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国际电子政务发展实践,世界各国都在加速“数字蝶变”,大力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和数字政府建设,并将政府的数字化转型与国家的发展战略融为一体。通过电子政务的创新发展推动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政府的普遍共识。
本期,我们将分享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研究中心主任、国家电子政务专家委员会副主任王益民的署名文章《新时代下政府数字化转型之路》。
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改变了我们工作和生活的方式,深刻影响了社会发展,但也为完善政府治理体系带来了新的机遇。我们看到疫情危机加快了政府数字化转型的步伐。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为全面抗疫、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活动发挥了巨大作用。
新时代、新环境对政府数字化转型必定会提出新的要求。近年来,政府数字化转型正在成为全球公共治理和公共服务发展趋势。中国政府也在积极探索和实践,并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府数字化转型之路。本文将就新时代下政府数字化转型这个主题,从全球的发展背景和趋势、中国实践及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总结和探讨。
政府数字化转型的背景和趋势
《2020联合国电子政务调查报告》显示,全球范围内的政府数字化转型的步伐正在加快。世界各国竞相制定数字化转型战略,政府数字化转型得到了普遍的重视。
政府数字化转型已成为衡量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加速了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融合创新。信息化已经成为引领创新和驱动转型的先导力量,是国家综合实力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
纵观国际电子政务发展实践,世界各国都在加速“数字蝶变”,大力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和数字政府建设,并将政府的数字化转型与国家的发展战略融为一体。通过电子政务的创新发展推动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政府的普遍共识。目前,全球已有151个国家制定了数字化战略,123个国家制定了数字安全战略。
政府数字化转型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当前,电子商务、共享经济等新业态的快速发展,对政务服务和电子政务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字政府作为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支撑,是数字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和引擎,是践行新发展理念、增强发展动力、增强人民福祉的必然选择。
政府数字化转型是信息社会加速带来的历史性机遇
当前,信息技术创新日新月异。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信息化浪潮蓬勃兴起。IDC预测,全球数据总量到2025年将增长到175ZB。其中,90ZB的数据将由物联网设备生成,49%的数据将被存储在公有云环境中。而据Statista发布的预测,2025年全球物联网设备数量将达到750亿个。
随着5G网络和其他下一代设备的推广,社会将在人工智能、区块链、增强和虚拟现实等领域拥有以数据为中心的应用,并将进一步促进数据供求,使世界成为一个真正的数字社会。崭新的数字和数据技术以及相关应用指数级的增长和快速演进,毫无疑问将会影响政府的运作模式。目前,数据已经成为政府有效决策的关键,成为政府重要的资源,并将进一步迫使政府的工作范式发生转变。政府需要主动地适应这种变化,采用以数据为中心的电子政务战略,通过创新的方式创造公共价值。
政府数字化转型有利于释放数字红利,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019年10月,我国首次提出将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数字红利”大规模释放时代。
促进数据要素参与价值创造和分配,是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支撑,将为产业价值链向高端延伸提供强大动力。政府数据在整体的数据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推进政府的数据开放共享,利用数字力量开展脱贫攻坚、提升公共服务,充分挖掘数据要素的价值,这对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在当前全面落实“六保”和“六稳”的目标要求下,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
政府数字化转型的中国实践
《2020联合国电子政务调查报告》显示,我国的电子政务发展指数取得历史新高。其中,作为衡量国家电子政务发展水平核心指标的在线服务指数,我国全球排名升至第9位。排名的大幅进步,与我国政府近年来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和大力推动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的决心与行动密不可分。
中国在线服务排名从2012年的第62名大幅提升至第9名。短短几年时间,从逐步追赶到实现跨越发展,进入到全球领先水平。
— 数据来源:《2020联合国电子政务调查报告》
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与电子政务发展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并且出台了一系列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的战略部署。数据被正式纳入生产要素,更有助于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加强数据有序共享,依法保护个人信息,推进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适应数字化发展的治理模式正在快速形成,信息化在提升执政能力、改善公共服务、优化营商环境、提高公共治理水平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
