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春节后上班第一天,全省优化营商环境企业家座谈会在石家庄召开。这是河北连续3年将“新春第一会”的主题聚焦优化营商环境。
认真听取企业家意见建议,现场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务求实效的工作作风体现了河北持之以恒把营商环境营造好、维护好、发展好的决心,释放出支持创新、创业、创造的鲜明信号。
营商环境不断改善,有力促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北时强调,“要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下大气力优化营商环境”,切中河北高质量发展的要害。
对河北而言,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的具体举措,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体现新质生产力的综合算力指数跃居全国第一,快递业务量跃升至全国第四,全省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设区市空气质量连续3年实现“退后十”……去年以来,河北高质量发展态势向上向好。
省营商环境发展促进会会长白士轩说,河北坚定不移推进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建设,有力促进了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近年来,河北一直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发力点。
公平竞争市场秩序加快构建。招标投标“双盲”评审改革,有效遏制了行政干预、暗箱操作,让国企民企同等竞争,民企中标率提升到85%左右,被列为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实践案例,在全国推广。
政务服务效率持续提升。所有涉企和民生事项全部进驻政务服务大厅,12345热线增设手语视频功能,“高效办成一件事”深入实施,办理环节压减了89%,办理时限压减了67%,惠及了广大企业和群众。
创新创业氛围日益浓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激发企业家创新积极性,未来之城场景汇点燃雄安创新引擎,全省引进央企二、三级子公司取得历史性突破。常住人口由净流出转变为净流入,实现历史性的跨越,一大批创业者、奋斗者来到河北,扎根河北。
“这些成绩的取得,也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对优化营商环境的认识。”白士轩认为,优化营商环境必须注重经营主体的实际感受,必须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向改革创新要动力,必须尊重基层和群众首创精神。
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持续改善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会议提出,各级各部门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持续改善营商环境,为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提供有力保障。
座谈会上,企业家们反映的诉求,也说明河北的营商环境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全面排查、认真梳理在要素保障、市场准入、行政执法、政务服务等方面的不足,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白士轩说。
公平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河北经贸大学副校长王重润教授认为,要激发经营主体活力,必须在确保公平的前提下促进充分竞争,让企业不用找关系、走门路,只要合法合规经营,就能获得平等发展机遇。
近年来,河北在全省范围内推行招标投标“双盲”评审,石家庄市“双盲”评审还入选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十大创新案例。参加座谈会的同志表示,新的一年,河北应在巩固拓展“双盲”评审改革方面持续发力,扩大远程异地评标项目范围,由“限额以上”扩展到“全部依法必须招标项目”,专家和场地在全省范围“盲抽盲定”,最大限度减少人为干预,让符合条件的企业都有均等的投标中标机会。
大家认为,让市场竞争更加公平,还要严格执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全面清理各种显性隐性壁垒。同时,要持续提升政务服务效能,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牵引,对政务服务事项实行清单管理,规范申请材料、审批程序、办理时限,不断提高经营主体满意度。
企业稳,经济才能稳。会议提出,要进一步加强要素保障,着力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切实缓解企业用人用工结构性矛盾,以创新的机制和办法增强民间投资活力,充分调动企业发展积极性。
如何让企业发展信心更加强劲?王重润建议,持续开展要素保障再提升行动,推动惠企政策直达快享,解除企业后顾之忧。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王重润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法治经济,必须有效平等保护各类经营主体产权和合法权益,让企业吃下定心丸、安心谋发展。
强化制度的刚性约束,让企业预期更加稳定。
与会同志认为,要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地方立法,及时清理不合时宜的地方性法规,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要严格规范涉企监管执法,健全涉企收费长效监管机制,减少自由裁量权,坚决防止违规异地执法和趋利性执法。要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加强信用信息归集共享,提高企业信用修复便利度,健全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使守信者受益、失信者难行。
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
日前,京津冀创新应用场景共建共享大会在石家庄举办。研发新技术、新产品,到最终形成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场景日益成为重要载体和链接环节。来自科技部门信息表明,河北以场景创新赋能产业发展,先后发布179项省级场景,服务企业超千家。
会议提出,要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抓住用好雄安新区建设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做大做强各市主导产业和县域特色产业。
“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还要坚持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一起抓,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不断培育新动能、形成新优势。”王重润说。
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深化政企常态化沟通对接
政务服务,是营商环境的试金石。政务服务能力强不强、效率高不高,企业的感知最敏锐、最深刻,并直接影响经营主体的满意度、获得感。
要把政务服务做到企业的心坎上。省委党校营商环境和发展战略研究所副所长王晓霞认为,各级政府和党员干部首先要有为企业做好“后勤工作”的服务意识。
去年,省发展改革委增设民营经济发展局,作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专门工作机构。此外,河北还建立了44个省有关部门组成的省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民营企业发展跨部门、跨行业、跨领域重点难点堵点问题。
要畅通政企沟通渠道。王晓霞建议,完善定点联系、政企面对面等互动机制,问政于企、问需于企、问计于企,主动靠前服务,协调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去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坚定不移惩治腐败,保持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风清气正的营商环境。
政商关系是市场经济绕不开的一个重要问题。会议提出,要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深化政企常态化沟通对接,引导党员干部干净干事、大胆干事,让新风正气更加充盈。
“总书记要求我们推动思想大解放、能力大提升、作风大转变、工作大落实,这是各级党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遵循,也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保障。”王晓霞认为,要坚持干字当头,增强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提振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比学赶超,争先创优,巩固发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浓厚氛围。
会议明确,加紧推进项目建设,精准发力提振消费,扎实做好春耕备播、安全稳定等工作,确保一季度“开门红”。
“新春第一会”传递出的信号,也得到与会企业家积极回应。他们表示,一定坚定发展信心,抢抓宝贵机遇,把企业做强做优,在高质量发展中展现新担当新作为。
更多精彩,请关注“官方微信”
国脉,是营商环境、数字政府、数字经济、低空经济、民营经济、产业发展、数字企业等领域的专业提供商。创新提出"软件+咨询+数据+平台+创新业务"五位一体服务模型,拥有营商环境督查与考核评估系统、政策智能服务系统、数据资源目录系统、数据基因、数据母体、数据智能评估系统等几十项软件产品,长期为中国城市、政府和企业提供专业咨询规划和数据服务,广泛服务于发改委、营商环境局、考核办、数据局、行政审批局等政府客户、中央企业和高等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