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与经济发展标签相关结果 29篇
优化营商环境!枣庄启动实施优化营商环境“百日攻坚”行动
11月2日,枣庄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枣庄市优化营商环境”新闻发布会。市委常委、副市长李守江,市政府副秘书长葛亮,市财政局局长王庆丰,市审批服务局局长周慧和市大数据中心主任张帆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张磊主持。
新时代区域发展理论创新路径
区域发展对一国经济增长、社会稳定、可持续发展和整体竞争力会产生直接影响。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区域经济发展分化态势明显,发展动力极化现象日益突出。面对新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洞悉新时代区域发展规律,抓住新发展格局中的关键地域,先后部署实施了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新的区域发展战略,在新的实践中形成了党关于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最新认识。
推动高质量发展,各地纷纷出实招
今年以来,中国经济持续恢复,总体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1至8月,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11.8%,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1.3%,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充电桩等新能源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29.6%、60.2%、45.4%……
图解:苏州《关于促进全市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若干政策措施》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苏州工作重要讲话指示精神,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定信心稳经济促发展,全力以赴抓创新促转型,持续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推动高质量发展继续走在前列,9月8日
国家统计局:2022年我国经济发展新动能指数比上年增长28.4%
2022年我国经济发展新动能指数(以2014年为100)为766.8,比上年增长28.4%。2022年,各项分类指数与上年相比均有提升,其中,网络经济指数增长最快,对总指数增长的贡献最大。
兰日旭 徐蕴峰: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构成部分。按照国家行政层次,形成了国家、省级、市、县等不同级别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党的十八大以来,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已经成为习近平经济思想中区域驱动整体的重要战略构想之一,像“一带一路”倡议、京津冀协同、长三角、长江中游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城市圈,都是区域驱动整体的核心构成部分,它们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创新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云浮新兴:“138”部署为高质量发展聚力添能
“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起而行之、争先进位,加快打造‘融湾先行示范县’、奋进‘全国百强县’,全力争当云浮现代化建设排头兵。”在中共新兴县委十四届四次全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新兴县委书记陈哲江代表县委常委会作报告时如是说。
河南省全力拼经济 关键数据折射经济活力
7月31日,河南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河南省上半年抓经济、促发展新闻发布会,省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马健介绍,今年以来,我省锚定“两个确保”、深入实施“十大战略”,抢抓疫后经济恢复的重要窗口期,纲举目张抓工作,项目为王抓投资,全力以赴拼经济,全省经济运行呈现稳中向好、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稳中蓄势的发展态势。
浙江杭州:打赢经济翻身仗 发展注入新动能
杭州交出了半年度成绩单:GDP增速6.9%。在一季度低位开局、深度承压的局面之下,二季度经济基本面得以扭转,呈现企稳回升、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
南昌县率先运用政务服务新模式助推经济发展
建立高频调度机制、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密集出台惠企政策、政策落实不打折、常态化开展“护航行动”……南昌县持续聚焦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提出“奋力打造全国一流营商环境示范县”目标,凝聚强大合力,从政策、资金、服务等诸多方面持续发力,推出了一系列“硬举措”,助推经济发展开新局。
蒋永穆: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鲜明主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指导新时代经济发展的实践中,创造性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论断,明确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必须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全局性、长远性和战略性意义。
规范数字经济发展要坚持两手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规范数字经济发展,坚持促进发展和监管规范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要纠正和规范发展过程中损害群众利益、妨碍公平竞争的行为和做法,防止平台垄断和资本无序扩张,依法查处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
国脉智库《营商环境周刊》(第118期)—我国产业结构优化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践及路径研究
《营商环境周刊》每周1期,每年48期,内容包含营商环境、互联网+政务等方面政策、动态、优秀案例、理论探讨、行业专题等内容。
法治化宜商环境赋能经济发展路径研究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更好地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优化法治化宜商环境是提升市场主体活力及整个社会经济治理水平的有力抓手,同时也利于适应全国统一大市场布局要求。在宜商环境替代营商环境背景下,分析宜商环境影响经济发展主要因素,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规范行政执法和加强法治教育与宣传等方面赋能经济发展。
通辽市:以营商环境之“优”谋经济发展之“进”
通辽市把2023年定为全市优化营商环境争优年,并于3月16日启动了优化营商环境“亮晒比评”活动和“利企政务服务”百日行动,旨在通过亮承诺、晒进展、比成效、评实绩的方式,推动各地各部门转变思想观念,解决市场主体“急难愁盼”,自觉接受全社会监督,营造“创先争优、晋位升级”的浓厚氛围,进一步动员全市上下、各个领域奋勇争先、全面争优,推动争优年行动走深走实,取得更大成效。