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与信用修复标签相关结果 57篇
湖南长沙:主动助企纾困,打通环保信用修复“绿色通道”
今年以来,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企业轻装上阵,长沙市生态环境局宁乡分局主动靠前服务,精准开展环保信用修复指导工作,为符合条件的市场主体打通信用修复“绿色通道”。
阜阳市:优化信用修复模式为企业发展赋能添劲
阜阳市聚焦企业信用修复痛点,打造“惩戒—修复—激励”全链条服务机制,通过全流程服务、数字化提速、柔性化监管,实现信用修复“快办、易办、优办”。今年以来,全市累计完成信用修复1500余件,平均办理时限压缩50%以上。
丽水市交通运输局 丽水市信用办合力开展高频失信行为企业信用修复“管家式”帮办服务
2025年以来,为进一步规范提升交通运输企业信用修复工作,维护信用主体合法权益,丽水市交通运输局、丽水市信用办围绕“服务好市场主体、优化营商环境”目标,聚焦高频失信交通运输企业信用修复难点堵点,积极采取多项措施全力推进信用修复工作,全面提升丽水“信用交通”建设水平。
乌兰察布市:持续开展商务诚信建设工程 助力营商环境发展
乌兰察布市持续开展诚信建设工程商务诚信工作,打出组合拳,以数字赋能该领域各项工作。
嘉定区:打通信用修复“快车道”,优化营商环境“强磁场”
为进一步优化信用服务举措,激发市场活力,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今年以来,上海市嘉定区抓住“信用修复服务年”活动契机,不断完善信用修复机制,大力推动信用修复“一件事”落实落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帮助企业排忧解难、纠正失信行为,把帮助企业开展信用修复作为服务企业重要抓手,积极帮助市场经营主体及时重塑信用,为企业健康发展增“信”赋能。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推出信用无感修复2.0版 打造营商环境新标杆
继全国首创"信用信息无感修复"举措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对该创新举措进行全面升级,推出"信用无感修复2.0版"。此次升级重点优化流程再造,将"政务综窗发起"全面转向"处罚机关发起",通过政务综窗实现"免申请、零跑动、无感办",进一步减少市场主体操作环节,让信用修复服务更智能、更便捷。
广东发布全省市场监管系统信用修复助企“十个典型案例”和信用监管“基层改革创新举措”
7月2日,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外发布广东市场监管系统信用修复助企“十个典型案例”和信用监管“基层改革创新举措”。
宁波借力AI提速信用修复 健全服务链条优化营商环境
6月26日,浙江省宁波市市场监管局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浙江)上线浙江首个信用信息修复AI助手(以下简称“修复助手”),可提供信用修复到期提醒、可修复信息检测诊断、修复申请智能生成、证明材料合规性预审、修复进度自动反馈等服务,帮助经营主体足不出户完成信用修复。
广东中山:“税务辅导+正向激励”方式为企业擦亮诚信纳税“金名片”
2024年度纳税信用评价结果于近期发布。据统计,2024年度中山市A级纳税人数量已超37000户,占比位居全省前列,连续三年呈上升趋势。中山税务部门通过“税务辅导+正向激励”方式,引导纳税人提升税法遵从度和合规意识,助力企业擦亮诚信纳税“金名片”。
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部署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试点措施复制推广工作等
国务院总理李强6月13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试点措施复制推广工作,听取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和推进好房子建设有关情况汇报,审议通过《关于进一步完善信用修复制度的实施方案》,研究优化药品和耗材集采有关举措。
杨浦:行政处罚+信用修复“两书同达”,五角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企业健康发展,五角场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结合行政执法主责主业,积极推进“两书同达”工作落地实施,实现对企业从行政处罚到信用修复的全链条闭环监管,推动执法工作既有力度又有温度。
多地升级信用修复服务 助力经营主体重塑良好信用
健全信用修复制度是经营主体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当事人申请解除惩戒措施、重塑信用的制度保障。今年以来,多地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推动企业数据填报“高效办成一件事”和市场监管领域统一信用修复落地见效。
儋州全力打造营商环境“样板间”
儋州通过持续提升服务效能、完善市场供给、强化法治保障等一系列举措优化营商环境,促进经济发展。无论是从“企业跑”到“政府帮”,还是从“事后补”到“提前修”,服务机制的创新与变革始终践行“万般解释,不如一个解决”工作理念,持续提升企业获得感。
重庆:多举措引导企业开展纳税信用修复
近日,重庆2024年度纳税信用评价结果出炉,全市超99万户纳税人参评。与2023年度相比,全市纳税信用提升趋势良好,共评出纳税信用良好的A级和B级纳税人45.47万户,其中A级纳税人数量达5.7万户,增加2.24万户,同比增长65%。
儋州市营商环境建设局:首创信用修复机制 打造营商环境新优势
3月28日,市营商环境建设局工作人员在走访企业过程中了解到这一痛点,主动作为,同时经过深入调研和多方协调,创新推出“预修复”机制,打破了原有的时间限制,允许企业在公示期内即可提前启动修复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