政府数字化转型步伐逐步加快
各地区、各部门高度重视并探索推进数字化转型,将其作为引领数字化时代政府改革与治理能力建设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取得了初步成效。截至2019年底,全国已经有十个省级地方政府出台了数字政府建设的规划或指导意见,多个地区成立了数字政府建设领导小组。
网上政务服务能力和水平持续提升
2019年5月,国家政务服务平台上线试运行,联通32个地区和46个国务院部门,标志着以国家政务服务平台为总枢纽的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初步建成。全国一体化平台标准规范体系、安全保障体系和运营管理体系基本建立,政务服务数据共享水平显著提升,为推进全国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提供了基础支撑。
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充分发挥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业务办理的支撑和保障作用,推动了更多的政务服务事项从“线下跑”转向“线上办”。
截至2019年底,国家政务服务平台和32个省级政府的服务平台,个人注册用户总数已达3.39亿。相当于全国9亿网民中,平均每3人就有1人使用在线政务服务。政务服务平台品牌的辨识度、知晓度、美誉度全面提升。
强化试点先行,头雁效应初步形成
2016年以来,国务院结合工作实际积极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综合和专项试点示范工作,以重点突破带动全面发展。经过几年发展,探索出许多独具特色、深受企业和群众欢迎的好经验、好做法,形成了一批行之有效的建设模式和创新实践。
北京“营商环境优化”、上海“一网通办”、江苏“不见面审批”、浙江“政府数字化转型”、安徽“皖事通办”、福建“数字福建”、广东“数字政府改革”、贵州“全省通办”等创新经验,已经成为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的典型标杆。《2020联合国电子政务调查报告》推广的全球50个电子政务创新经验中,我国有5个实践案例入选。
深入推进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全国一体化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建成,一体化的数据共享响应机制日趋完善。以国家一体化电子证照共享服务系统为例,该系统梳理了各地区、各部门证照类型897种,已汇聚861种,占比96%,证照目录总量达31.5亿条,为电子证照“一个证照、全国互认”提供了数据基础支撑。
充分发挥一体化平台公共支撑作用,支撑常态化疫情防控成效明显
为推动全国各地“健康码”互通互认,国家政务服务平台建设“防疫健康信息码”,汇聚并支撑各地共享“健康码”数据9.2亿条,累计服务6.9亿人次,支撑各地区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共享调用170亿余次。可以说“健康码”、大数据等技术的支撑应用已经成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一个常态化的重要资源。
全面提升网上政务服务能力
持续推动政府数字化转型
政府数字化转型必须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群众和企业的满意度、幸福感和获得感为检验标准。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体系的逐步完善,极大地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政务服务在数字化转型中的率先突破,已经成为我国现阶段政府数字化转型的典型特征。
持续提升在线政务服务能力和水平,打造中国特色网上政务服务体系
要想全面实现一网通办和异地可办,就要抓紧研究制定出我国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性文件,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为数字化时代政府改革与治理能力建设提供指导和遵循。
注重从平台建设到效能建设的转型升级,推动更多服务事项一网通办
持续深化政务服务一体化建设思路,充分发挥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成效,提升全国一体化平台身份认证、电子证照、电子印章等基础设施利用率和公共入口、公共通道、公共支撑作用,促进一体化平台从“建平台”到“提能力”转变。
有序推进数据治理,深化政务数据共享应用,满足地方普遍性政务需求
在做好平台对接的基础上,大力推动垂直业务系统与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的对接,推动各地区、各部门业务受理系统、内部审批系统与全国一体化平台实现对接和互联互通。
聚焦跨区域通办,充分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推动流程优化和业务协同
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构建的数据共享响应机制,发挥国家政务服务平台的数据集散中心作用,以一体化提升本部门政务服务平台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的政务服务能力。
聚焦群众关切,推动服务模式从“事项供给”向“服务场景”转变
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围绕企业和群众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等问题,深入了解服务需求,注重用户体验,丰富服务场景,精准配置服务资源,提升网上政务服务的需求精准化、供给精准化和服务精准化水平。
更多精彩,请关注“官方微信”
国脉,是大数据治理、数字政府、营商环境、数字经济、政务服务专业提供商。创新提出"软件+咨询+数据+平台+创新业务"五位一体服务模型,拥有超能城市APP、营商环境流程再造系统、营商环境督查与考核评估系统、政策智能服务系统、数据基因、数据母体等几十项软件产品,长期为中国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业提供专业咨询规划和数据服务,广泛服务于发改委、营商环境局、考核办、大数据局、行政审批局等政府客户、中央企业和高等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