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榆林市把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场攻坚战强力推进,持续做好“放管服”改革工作,从2018年起,先后实施两轮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开展了优化营商环境、审批不见面、办事不求人专项行动,助推企业降本增效。今年,榆林市继续深化营商环境突破年活动,出台了营商环境6个新突破专项行动方案。

  近日,记者走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西安交大一附院榆林医院建设项目、榆林中新电商产业园、榆林市榆阳区300兆瓦光伏平价上网项目建设现场,记录榆林多个在建重点项目“飞速”建设的过程,展现当地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的生动实践。

  在榆林市,提前完成“一件事”办理,已成为常态。

  榆林市首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建设进入第二阶段仅用了一年时间;榆林中新电商产业园项目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3天办结;榆林市榆阳区300兆瓦光伏平价上网项目获批“使用林地审核同意书”仅用30天。

  从民生建设最基础的修路建桥,到企业办理最频繁的投资创业审批手续;从重大产业项目“上马”,到新经济企业培育,榆林市各部门各单位的工作效率正显著提升。

  改变的背后,是榆林全市上下持续深化作风建设、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的结果。榆林市出台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50条措施,聚焦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目标,持续减环节、优流程、压时限、增便利,着力打造服务有成效、企业有预期、群众有感知、监管有温度的“四有”营商环境。同时,榆林优化营商环境的好政策、惠企措施促使这座城市的经济回升向好。

  “红蓝章”跑出审批“加速度”

  9年前,榆林市下发首张“三证合一”营业执照给当地一家物业管理公司,不仅时间长且后续流程繁琐。

  9年后的今天,榆林市“交房即交证”“交地即交证”“拿地即开工”等优化营商环境改革措施,大大缩短了审批流程,打通了项目落地“最后一公里”。

  回顾2023年,陕西省第二批优化营商环境典型经验做法清单中,榆林的“红蓝章”审批模式尤为亮眼。

  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西安交通大学一附院榆林医院建设项目是榆林市试点推行“红蓝章”审批模式的受益者。

  “从2023年7月榆林获批首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至今,该建设项目即将步入第二病区建设阶段。前期项目流程审批速度非常快,这得益于榆林市推行的‘红蓝章’审批模式。”6月7日,该项目负责人佘军军告诉记者。

  “工程建设项目一般体量较大,涉及多个部门。传统的串联审批模式耗时较长,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项目的落地投产进度。”榆林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营商中心科室负责人马良说,“‘蓝章’让项目提前进入后续审批业务。通过‘蓝章’提前预审模式,实现‘零条件’容缺受理,打破了串联式审批模式,实现部门提前介入服务,项目审批时间平均缩短了60天。”

  “红蓝结合”跑出了项目审批的“加速度”,通过线下核心流程的人工预审将设计审查、施工图审查等工作前置,变“企业上门”为“上企业门”。

  2024年,榆林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生态环境局等多个部门已启用行政预审批“蓝章”。在企业取得土地使用权,完成土地摘牌、缴纳土地出让金、办理契税等程序后,各审批部门立即办理各个预服务事项的“红章”(正式批复)文件,将相关“蓝章”批复转为“红章”。截至目前,该市已累计为各类项目办理“蓝章”预审60余件,通过“红蓝章”审批模式项目审批时间平均缩短了60天。

  “软环境”提升发展硬实力

  榆林市优化营商环境不仅体现在项目手续审批上,也体现在后续审批服务的跟进和优化上。

  榆阳区300兆瓦光伏平价上网项目地处该区大河塔镇。成片的太阳能光伏发电板在地上绵延起伏,一眼望不到头。

  在项目建设初期,建设方将生态保护的理念融入建设过程,同步推进光伏发电场搭建和环保、水保及植被恢复治理,采取水土流失治理、防风固沙、植被绿化恢复等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措施。

  “光伏发电场占地面积达8400亩,但是,光伏发电板下面的沙地一直空闲着。于是,我们就想办法把空闲的土地合理利用起来。”该项目负责人宫巍说。

  早在2021年,项目因审批手续问题迟迟开不了工,这一度让宫巍感到头疼。

  “得知建设方遇到困难后,当地相关部门主动介入,采取‘帮办代办’的模式,主动协调省、市、区三级林业部门,仅用30天就为我们办理了‘使用林地审核同意书’,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宫巍说。

