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健全国际商事仲裁和调解制度,培育国际一流仲裁机构。”这对商事仲裁创新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仲裁机构作为塑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推进法治建设的必备要素,需以面向全国、对标一流的工作格局进一步创新完善相关工作机制,以便更好适应仲裁发展趋势,强化商事纠纷多元化法治保障。基于此,烟台仲裁委员会依托自贸区的区位优势和制度优势,以专业化、现代化、国际化的发展思路,
探索设立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烟台片区国际仲裁院(以下简称“自贸区国际仲裁院”),积极承担起服务自贸区经济发展、解决商事争议的重要角色。2024年,自贸区国际仲裁院累计处理各类合同争议案件443件,涉案争议标的总额11.51亿,开创了烟台仲裁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一、以深化改革为驱动点,全面激发仲裁发展活力。依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完善仲裁制度提高仲裁公信力的若干意见》精神要求,探索仲裁市场化、法治化改革,成立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商事仲裁中心(以下简称“商事仲裁中心”),出台章程,明确职责,成立理事会和监事会,实行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相互分离、有效制衡的非营利法人治理结构。探索将自贸区国际仲裁院专业化纠纷解决机制与商事仲裁中心市场化运营机制有机结合,烟台仲裁委员会直接负责案件审理,商事仲裁中心负责商事纠纷调解、法律咨询服务以及培训等工作,更好激发仲裁发展活力。稳妥推进内部管理机制完善,建立以章程为核心的内部管理制度,实行重大决策与日常管理相分离的制度,完善决策机制和议事程序,推动依法科学民主决策。
二、以创新仲裁服务为基本点,主动提供高效的法律服务。积极回应市场主体的新期待、新需求,主动创新仲裁服务机制,为市场主体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仲裁法律服务。健全完善诉裁衔接工作机制,注重协作配合,积极与开发区人民法院对接,通过调解员和仲裁员队伍交叉任职等形式,在涉外、金融、海事海商、知识产权等领域深度融合,进一步做深做实仲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2024年,通过诉裁衔接方式调处各类矛盾纠纷460余件。积极融入涉外法治工作布局,前往上海仲裁委员会、澜湄国际仲裁院、厦门仲裁委员会等国内知名仲裁机构考察调研,学习先进改革经验;邀请大韩商事仲裁院上海代表处首席代表前来考察,深入探讨交流合作形式。注重信息化建设,运用大数据、云服务等信息技术手段,在网上立案、网上缴费以及线上案件程序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网络庭审、线上开庭等项目的建设力度,实现仲裁工作数字化、案件庭审云端化、案卷管理电子化、调解服务线上化,全力打造“全程网办”的智慧仲裁信息系统。
三、以护航企业发展为着力点,积极助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抓住商会行业协会改革机遇,充分发挥烟台市商会仲裁调解中心、港澳台商事仲裁调解中心和涉侨商事仲裁调解中心“三级架构体系”辐射带动作用,通过举办座谈会、培训会以及主动上门提供法律服务等形式,积极引导企业在开展商事活动时优先选择仲裁等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主动靠前服务,定期组织专业团队深入重点园区、商业组织、行业协会、企业等面对面提供专业化、精准化法律服务,2024年累计走访自贸区内韩资金融机构、金融机构、房地产企业、上市公司、科技型孵化企业26家。依托区位优势,举办涉外法律服务研讨会,邀请大韩商事仲裁院上海代表处、韩国温大地律师事务所、台湾同胞投资企业联谊会相关代表以及46家涉外企业参加,不断强化涉外企业对仲裁法律服务的认识和认可。
四、以公信力建设为关键点,切实提升案件办理质效。深耕特色优势领域,有效利用自贸区地理位置、专业人才集聚等优势,瞄准区域内上市公司、重点企业、金融机构以及韩资企业等,通过举办交流研讨活动等形式了解需求、宣介仲裁,助力金融、海事海商等专业仲裁院建设。注重繁简分流,在纠纷提交之时,由专人根据矛盾涉及领域、争议程度等问题进行逐案分析,对于适用“快速仲裁”程序的案件及时进行专业引导,提供精准化、便捷化案件服务,确保仲裁案件办理效率。优化仲裁员队伍,推荐自贸区具有国际视野、精通涉外业务的公司法务、知名律师加入仲裁员队伍。多方位保障仲裁案件办理质量,实行案件流程全周期管理;充分发挥专家咨询委员会和仲裁员职业道德委员会作用,完善疑难复杂案件研讨和专家咨询制度,严格执行仲裁员办案质量考核管理,确保质量过硬。健全完善监督机制,依托仲裁信息监督管理平台,聚焦数智赋能,围绕仲裁案件流程主线,通过规则监督、现场监督、重点监督等多种监督方式,实现仲裁案件办理全周期监督管理。
更多精彩,请关注“官方微信”
国脉,是营商环境、数字政府、数字经济、低空经济、民营经济、产业发展、数字企业等领域的专业提供商。创新提出"软件+咨询+数据+平台+创新业务"五位一体服务模型,拥有营商环境督查与考核评估系统、政策智能服务系统、数据资源目录系统、数据基因、数据母体、数据智能评估系统等几十项软件产品,长期为中国城市、政府和企业提供专业咨询规划和数据服务,广泛服务于发改委、营商环境局、考核办、数据局、行政审批局等政府客户、中央企业和高等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