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江西法院认真贯彻党中央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决策部署,充分发挥司法审判职能,全力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助推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展示全省法院服务保障营商环境优化升级取得的成效,近日,江西法院发布了2024年全省法院服务保障营商环境优化升级案例。
案例1:南昌中院
打造“诉事速办”通道2.0版,助力营商环境优化升级
基本情况
为解决当事人反映集中的“沟通难、反应慢”问题,南昌中院依托“智慧法院”的制度基础和技术支撑,着眼于当事人与法院之间建立诉讼系属全过程,聚焦破解诉讼系属建立前的“找人难”、诉讼系属建立中的“起诉难”和诉讼系属建立后的“沟通难”问题,升级打造“诉事速办”通道2.0版,以技术赋能畅通当事人与法院之间的沟通渠道,为新时代人民法院提升司法服务水平、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了审判现代化模式。截至2024年9月,“诉事速办”通道已累计提供诉讼服务超过170万件次,2023年实现全年来信件数同比下降40%,来访总量同比下降超过65%。南昌中院“诉事速办”通道2.0版荣获第二届法治时代创新论坛“2024年审判工作创新案例”。
工作举措
一是提速,打造一触即可直联法官的“诉事速办”通道2.0版。南昌中院持续推动“诉事速办”通道提档升级,创新研发“诉事速办”微信小程序,当事人在微信小程序搜索“诉事速办”即可进入。在“联系法官”模块中,公布了南昌全市两级法院员额法官的“诉事速办”工作手机号码,当事人点击蓝色电话号码小图标,即可直接拨打电话咨询相关案件进展情况。当事人还可以在首页“快速查找”搜索框中,通过输入法官全名或关键词进行搜索,快速找到法官的工作手机号码。同时,南昌中院承诺做到“三个确保”,工作时间确保电话及时接听、因故未能接听确保24小时内回电、通话内容确保全程录音备查,畅通沟通渠道。
二是增效,打造一键导航十条专线的“诉事速办”通道2.0版。针对当事人法律咨询、立案、了解案情、查阅案卷、举报投诉等多元司法需求,“诉事速办”小程序中每个县区法院版块都设置了十条服务专线:“优化营商环境”专线;立案专线;审判专线;执行专线;信访专线;归档案卷查阅专线;检察官、律师专线;代表、委员专线;投诉举报专线;联系院领导专线,为当事人提供精准司法服务,切实做到当事人诉求直通各项业务、直达各个团队、直连各位法官。
三是扩容,打造一屏尽览法院资讯的“诉事速办”通道2.0版。在“诉事速办”小程序法院资讯速递版块,全面展示南昌法院最新的新闻资讯、案例推送等信息,同时也可扫码进入南昌地区12家法院的微信公众号,深入了解更详细的法院动态,让企业与群众进一步接触法院,了解法院工作,实现人民法院与企业及群众之间的良性互动。
典型意义
中基层法院作为审判执行工作的主要承担力量,是人民法院服务经营主体的最前沿,在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南昌中院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着力打造“诉事速办”通道2.0版,进一步畅通当事人与辖区中基层法院沟通渠道,切实解决当事人联系法官难的问题,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对便捷高效司法服务的需求,是人民法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入践行“司法为民”宗旨,为营商环境优化升级提供了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案例2:宜春中院
构建“四全一多”特色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模式,护航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
基本情况
近年来,宜春中院认真贯彻落实宜春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锂电新能源首位产业创新突破的要求,结合宜春锂电新能源产业实际,出台《关于加强锂电新能源产业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意见》,构建“四全一多”的特色知识产权保护模式,对锂电新能源产业实施全范围、全链条、全方位、全流程及多形式保护,护航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
工作举措
一是注重锂电产业知识产权全范围保护。充分利用宜春中院独特的“府院联动工作联络处”“法企圆桌会”等机制,主动对接锂电产业园区管委会,向近百家锂电新能源企业发放编制的《知识产权法律风险防范指引》等法律资料。在辖区锂电企业较多的市经开区、宜丰县、万载县设立了4个知识产权巡回审判点,开展巡回审判工作,促进锂电新能源知识产权保护,积极延伸知识产权司法服务范围。
