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签署国务院令,公布《国务院关于在线政务服务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规定》明确,政务服务原则上应“在线办理”,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或者涉及国家秘密等情形外,政务服务事项应纳入一体化在线平台办理。此外,《规定》还明确了电子签名、电子印章、电子证照、电子档案的法律效力。

  近年来,因应移动互联网的大趋势,“互联网+政务服务”不断推进。但不同部门和不同地区之间,“网上办事”的标准、便利程度还是各有差异。这次《规定》的颁布,要求法律、法规另有规定或者涉及国家秘密等情形外,政务服务事项应当纳入一体化在线平台办理,这意味着以后全部的政务服务将实现“在线办理”是常态,线下办理是例外。

  当然,这个目标的实现,需要一个过程。规定指出,首先要建设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还要推进各地区、各部门政务服务平台规范化、标准化、集约化建设和互联互通。这既包括国家有关部门的政务服务平台,也包括各地区政务服务平台。那么,部门和部门之间,地方和地方之间,以及上下级政府和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建设就是前期基础工作,打破“信息孤岛”是必须克服的困难。只有这一工作做好了,一体化平台的建设,才能按时完成。

  实现“在线办理”的标准化,重点还是在线下。一方面,各地、各部门的信息互联互通和办事标准的规范化、集约化,必然牵涉到不同主体之间办事流程的“碰撞”,比如一些地方的办事流程复杂,一些则已经简化了,在统一的过程中,到底遵循怎样的标准?这显然就不只是单纯的信息共享这么简单,那些办事流程还待优化的地方,必定要进行相应的改进,这就涉及内部的改革调整;另一方面,政务服务统一“在线办理”后,还可能牵涉到不同部门职能和人员岗位的变化,这要求必须平衡好各方利益,不能被一些部门私利所阻挠。

  这次《规定》的另一个突破性要求,是明确了电子签名、电子印章等的法律效力。过去一些地方支持在线办理政务服务,但像签名、盖章等又还必须要求线下进行,这就导致原有的在线服务带来的便利被大打折扣。这个问题看似是细节,却关系到在线服务的核心效力问题。各方都应该意识到,在线办理绝不只是形式上的把线下服务搬到网络完成,而在根本上意味着一种新的服务场景的再造,如果服务在线上,效力确认还要通过线下完成,这显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在线办理”。当然,规定赋予电子证照等同等效力,在这个方面解决了后顾之忧,但也要防止可能出现的风险,比如签名造假等如何识别。

  另外,推进“在线办理”的过程中,也应做好相应的信息告知和辅助服务。一者,服务全面上网后,流程和标准都出现变更,部分民众可能不知情,应该加大信息的公示公开力度;二者,一些老人不习惯网上操作,应该对这类特殊群体留有可选择的空间或者是提供相应的帮助。过去一些地方存在的情况是,明明可以上网办理,却非得只能线下进行,而到了统一在线办理后,也要防止走向另一个极端。

  说到底,政务服务“在线办理”的推进,不该只是一种形式上的改变,而更应是服务方式和政务服务理念的同步升级。在线办理后,该压缩的流程还要压缩,不能只是“在线”了就万事大吉。总之,政务服务的“在线”时代,不能服务上网了,服务理念还停留在线下。(首席评论 朱昌俊)


     附:国脉,是领先的大数据治理和数字政府专业提供商。创新提出“软件+咨询+平台+数据+创新业务”五位一体服务模型,拥有数据基因和水巢DIPS两大系列几十项软件产品,长期为中国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业提供专业咨询规划和数据服务,广泛服务于信息中心、大数据局、行政服务中心等政府客户、中央企业和金融机构。自2004年成立以来,已在全国七大区域设立20余家分支机构、5大技术研发基地,服务客户2000余家,执行项目5000余个,连续多年开展中国政府网站、智慧城市、互联网+政务、营商环境等公益评估评选活动。被业界誉为中国信息化民间智库知名品牌、电子政务优选咨询机构,国内首倡智慧政府理念,首创智慧城市、数据治理、互联网+政务评价体系,首推数据资产普查、全口径数据资源目录、数据元标准化、数源确认与供需对接、最多跑一次事项梳理、营商通等产品,信息资源编目、公共数据普查等业务全国占有率和影响力名居榜首。

  福利大放送:《数字政府周刊》、《数字政府白皮书2.0》、《第八届(2018)中国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评估报告》、《第四届中国“互联网+政务”50强优秀实践案例评选研究报告》、《首届(2018)中国营商环境评估报告》可通过电子政务智库公众号及微店在线购买,欢迎订购。

blob.png

微信扫一扫即可购买!

责任编辑:qinp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