业提供专业咨询规划和数据服务,运营国脉电子政务网、国脉数字智库、营商环境智库等系列行业专业平台,广泛服务于发改委、营商环境局、考核办、大数据局、行政审批局、优化办等政府客户和中央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