二是注重锂电产业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围绕锂电新能源上中下游产业链,开展针对性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服务。针对锂电新能源企业商业技术秘密较多的特点,与市经开区联合建立锂电新能源商业秘密保护示范基地,在市经开区管委会举办60余家锂电企业参加的商业秘密保护专题讲座,有效帮助锂电企业提升商业秘密保护水平。累计走访10余家锂电新能源行业头部、大型企业,开展法律咨询服务30余人次,帮助企业解决问题10余个,多起不同类型的知识产权纠纷得到有效化解。
三是注重锂电产业知识产权全方位保护。建立完善跨部门跨区域协作机制,与市市监局联合制定工作方案,共同建立锂电新能源产业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及知识产权维权工作站,不断完善锂电新能源产业协同保护机制。健全知识产权行政与司法的诉调衔接机制,引入行政机关参与调解侵犯知识产权纠纷14起,形成了司法与行政保护合力。定期组织召开公检法刑事案件联席会议,商讨处理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的刑事犯罪行为,近两年来共召开了6次联席会议。今年9月份与市市监局、公安局、检察院联合印发了《宜春市市场监管领域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办法》,持续加大对侵犯知识产权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
四是注重锂电产业知识产权全流程保护。实行知识产权刑事、民事、行政“三合一”审判工作机制,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整体效能。积极开展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充分利用各地矛调中心调解资源,整合优势开展调处工作,今年共通过调解撤诉方式化解知识产权纠纷上百件。充分运用信息化技术进行全域服务,知识产权纠纷基本实现线上立案、电子送达、远程庭询等。积极兑现胜诉企业权益,充分运用宜春中院创设的“惠企快执中心”,督促侵权人主动履行义务。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75件执行系列案通过“惠企快执中心”得以顺利执行完毕。
五是注重锂电产业知识产权多形式保护。坚持锂电产业知识产权“严保护”,对恶意侵权、重复侵权等行为予以严厉打击,依法适用惩罚性赔偿制度,共5件案件适用惩罚性赔偿。做好锂电产业知识产权“快保护”,对涉锂电产业的知识产权案件繁简分流,符合简案标准的按简案快审,缩短办案周期,实现对权利人的快速救济。坚持锂电产业知识产权“同保护”原则,平等保护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近两年提级管辖9件知识产权案件,助力统一裁判尺度,加强平等保护各类主体知识产权。
典型意义
营商环境优化升级是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驱动。宜春中院根据当地锂电新能源产业经济发展特征,聚焦锂电企业发展司法需求,构建锂电新能源产业“四全一多”特色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模式,实行宜春锂电新能源产业的全范围保护,构建上中下游全产业链条各层次全方位保护,实现从审判到执行全流程、闭环化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与服务机制,有效激发锂电企业创造力,助推当地新能源产业发展壮大,对孕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积极意义。
案例3:上饶中院
推动破产“一件事”应用,实现数字赋能破产信息核查“一次办成”
基本情况
在破产程序推进过程中,因各政务单位之间存在数据壁垒,管理人“多头跑”查询破产企业财产信息现象较为普遍,部分如车辆、税务、银行等不在政务服务事项中的查询内容,往往需要管理人携带相关材料分别找相应单位甚至具体科室申请办理,导致破产案件审理期限较长。为有效缩短破产案件审理时间,上饶中院联合上饶市政务服务管理局在“赣服通”平台创建全省首个“破产办理一件事”服务板块,拓展破产案件立案申请渠道。并在“破产办理一件事”基础上,率先搭建市级破产政务服务平台,打通破产事务数据共享壁垒,全面推行“破产信息核查一件事”平台应用。平台应用以来,管理人查询破产案件事项“跑动次数”压缩比例达93%,“申请材料”压缩比例达90%,“办理时限”压缩比例达86%。
工作举措
一是深化府院联动,构建破产事务一网通办。上饶中院与上饶市政务服务管理局联合印发《上饶市“破产办理一件事”集成改革实施方案》《上饶市“企业破产信息核查一件事”集成改革实施方案(试行)》,着力解决长期困扰市场主体办理破产立案申请、信息查询的问题。通过渠道拓宽、优化流程和共享信息等方式,整合法院、大数据发展管理局、自然资源局、市监局、税务局等12家单位的业务数据资源,推进市场主体在“赣服通”平台“破产办理一件事”专区申请企业破产后,一并实现企业破产信息一键查询,使破产办理工作效能大幅提升,以数字化构建更加便捷、更为高效、更好效果的现代化破产审判模式。