  经过几年努力,发电场地已经成了一片绿洲。该项目的建设,不仅为大河塔镇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还让沙地长出了成片的绿植,生态效益不断显现。

  “为了让经营主体切实感受到榆林优化营商环境的坚定决心和务实行动,榆林市坚持靶向治疗、精准施策,对招商引资项目审批实行‘帮办代办’,为企业解忧,为项目建设加力。”榆林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副局长林立说。

  5月31日,可可盖煤矿、陕西北元化工募投项目、榆能精细化工高端化学品新材料项目等23个重点项目的建设单位代表齐聚榆林,参加榆林市行政审批服务局等多部门举办的2024年度第三次“政策咨询日”主题活动。

  活动现场,服务方对手续办理及审批过程中易出现的难点、堵点问题进行了预先研判,并给予相关企业合理建议。

  “店小二”让服务更有温度

  6月5日,在府谷民用机场项目建设现场,挖掘机、渣土车不停穿梭,压土机、强夯机连续作业,施工机械、运输车辆引擎轰鸣,奏响了项目建设的“奋进曲”。

  作为全省首个县级机场,府谷民用机场项目今年将完成总投资的60%,预计2025年10月可实现通航,将有效破解制约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困境。

  府谷民用机场项目建设的顺利推进也得益于良好的营商环境。

  “以前遇到问题,我们要跑很多部门进行沟通、协调;现在有了‘营商环境会客厅’,事情好办多了。我们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问题,政府部门会主动上门服务,对我们提出的问题有回应,问题也会有结果,这给了我们很大的信心。”陕西府谷机场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党支部副书记刘永利说。

  刘永利提到的“营商环境会客厅”是政府部门与企业面对面、零距离沟通的重要阵地,通过“请企业看、听企业说、让企业评”,让企业办事“找到门”、发展“找到路”、解困“找到家”。

  “营商环境会客厅”还开设了涉企许可快速通道,安排专人负责审批许可咨询、办事流程介绍、疑难问题解答,提供“一对一”指导和“帮办代办”服务,做到咨询服务“一口清”、资料发放“一手清”、受理审核“一次清”。

  目前,府谷县已挂牌固定会客厅59处,服务企业158家次,收集政策咨询、行政审批、政务服务等方面问题230个。

  府谷县的“营商环境会客厅”,是榆林市优化营商环境的一个缩影。

  “为什么收这个材料,有什么依据?”

  “为什么其他人能办,我却不能办?”

  ……

  过去,榆林市政务服务中心办事窗口工作人员经常遇到群众提出上述问题。

  “原来要跑3个部门,分别办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现在,我们只需递交一套申请材料,在工商登记窗口就可以一次性办理。”6月6日,在榆林市行政审批服务局企业服务中心,正在更换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的陕西升兵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负责人李悦悦高兴地说。

  在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中,榆林市项目审批、落地跑出“加速度”,1月至5月,榆林市362个项目开复工250个,开复工率69%,完成投资471.3亿元。其中,162个续建项目复工150个,完成投资253.8亿元;200个新建项目开工100个,完成投资217.5亿元。

  “榆林将坚持以深化‘三个年’活动为牵引,以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推动经济工作,以‘店小二’理念为企业家提供优质服务。”在日前召开的民营企业家对话榆林经济高质量发展暨招商引资推介会上,榆林市委书记张晓光表示,“我们将真心实意与企业家交朋友,真刀真枪解决企业家面临的实际问题,让广大投资者在榆林顺心工作、舒心生活、安心发展。”

更多精彩,请关注“官方微信”

11.jpg

 关于国脉 

国脉,是大数据治理、数字政府、营商环境、数字经济、政务服务、产业服务等领域的专业提供商。创新提出“软件+咨询+数据+平台+创新业务”五位一体服务模型,拥有营商环境流程再造系统、营商环境督查与考核系统、政策智能服务系统、数据基因、数据母体、产业协作平台等几十项软件产品,长期为中国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业提供专业咨询规划和数据服务,运营国脉电子政务网、国脉数字智库、营商环境智库等系列行业专业平台,广泛服务于发改委、营商环境局、考核办、大数据局、行政审批局、优化办等政府客户和中央企业。


责任编辑:ouruij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