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人口增量第一城”的合肥,吸引越来越多人才来此逐梦、筑梦、圆梦。为使归来的市民与远道而来的宾客体会到“满心满意”的城市热情,营造“来了就是合肥人”的城市归属感 ,合肥将基层治理触角从社区延伸至小区,打造“家门口”服务体系。

  创新“三化”理念 优阵地

  办公面积最小化,在全省率先开展党群服务阵地亲民化改造,推动606个社区实行集中办公,社区书记原则上不再设独立办公室,578个街道社区以电子屏幕、工作手册等代替制度上墙,把更多的空间腾出来为群众服务。

  服务范围最大化,建成各级党群服务阵地2374个,根据群众需求设置接待区、议事区、服务区、活动区、办公区等。采取盘活存量、调整置换等方式,唤醒小区的“金角银边”,建成小区居民活动中心140个,成为居民的便民休憩点、社区运动角,形成覆盖全城、“家门口”式的党群服务矩阵。包河区将家门口服务阵地作为“暖心驿站”,方便保洁人员、外卖员、快递员等户外劳动者充电歇脚。

  功能设置实用化,“家门口”服务阵地集基层党建、文体活动、协商自治、便民服务四大功能于一体。瑶海区邀请社区规划师、书画家等社区居民参与环境设计和功能布局,设立老物件陈列区,打造“幸福站台”“再见安纺”“铁路故事会”等具有老工业区特色的家门口服务站。庐阳区让修鞋、配钥匙、缝衣服等“小修小补”有序回归小区,将“临时流动”变为“规范定点”。

  整合三类资源 提质效

  整合信息资源。建成社区融合平台,打通各部门下沉社区使用的24套信息系统,基本实现“前台一窗受理、后台协同办理”。集成皖事通APP,实现医保缴费、生育登记、高龄津贴、社区议事等事项“指尖办”“掌上办”。推动“家门口”服务延伸到“屏幕前”,让居民不出门就能把事情办成办好。

  整合部门资源。有效整合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文明办、妇联等各部门下沉至小区的各类资源、资金与项目,实现集中建设、集约服务,攥指成拳、形成合力。

  整合人才资源。选派社区“党组织书记+党建指导员+小管家”治理团队定期入驻,常态化指导小区治理工作。在全市小区(片区)党组织中开展“亮组织、亮职责、亮身份,做好开门一件事”的“三亮一做”专项行动,让居民群众全天候看得到党员,关键时候找得到干部。在小区内广泛成立各类志愿服务队、党员先锋队,常态化为小区居民提供便民理发、家电维修、治安巡逻等志愿服务。

  健全三项机制 聚人气

  健全长效服务机制。政务服务方面,1804个党群服务阵地提供延时服务、错时服务,295个街道社区实现24小时自助服务。活动开展方面,鼓励推行“周末不打烊”的单休日对外服务模式,培养热心居民自主管理服务场地,提供志愿服务。建立经费保障及设施器材维护更新的长效机制。蜀山区为有时间、有能力、有意愿的居民发放聘书和服务站钥匙。通过社区治理学院专业社工带领居民管理服务场地、开展活动和服务,提升居民自我服务的实操能力。

  健全民意收集机制。发挥小管家“第一接单人”作用,针对高龄老人、独居老人、孕产妇、残疾人等八类特殊群体,开展日常巡查走访。根据需求难易程度、轻重缓急、业务类别、涉及群体等进行筛选分类,逐条明确办理责任人和完成时限,实行销号管理。对小区内难以处理的问题,启动“吹哨派单、接诉即办”机制,根据问题性质和管理权限,推动相关职能部门主动承接、限时办理。

  健全协商自治机制。以家门口服务阵地为载体,建立“周末议事厅”“香樟树下唠家常”“板凳会议”等民主协商机制,由原来“各扫门前雪”到现在“遇事多帮忙”。积极引导居民参与小区治理工作,有效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去年以来,全市在小区解决高空抛物、占道堆物、飞线充电、违规停车、违章搭建、物业乱收费、群租、消防安全隐患、地下空间违法使用等小区治理的“常见病”8万余件。

更多精彩,请关注“官方微信”

11.jpg


 关于国脉 

国脉,是营商环境、政务服务、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据治理、数据要素×专业服务商。创新提出"软件+咨询+数据+平台+创新业务"五位一体服务模型,拥有营商环境督查与考核评估系统、政策智能服务系统、数据资源目录系统、数据基因、数据母体、数据智能评估系统等几十项软件产品,长期为中国城市、政府和企业提供专业咨询规划和数据服务,广泛服务于发改委、营商环境局、考核办、数据局、行政审批局等政府客户、中央企业和高等院校。

责任编辑:wuwenf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