二是简化办理流程,减少破产事务办理环节。上饶中院围绕破产案件管辖和申请破产所需材料,制作并发布“破产清算申请事项清单告知书”,落实材料一次性告知制度,提升市场主体智能化在线破产诉讼服务体验,实现破产事务“掌上办”。对企业破产信息核查涉及的多个事项的材料和表单,按照“一表申请、一套材料、一次提交”的原则,由政务服务管理局整合申请材料并转交各单位核查,最后统一反馈给申请人。对于线下窗口已收取并认证的材料,通过线上平台共享后不再重复认证,提升工作效率。
三是强化上下一体,推动破产事务协同发力。上饶中院专门向省法院汇报破产“一件事”建设工作,积极争取上级法院支持。省法院指导上饶中院完善机制建设和平台对接,先行在市本级、广信区和婺源县进行试点,试点辖区170件破产案件在破产“一件事”平台上应用,推动实现了破产事务高效能办理。2024年5月,省法院在深入调研、客观总结上饶地区破产“一件事”经验做法的基础上,与省政务办联合印发《江西省“企业破产信息核查一件事”实施方案》,标志着省级层面的破产“一件事”机制正式建立,破产“一件事”在全省范围内推行。
典型意义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破产作为解决企业产业深层次矛盾、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企业产业质效的重要法治途径,全面提升破产审判质效,能够充分激发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激活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助推法治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上饶中院以数字建设为抓手,加速信息化赋能破产审判,聚焦破产案件受理以及破产企业信息核查两大环节,率先在全省推进破产“一件事”应用,构建破产审判现代化模式,跑出司法为民加速度,使破产办理工作效能大幅提升,为破产办理实现降本增效提供新引擎。
案例4:贵溪市法院
落实容缺办证机制,打通房地产企业破产“梗阻”
基本情况
随着房地产市场竞争加剧,进入破产程序的房地产企业数量激增。但房地产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因保管不善,遗失竣工验收的必要资料,而施工单位或其他第三方单位(如设计、勘察、监理等)在未得到工程款情形下不配合提供竣工验收所需要的资料,导致房地产企业开发的房地产项目无法进行竣工验收和办理产权证书,掣肘破产案件的办理。为解决这一“梗阻”问题,贵溪市法院依托府院联动机制联合市住建局、自然资源局、税务局和消防等部门落实房地产破产企业产权证书办理容缺机制,在确保质量合格和消防安全的前提下,允许在部分非关键性申请材料暂缺的情况下,相关部门先行为企业办理不动产登记手续,加快房地产破产企业资产的处置和盘活,保障购房者权益,提升债权人债权受偿率。贵溪市法院依托容缺办证机制成功审结了3件房地产企业破产案件,成功盘活问题楼盘4个、土地512亩和房产63万平方米,总资产近50亿元。
工作举措
一是强化组织保障,谋定而动施“实策”。贵溪市法院联合贵溪市政府建立“三合一”工作机制,即一个房地产企业破产案件成立一个工作领导小组并制定一套工作方案,市委常委或分管的副市长任组长,住建、自然资源、税务、人防等职能部门为成员,各成员之间根据自身的职能明确各自的责任,各部门间信息共享、定期研讨、相互配合。如在审理某房产公司破产清算案中,领导小组每周固定召开一次协调会议,并根据实际工作需要不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对破产推进过程中遇到的竣工验收、产证办理等问题进行紧密调度、聚力攻坚。同时,明确容缺办证的程序、适用原则等,确保破产程序顺畅推进。
二是压实各方责任,多措并举亮“实招”。按照简化破产企业土地和房产处理程序的改革措施及各部门职能,明确由住建、自然资源、消防等部门委托有关专业机构对工程质量、消防等进行鉴定或对违章违建情况进行处罚并督促整改,在经过专业机构对工程质量安全鉴定合格且消防验收合格的情况下,便可按照容缺机制办理竣工验收手续和进行不动产登记。在破产企业欠缴税费的情况下,按照“证缴分离”原则,由税务部门按照程序向管理人申报税收债权,对符合办理产权证书条件的,不因欠税问题而拒绝办理,成功为5000余户购房者办理产权证书,解决人民群众的后顾之忧。
三是立足府院联动,行稳致远创“实效”。经过在实践中的不断优化,政府相关部门逐步完善操作细节,容缺办证机制高效畅通运转,并取得显著成效。贵溪市法院在此基础上不断进行总结,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后提请市中院制定《关于破产企业不动产登记容缺办理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通过府院联动会议审议通过,全面落实容缺办证机制,实现容缺办证机制的标准化、规范化。同时扩大适用对象,对未进入破产程序的房地产企业参照适用容缺办证机制,成功处置问题楼盘2个,为今后在处理房地产领域产权证书办理方面提供“样板经验”。
典型意义
房地产破产企业土地、房产等因产权证书缺失导致破产财产处置困难,进而对房地产企业资产盘活、债权人债权实现、购房者权益保护以及当地经济社会稳定与发展带来较大影响,是破产审判中的堵点问题。贵溪市法院落实容缺办证机制,将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和消防安全检测合格作为办证依据,实行“证缴分离”,以简化手续提升破产案件处理效率,探索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房地产企业无证土地、房产处置实践经验,有助于全面提升破产审判质效、优化营商环境,更好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案例5:萍乡市湘东区法院
设立“种业振兴”法官服务站,为涉种企业提供“一站式”司法服务
基本情况
萍乡市湘东区排上镇是全省乃至全国著名的杂交水稻育种之乡。随着杂交水稻制种业的快速发展,种业种植户法律服务需求激增,特别是“作坊式”经营种植户对于精准法律服务更有迫切需求。为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司法保障作用,切实保护种业创新落到企业上、产业上、发展上,激发种子工程创新动力,萍乡市湘东区法院锚定“种业振兴”目标,设立“种业振兴”法官服务站,建立种业服务协同保护机制,协助组建种业产业联盟及制种行业人民调解委员会,引入种业专家专业力量,推动种业纠纷多元化解,合力保障辖区种业产业高质量发展。该服务站设立后,辖区内种业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创新意识显著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和风险应对能力显著提升,涉种企业法律纠纷大幅下降,涉种纠纷多元化解效果明显。
工作举措
一是出台服务种业发展的工作机制,建立种业保护的司法协同大格局。出台《“种业振兴”法官服务站工作职责》《“种业振兴”法官服务站工作机制》,联合区农业局、市监局、排上镇政府等部门建立种业司法保护与行政监管优势互补的运行机制,形成保护种业产业发展合力。协助制种企业组建跨省域的种业产业联盟和涉种知识产权保护协会,增强辖区制种企业自治能力和行业影响力。自服务站成立以来,共召开座谈会10余次,联合走访种业企业30余家,联合举办种业保护法律宣传30余次。
二是采取“派驻+巡回”工作模式,建立健全法院与涉种企业“24小时”沟通制度。向辖区规模以上种业企业派驻审判经验丰富的法官,通过法律咨询、法治宣传、案例解析、风险提示等多种形式,为企业在合同审查签订、股权梳理、劳资纠纷化解、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开展“精准滴灌”服务,提升涉种企业风险防范意识和风险应对能力。自服务站成立以来,派驻法官已为企业提供各类法律咨询100余次,开展巡回审理10次,就地化解各类种业纠纷30余件。建立法院与涉种企业联席会议制度,开展涉种纠纷问题研讨,并引导、协助行业协会根据已有案例制定制种行业内部规范管理办法。服务站成立以来,联合辖区内一批国家级和省级种业龙头企业和46家专业合作社,召开5次联席会议,企业自行解决各类问题50余个,拟定行业自治规则10条。
三是借力“专家+专业”模式,推动种业纠纷高效实质化解。立足水稻育种专业性强的特点,联合海南南繁协会、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协会以及湘东制种行业人民调解委员会,建立由法院法官和育种专家为主要成员的种业纠纷专家库,积极引入制种专家参与种业纠纷化解。自服务站成立以来,通过海南南繁协会处理查人找物、司法送达、专家答疑等100余次,有效化解矛盾纠纷30余件。
典型意义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种业是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质生产力。萍乡市湘东区法院设立“种业振兴”法官服务站,联合相关行政部门,为辖区制种户及企业提供精准法律服务,构建种业协同保护机制,合力保障种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切实让依法保护种业创新落到企业上、产业上、发展上,激发“种子工程”的创新动力、创造潜力和创业活力,为护航种业振兴,营造良好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提供司法助力。
更多精彩,请关注“官方微信”
国脉,是营商环境、政务服务、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据治理、数据要素×专业服务商。创新提出"软件+咨询+数据+平台+创新业务"五位一体服务模型,拥有营商环境督查与考核评估系统、政策智能服务系统、数据资源目录系统、数据基因、数据母体、数据智能评估系统等几十项软件产品,长期为中国城市、政府和企业提供专业咨询规划和数据服务,广泛服务于发改委、营商环境局、考核办、数据局、行政审批局等政府客户、中央企业和高等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